民營經濟在浙江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實現民營經濟發展新飛躍重在“五個轉變”“五個提高”?!懊駹I企業不僅不能‘離場’,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實現民營經濟發展新飛躍”,這是2004年2月3日習近平在全省民營經濟工作會議上講話的主標題和主題詞。2005年11月25日,他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發表《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再造自我》一文,開篇就說,“民營經濟再創新優勢、實現新飛躍,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走出一條依托自主創新、營建自主品牌、弘揚自強文化、構建自身特色的新路”。時隔14年后的2018年11月11日,習近平又針對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一些否定、懷疑民營經濟的言論,及時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明確指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鼓勵民營企業“不僅不能‘離場’,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弘揚敢想敢干的“四千精神”和“三板”精神,闖出了一條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發展路子。然而,進入新世紀初,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市場環境的深刻變化,浙江民營經濟存在的“小、低、散、弱”等先天不足也越來越突出地顯露出來。
怎么辦?民營企業如何做大做強?民營經濟發展如何破除瓶頸制約?習近平到浙江工作后,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和充分準備,于2004年2月3日主持召開全省民營經濟工作會議。會議沒有沿用當時慣用的“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提法,而使用浙江企業和老百姓常說的“民營經濟”提法,并對民營經濟概念進行了科學闡述,這在全國是僅有的,體現了一種求實和擔當精神。會上,習近平做了《抓住機遇乘勢而上 推動我省民營經濟發展實現新飛躍》的重要講話。講話在充分肯定民營經濟發展成就的基礎上,全面分析了民營經濟面臨的新形勢,深刻指出了民營經濟發展實現新飛躍的目標方向、任務重點和政策舉措。
沒有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就不可能有浙江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輝煌成就,不可能有今天浙江經濟的勃勃生機和強勁活力,民營經濟在浙江富民強省建設中功不可沒、居功至偉。

“民營經濟在我省富民強省建設中功不可沒、居功至偉”。講話中,習近平對浙江民營經濟給予高度評價。他說,民營經濟在浙江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一是民營經濟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二是民營經濟已成為改革開放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三是民營經濟已成為工業化、城市化的生力軍。四是民營經濟已成為就業和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的最大來源。五是民營經濟已成為繁榮城鄉市場的主體力量。沒有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就不可能有浙江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輝煌成就,不可能有今天浙江經濟的勃勃生機和強勁活力,民營經濟在浙江富民強省建設中功不可沒、居功至偉。接著,他深刻分析了民營經濟自身發展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一是民營經濟粗放經營、數量擴張的發展路子與資源供給和環境承載力約束明顯加大之間的矛盾。二是民營經濟主要集中在低成本、低技術、低附加值產業領域與要素成本大幅上升之間的矛盾。三是民營企業規?;H化、高科技化發展趨勢加快與經營管理、專業技術人才缺乏之間的矛盾。四是民營企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總體上相對緩慢與其他省市民營企業加快發展、在同一產業層次上的市場競爭不斷加劇之間的矛盾。
“實現民營經濟發展新飛躍”重在“五個轉變”“五個提高”。如何解決浙江民營經濟發展自身存在的問題,習近平有針對性地提出,要加快推進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全面提高民營經濟的科技化、規?;?、集約化和國際化水平,不斷增強民營經濟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保持浙江省民營經濟發展在全國的領先地位。具體說,就是要著力推進“五個轉變”、實現“五個提高”:一是從主要依靠先發性的機制優勢,向主要依靠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轉變,提高民營經濟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二是從主要集中在傳統制造業和商貿業,向全面進入高技術高附加值先進制造業、基礎產業和新興服務業轉變,提高民營經濟的產業層次和發展水平。三是從主要依靠國內資源和國內市場,向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轉變,提高民營經濟的外向發展水平。四是從現有的塊狀經濟、小規模經營逐步向更高層次的集群化、規模經營轉變,提高民營經濟的集約化和規模化水平。五是從比較粗放的經營方式向更加注重信用、質量、生態和遵紀守法的經營方式轉變,提高民營經濟的整體素質和可持續發展水平。這“五個轉變”“五個提高”,從體制機制創新、產業結構調整、國內外市場拓展、集約化規模發展、整體素質提升等,全面指明了浙江民營經濟轉型升級的路線圖,對破解民營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增強民營經濟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實現民營經濟發展新飛躍、保持浙江民營經濟發展在全國的領先地位等具有戰略意義。
“浙商群體是全國最活躍的企業家群體”“要打好浙商這張名片”。習近平十分關心民營企業家成長,經常深入民營企業調研,鼓勵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對魯冠球、徐冠巨、張天任、宗慶后、李書福、南存輝等民營企業家十分熟悉,關懷備至。在2005年6月舉辦的“浙商論壇”上,習近平到會并講話說,浙商是浙江最亮的名片之一,已成為浙江的經濟形象和人文形象,成為外省干部群眾看浙江的一個窗口。要打好浙商這張名片。廣大浙商要講究和諧合作的團隊精神、誠信重諾的契約精神和重義輕利的人文品格,努力為構建和諧社會、建設“信用浙江”作貢獻。2006年6月16日,習近平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發表《“浙商文化”是浙商之魂》一文,勉勵浙商要爭做“科學發展的實踐者、和諧社會的建設者、改革創新的先行者”。
“同企業家打交道一定要掌握分寸,公私分明”。習近平高度重視領導干部和企業家的關系,明確了打交道的分寸。2004年3月20日,他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發表的《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中說:“浙江民營經濟比較發達,各級領導干部一方面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要親商、富商、安商;另一方面,同企業家打交道一定要掌握分寸,公私分明,君子之交淡如水。千萬不要在這個問題上摔跟頭,這方面的教訓太多了。所以,各級領導干部要注重加強自身修養,慎小事,拘小節,防微杜漸,兩袖清風,筑牢思想道德和黨紀國法兩道防線?!边@為后來提出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奠定了十分重要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五個轉變”“五個提高”,全面指明了浙江民營經濟轉型升級的路線圖,對破解民營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增強民營經濟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實現民營經濟發展新飛躍、保持浙江民營經濟發展在全國的領先地位等具有戰略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高度重視民營經濟,多次重申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在許多重大理論和實踐上有了進一步的明確、豐富和發展。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鼓勵民營企業依法進入更多領域,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更好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這或許是中央重要文件中第一次正式使用“民營企業”的概念。尤其是2018年11月1日,習近平在民營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主持召開以“民營企業”為主題的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講話充分肯定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正確認識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一系列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政策舉措,真正讓所有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
“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2015年5月,習近平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進一步強調“兩個健康發展”的重大國策。他說,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要堅持團結、服務、引導、教育的方針,一手抓鼓勵支持,一手抓教育引導,關注他們的思想,關注他們的困難,有針對性地進行幫助引導,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特別是年輕一代致富思源、富而思進,做到愛國、敬業、創新、守法、誠信、貢獻。同時強調指出,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健康成長,不僅是重大經濟問題,也是重大政治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兩個健康發展”,實際上就是希望民營企業跑得更快、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讓民營企業真正從政策中增強獲得感”。過去一段時間,發展民營經濟“雷聲大雨點小”“口惠實不至”,政策執行中常常遇到“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現象。習近平對此十分重視,他在2016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聽取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委員們的意見建議時,就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做了重要講話,特別強調,各地各部門要細化量化政策措施,制定相關配套舉措,使有關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落地、落細、落實,讓民營企業真正從政策中增強獲得感。并就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放開市場準入、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引導民營企業利用產權市場、清理精簡涉及民間投資管理的行政審批事項和涉企收費等問題,提出具體要求。
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不僅不能“離場”,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才是陽關大道”。改革開放以來,各地政府一度成為招商引資的主體,分管領導一度成為招商引資的“CEO”,政商關系被嚴重扭曲,或者是“親”而不“清”,“勾肩搭背”,甚至搞權錢交易;或者是“清”而不“親”,“敬而遠之”“談商色變”。針對這個問題,習近平連續多次強調要構建親清政商關系。2016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他在全國政協聯組會上第一次用“親”和“清”兩個字精辟概括并系統闡述新型政商關系。2017年10月,把“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2018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再一次強調,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才是陽關大道。
“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進入2018年4月以來,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明顯抬頭,加上經濟轉型壓力加大、政策落實不到位,以及社會上有的人發表了一些“民營經濟離場論”等否定、懷疑民營經濟的言論,使民營企業心有不安。有的民營企業家形容為遇到了“三座大山”,即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在這樣的背景下,習近平于2018年11月1日及時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聽取大家意見,發表重要講話。講話的主旨精神就是,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不僅不能“離場”,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要不斷為民營經濟營造更好發展環境,幫助民營經濟解決發展中的困難,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變壓力為動力,讓民營經濟創新源泉充分涌流,讓民營經濟創造活力充分迸發。并就減輕企業稅費負擔、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完善政策執行方式、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六個方面政策舉措進行了詳盡闡述。實踐證明,這是一次標志性的會議和講話。會后,黨中央、國務院制定出臺《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2019年12月)及配套政策,標志著民營經濟又一個春天的到來。
長期以來,浙江按照習近平提出的實現民營經濟發展新飛躍的要求,堅定貫徹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兩個健康發展”的部署,加快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大力推動各項政策落地落實,率先打造民營經濟發展新高地和親清政商關系的浙江樣本。
高規格召開全省民營經濟大會。繼2004年2月召開全省民營經濟工作會議后,2012年1月30日再次高規格召開全省民營經濟大會。會議提出,要切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過消除民營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發揮財稅政策的引導扶持作用,建立全方位地方金融支持體系等一系列舉措,促進浙江民營經濟實現新的發展。大會圍繞反思“四個夠不夠”,即“我們對浙商及民營經濟在浙江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和發揮的作用認識得夠不夠”“對浙商成長及民營經濟發展的軌跡和規律研究得夠不夠”“對浙商及民營經濟創業創新的實踐支持得夠不夠”“對浙商及民營經濟的溫暖關愛給予得夠不夠”,著力破解民營企業面臨的“四難”,即“融資難”“投資難”“創新難”“盈利難”。按照“四個到位”,即引導到位、服務到位、管理到位、考核到位要求,努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促進浙江民營經濟實現新的發展。
長期以來,浙江按照習近平提出的實現民營經濟發展新飛躍的要求,加快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率先打造民營經濟發展新高地和親清政商關系的浙江樣本。
2022年1月7日,浙江又一次高規格召開全省民營經濟發展大會。會議圍繞“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推動新時代民營經濟新飛躍”主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民營經濟發展工作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舉措,在充分肯定浙江民營經濟發展成績和突出貢獻的基礎上,明確了推動新時代民營經濟新飛躍的目標任務,即加快打造營商環境最優省、市場機制最活省、改革探索領跑省,聚焦聚力高質量發展、競爭力提升、現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堅定信心、堅守實業、塑造變革、追求卓越,全面提升民營經濟創新力競爭力,努力實現創新能力更強、應變能力更強、產業結構更優、綠色低碳更優、開放層次更高、治理效能更高,打造新時代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高地,持續擦亮“重要窗口”的金名片。同時會議提出,要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落實各項惠企助企政策。嚴格落實“第一時間+頂格優惠”機制,落細“5+4”穩進提質政策體系(即擴大有效投資、減負強企、科技創新、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民生保障“五大政策包”,財政、自然資源、金融、能源“四張要素清單”,并將通過25個政策文件貫徹落實該體系),確保減稅降費直達快享、金融活水精準滴灌、要素保障高效有力,讓市場主體更好地活躍起來、壯大起來。
建立“世界浙商大會”定期召開制度?!笆澜缯闵檀髸笔钦憬∥?、省政府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創新發展著力打造的重要戰略平臺,也是浙江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最廣的浙商盛會。大會經精心策劃,決定每兩年舉辦一次,形成一種制度。首屆“世界浙商大會”于2011年10月在杭州省人民大會堂召開,主題是“創業創新闖天下、合心合力強浙江”。到2019年11月,已連續召開了五屆。第六屆“世界浙商大會”因疫情影響緩開。第五屆“世界浙商大會”的主題是“聚力高質量 、共筑中國夢”,有2700余名嘉賓出席主體活動,其中浙商代表近2000名,嘉賓來自全球67個國家和地區、全國31個?。ㄊ小⒆灾螀^),共簽約項目124個,協議總投資超過3000億元。
持續出臺富有“含金量”的政策舉措。2016年以來,針對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三門”“三山”等突出問題,省委、省政府連續制定出臺一系列政策,如《關于落實“五個著力”推動民營經濟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浙委辦發[2016]68號)。省委政法委等5家單位共同出臺了《關于政法機關服務保障企業經營,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省有關部門出臺配套政策,努力為民營企業發展破解難題。2018年11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又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俗稱“31條”,目的就是深入貫徹習近平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著力解決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遇到的瓶頸制約和突出問題,進一步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在一系列政策疊加作用下,2019年浙江為企業減負2280億元,基本完成清欠工作,清欠率位居國內第一。2021年浙江落實各項惠企政策,實施減稅降費直達快享,創建“一指減負”場景應用,全年為企業減負2793億元,使企業實實在在得到了“真金白銀”。尤其是率先制定《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于2020年1月16日經浙江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2020年2月1日起施行,成為全國首部省級層面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地方性法規,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民營企業在增加稅收、吸納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成為共同富裕的主引擎,是浙江推進共同富裕示范先行的最大優勢。
打造親清政商關系的浙江樣本。一直來,浙江按照習近平關于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的要求,明確政府角色,深化“四張清單一張網”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數字化改革”,搞好“放管服”,當好“店小二”,以“親”“清”為標尺,積極打造政商關系的浙江樣本。2016年11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構建新型政商關系的意見》,要求領導干部要當好親商、安商、富商的“店小二”,對規范領導干部行為提出八個“嚴禁”,對規范非公經濟人士行為提出五個“不”的要求,以此為界,涇渭分明,親情清爽,交往自如,共同推動浙江民營經濟大發展大提高。在2022年1月召開的全省民營經濟發展大會上,省委又強調各級各部門要全力打造親清政商關系健康生態,有效發揮“親清直通車·政企懇談會”平臺作用,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保持民營經濟平穩較快健康發展。一是市場主體活躍。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各類市場主體863.7萬戶,民營主體占全部市場主體的96.7%;每萬人擁有市場主體1335戶,平均每8個人就有一個人創業;新注冊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94.1%。收入超千億元的“航母企業”從2016年的4家增加到14家。同時,還有600多萬浙商在省外、200多萬浙商在海外。二是創新動力增強。目前,規上工業中有研發費用支出的民營企業占比超90%。全省共有149家單項冠軍示范企業、470家“專精特新”企業,均居全國第一位。三是社會貢獻提高。浙江民營經濟歷來有“六七八九”的說法,即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稅收、80%以上的就業和90%以上的企業數量。民營企業在增加稅收、吸納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成為共同富裕的主引擎,是浙江推進共同富裕示范先行的最大優勢?!?021中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100強榜單”中,浙商企業占20席、居全國第一,充分展現了浙商的使命擔當。四是企業競爭力提升。橫向比,在全國工商聯公布的“2021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浙江有96家企業上榜,連續23年居全國第一,且進入榜單前20的有5家,比2017年增加了3家。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浙江有8家企業上榜,比2020年增加了3家,其中有6家是民營企業,體現了較好的成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