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淼
當前,外部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不容小覷,有必要將穩投資作為保增長的重中之重,采取更加扎實有效的政策措施穩投資
穩投資是穩經濟的重要一環。2022年一季度,浙江投資表現良好,制造業投資和基建投資的快速增長支撐全省經濟實現“開門穩”“開門好”。但當前外部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不容小覷,有必要將穩投資作為保增長的重中之重,采取更加扎實有效的政策措施,為浙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固定資產投資連續較快增長。一季度,浙江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4.4%,比同期省內GDP的5.1%增長率高出9.3個百分點,累計增速連續11個月高于全國平均。從投資領域看,隨著穩增長政策不斷落地見效,基建投資持續回升、制造業投資保持較高的景氣度,成為當前支持投資回暖的兩股主要力量;居民收入預期不佳,疊加房企新開工持續萎縮,房地產相關的投資仍處在緩慢尋底之中。
從投資領域看,隨著穩增長政策不斷落地見效,基建投資持續回升、制造業投資保持較高的景氣度,成為當前支持投資回暖的兩股主要力量。
基建“穩增長”的支撐作用顯現。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5.7%,其中,生態環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設施投資增長35.4%、交通投資增長8.4%,這與各地頻繁開工的優質基建項目密切相關。早在年初,各級政府就開始發力基建投資,確保經濟穩增長。從年初集中開工的重大項目分類看,以清潔能源、軌道交通、安瀾工程為重點的基礎設施,以保障性住房、老舊小區改造、地下管網改造為重點的城市有機更新,以及以公共衛生、基礎教育為重點的民生建設三類項目數量占全部重點項目的比重高達46.6%,基建投資助力穩增長初見成效。
民營企業仍是投資陣營中的主力。一季度,全省民間投資同比增長9.2%,較2021年年末高出0.3個百分點,在春節假期和疫情影響下實屬難得。一方面,與工業出口帶動作用持續增強有關。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率已經保持13個月兩位數增長,有力拉動了制造投資增長制造業投資明顯回升,一季度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0.5%,比2021年全年高0.7個百分點;另一方面,與政策加碼助企紓困有關。從國家到省市扎實推出中小企業紓困幫扶系列政策,推動減稅降費、金融信貸、穩崗擴崗等政策措施加快落地,穩住民營企業發展信心。從統計數據看,2022年一季度民營企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高達69.2%,為穩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
“穩”的一面固然可喜,“憂”的一面不容忽視。當前,外部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依然不可小覷,疫情對固定投資的影響必須加以考量,制造供應鏈產業鏈受阻問題依然突出,浙江經濟下行壓力或將增大。具體來說,“憂”在以下幾個方面:

疫情持續沖擊下,“三重壓力”邊際上升,將影響二季度甚至全年度的消費和生產,固定投資也難免受到波及,亟待政府系統施策、托底增長。
政府投資后續增長潛力堪憂。為落實“穩增長”目標,2022年財政支出規模加碼且節奏前置,一季度全省在公共安全、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節能環保、城鄉社區、農林水、住房保障等領域的支出高達2324.9億元,高于2020年及2021年同期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參考 2020年的歷史經驗,預計在疫情沖擊和減退稅降費加碼的背景下,上半年財政收入或階段性承壓,公共財政支持基建投資的持續性有待觀察。
上市公司投資出現收縮跡象。根據允九數據統計,2022年一季度上市公司對外投資一級子公司數量為199家,較2021年同期少了10家,其中杭州、寧波兩地市收縮尤為明顯,均減少了8家;海康威視、福特斯、泰格醫藥等一批高新企業投資均轉向保守,而全省投資最多的5家企業中有4家是跟房產基建相關。4月以來,國內疫情和輸入性通脹的風險均未消退,供給沖擊、需求收縮和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依然較大,制造業PMI創2020年3月以來最低,上市公司的投資收縮或將傳導至整體民營企業投資。
服務業投資或將持續下行。疫情正持續影響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不僅服務消費受到抑制,商品零售也因物流效率下降而受嚴重影響。消費下降、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位持續的背后是并不樂觀的就業。通過百度搜索擬合的失業輿情指數發現,浙江網民對“失業”“裁員”“失業保險金領取條件”“勞動仲裁”等關鍵詞搜索量持續攀升,到4月下旬創下了2011年以來新高。隨著疫情對經濟的拖累持續時間逐步拉長,科技服務、批發零售、商務服務、軟件信息等浙江企業投資占比較高的服務行業或將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進一步拖累半年度經濟增速。
盡管一季度浙江投資在內外沖擊下仍顯現出較強韌性,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但疫情持續沖擊下,“三重壓力”邊際上升,將影響二季度甚至全年度的消費和生產,固定投資也難免受到波及,亟待政府系統施策、托底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