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紹江
編輯 包冬冬
2014 年3 月31 日,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冶金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煙草商貿行業安全監管分類標準(試行)的通知》(安監總廳管四〔2014〕29 號)文件,首次提出冶金、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煙草、商貿行業安全監管分類標準,當時,安全監管分類以GB/T 4754—2011《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為依據,對冶金、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煙草、商貿行業安全監管作出分類;2017 年10 月1 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修訂GB/T 4754—2011《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頒布并實施GB/T 4754—2017《國民經濟行業分類》,2019 年1 月31 日,應急管理部辦公廳發布《關于修訂冶金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煙草商貿行業安全監管分類標準(試行)的通知》(以下簡稱“《分類標準》”)(應急廳〔2019〕17 號),再次依據GB/T 4754—2017《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對冶金、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煙草、商貿行業安全監管分類,確定制定安全監管分類標準,進一步科學界定冶金等工貿行業范圍。本文針對冶金等工貿行業范圍界定工作在基層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探索性地提出冶金等工貿行業界定范圍建議。
溫紹江云南省富源縣應急管理局
不論是已建或新建的企業,都需要在市場監管部門的工商信息“行業”一欄標注行業代碼中文名稱。目前,對企業進行安全監管分類主要是依據上述信息,采用符合法進行安全監管分類。也就是用企業工商信息“行業”一欄標注的行業代碼中文名稱,與《分類標準》中冶金、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煙草、商貿行業規定的行業代碼中文名稱對照一致后,分類到對應行業。
筆者認為,《分類標準》比較理想化,未考慮企業行業代碼中文名稱與實際生產經營活動不相符的情況,也未提出救濟途徑或解決措施。2019 年8 月、2020 年7 月云南省應急管理廳2 次組織各級應急管理部門進行冶金等工貿行業安全監管分類界定。監管人員在工作實踐中發現,營業執照經營范圍與生產經營企業實際生產經營活動不相符;行業代碼中文名稱與營業執照經營范圍不相符;行業代碼中文名稱與生產經營企業實際生產經營活動不相符;經營范圍、行業代碼中文名稱與生產經營企業實際生產經營活動不相符的問題,造成界定冶金等工貿行業企業不準確,導致安全監管職責交叉、職責不清。
例如,某公司工商信息標注的行業代碼中文名稱為其他飼料加工,經營范圍是:飼料加工、銷售;蔬菜種植、銷售;正餐服務;農產品研發及推廣;牛、羊、雞養殖、銷售;牛、羊、雞屠宰服務;貨物進出口(國家限制商品除外)。經現場核實發現,該公司實際生產經營活動是牛干巴制作(傳統腌制)、銷售。根據該公司工商信息標注的行業代碼中文名稱,對某公司安全監管分類界定為C 門類(制造業)、13 大類、132 中類、1329 小類其他飼料加工行業企業。據此,其行業主管部門應當是農業農村部門。
另外,根據某公司制作(傳統腌制)、銷售牛干巴的實際生產經營活動,安全監管分類應當界定為C門類、13 大類、135 中類、1351(肉制品及副產品加工)小類行業企業。據此,其行業主管部門應當是工業和信息化部門。
《分類標準》僅運用GB/T 4754—2017《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規定的標準進行冶金等工貿行業界定,僅考慮行業代碼中文名稱的要素,造成行業分類不準確。
例如,某廢舊輪胎回收利用企業,工商信息標注的行業代碼中文名稱為“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利用廢舊輪胎制造再生橡膠塊、再生橡膠粉等產成品。根據“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的行業代碼中文名稱,因此行業代碼中文名稱不在《分類標準》之列,故此廢舊輪胎回收利用企業不應當分類為冶金、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煙草、商貿行業企業。
根據其制造再生橡膠塊、再生橡膠粉等產成品( 產成品為橡膠制品) 的生產經營活動,此廢舊輪胎回收利用企業應當分類為GB/T 4754—2017《國民經濟行業分類》C 門類(制造業)、29大類(橡膠和塑料制品業)、291中類(橡膠制品業)、2914 小類(再生橡膠制造)企業,應當界定為輕工行業企業。
如果其產成品為輕油、重油、鋼絲、炭黑的,就不應當界定為輕工行業企業,而應當界定為42 大類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企業,不在《分類標準》之列。
又如一煤炭洗選企業的行業代碼中文名稱為“煤炭及制品批發”,經營范圍為煤炭洗選、銷售,實際生產經營活動為煤炭洗選、銷售。按照行業代碼中文名稱進行安全監管分類屬于商貿行業F 門類(批發和零售業)、51 大類、516 中類、5161 小類(煤炭及制品批發)。
根據其煤炭洗選、銷售的實際生產經營活動,此公司應屬于B 門類(采礦業)、06 大類(煤炭開采和洗選業)、061 中類、0610 小類(煙煤和無煙煤開采洗選),按照應急管理部辦公廳《關于修訂冶金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煙草商貿行業安全監管分類標準(試行)的通知》(應急廳〔2019〕17 號)規定,行業代碼0610 小類(煙煤和無煙煤開采洗選)不在文件規定冶金、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煙草行業的安全監管分類標準之列。因此,此煤炭洗選企業不應當界定為冶金等工貿行業企業。
根據《分類標準》界定冶金等工貿行業范圍后,依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統計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 號)文件規定,進行企業規模類型分類,分為規模以下企業和規模以上企業的分級安全監管模式,從營業收入數額和從業人員數量方面兩個指標考量,企業安全風險等級尤其是工藝設備設施的風險等級不在其考量范圍。例如20 個從業人員、年營業收入100 萬元(微型企業)的飼料加工廠,與80 個從業人員、年營業收入1 000 萬元(小型企業)的服裝加工企業相比較,工藝設備設施的風險等級比服裝加工企業高,忽視了工藝設備設施的安全風險等級。
這類型企業的安全風險等級同樣不同,根據其不同工藝設備設施安全風險等級不同劃分出重點企業,更有針對性、有效性和科學性。例如,C 門類35(大類)專用設備制造業,351(中類)采礦、冶金、建筑專用設備制造,3511(小類)礦山機械制造的企業,同行業同類型企業工藝設備設施簡單的有門式起重機吊運、切割、焊接、成型、鉆孔;復雜的除簡單工藝設備設施外,還有熔融、鑄造、保溫、淬火、退火等。因此,制定、出臺工貿行業重點企業標準或工貿行業安全監管設備設施目錄,針對安全風險等級進行安全監管,推進精細化監管,更有實際意義。
第一,制定、出臺解決行業代碼中文名稱與實際生產經營活動不相符問題的規范性文件,切實指導冶金等工貿行業范圍界定工作。
第二,綜合原料(輔助料)、生產工藝設備、產成品、中文行業代碼、實際生產經營活動等要素進行冶金等工貿行業范圍界定工作,做到準確、全面、科學地界定冶金等工貿行業范圍,實現底子清、情況明,真正掌握安全風險等級。
第三,出臺冶金等工貿行業安全監管重點單位界定標準。當前,提出了冶金等工貿行業中金屬冶煉、粉塵防爆、涉氨制冷、有限空間為重點領域,冶金等工貿行業安全監管重點單位界定標準未出臺。建議從國家層面制定、出臺工貿行業安全監管設備設施目錄,根據工藝設備設施目錄對冶金等工貿行業進行安全監管分類和范圍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