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芬

化州市革命歷史紀念館,積極采取措施,努力做到“三好”,即建設好,管理好,利用好。
化州市革命歷史紀念館,是由化州市老促會發(fā)起和提議興建的。化州是全省一類革命老區(qū)縣,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中,化州參加革命人數(shù)達10萬多人。解放前犧牲的革命烈士677人,犧牲革命群眾460多人,被殺害群眾9560人,還有1785名“五老人員”為革命作出奉獻。為了牢記歷史,緬懷先烈,教育后代,開創(chuàng)未來,我們很有必要建一個市級革命歷史紀念館。
化州老促會的建議,得到茂名市老促會的支持。接著向市委、市政府報告,市委主要領導當場拍板定奪,并立即成立建館領導小組,指定一名副書記任組長,老促會會長任副組長,成員由黨史、財政、住建、國土、教育等有關部門領導組成。領導小組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選址、籌資、規(guī)劃、審定圖紙等工作。市委主要領導還親自出席籌資會議,并作動員講話。
紀念館選址在德育學校旁,距市中心不遠,交通方便,便于學生、群眾參觀。占地5000平方米,除建館主體外,門前廣場有3000平方米。紀念館與德育學校連為一體,相得益彰。場館規(guī)劃設計請名師設計,領導小組請市委、市府領導、設計院技術人員、離休老干部等,三審圖紙,反復修改,力求做到設計合理,大方、莊重、實用。
紀念館于2010年立項,2011年下半年動工興建,歷時四年,于2015年10月竣工,11月2日揭幕對外開放。紀念館總投資580萬元。館主體三層設計,建筑面積2800平方米,廣場硬底化3000平方米。建館領導小組始終狠抓質(zhì)量,嚴格要求,安全施工,使紀念館建設非常順利。
該市老促會請黨史辦、茂名老促會、離休老同志等,對展出的人物、照片、資料、實物、雕塑、音像、文字,認真審查、把關,力求做到全面、真實、詳細、準確無誤。紀念館展出內(nèi)容包括:辛亥革命、星火燎原、抗日烽火、解放洪流、烈士豐碑、老區(qū)奉獻和革命領導功勛等七部份。此外,還有電化音像展示廳,錄制有《廣東省一類革命老區(qū)—化州》等電視片。
紀念館建成開放后,市委、市政府將紀念館交給德育學校管理。德育學校成立管理機構,指定一名副校長專管,抽調(diào)兩名教師配合副校長開展日常管理工作。此外從教師隊伍中,抽調(diào)三至五名形象好、普通話流利、講解水平高的女教師,作為專職講解員,編制納入德育學校。市財政每年撥款20萬元,作為紀念館水電、辦公費的開支。制定管理制度,包括紀念館管理,財務管理、開放時間、衛(wèi)生管理、崗位職責等一系列制度。
由于完善制度,加強管理,使紀念館開放有序、正規(guī)化、常態(tài)化,越辦越好。紀念館建成開放后,每年全市都有4萬多名初一、高一新生到德育學校軍訓,參觀紀念館,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據(jù)了解,紀念館對外開放以來,每年到館參觀的人數(shù)都在10萬左右。
化州市革命歷史紀念館,作為當?shù)氐母锩鼈鹘y(tǒng)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員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和黨史教育基地,發(fā)揮了積極作用。(攝影:陳麟全)63A33955-A2D9-4F1D-8BCA-5C884EC9BE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