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小玲
編輯 朱麗晶
人員違章的情形一般有3 類:一是違章者由于專業知識不足,安全技能缺乏,無法認識到自身的行為屬于違章的范疇;二是違章者意識到了違章行為,但在安全與經濟效益、材料成本、生產進度等因素相沖突時,選擇放棄安全;三是安全相關的理念與方針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沒有得到確立和強調,也沒有體現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之中,導致員工往往忽視安全。
結合上述3 類違章情形分析,認為安全培訓能杜絕違章的觀點,其實是默認了所有的違章行為都是由于上述第一類情況引起的。但事實上,并非所有的違章行為都是該原因引起的,所以,筆者認為,安全培訓并不能杜絕所有的違章。
通過培訓確實可以提高從業人員安全意識與知識技能,從而有效遏制上述第一類違章情況的發生,但也并不絕對,如果培訓方式過于枯燥、培訓過程程式化、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強,從業人員只是被動接受安全知識,無法將培訓內容應用于實際中,也并不能達到遏制違章的目的,需要加以注意與避免。
第二類情況的主要解決方法是加強現場安全管理。通過改進生產設備和工藝,提高設備的本質安全可靠性,選擇合理的工藝和方案,改善生產效率,從而提高本質安全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違章現象的發生。企業也可以通過對生產現場的人、機、物、法、環等因素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安全檢查,對現場作業過程進行實時監督,達到規范生產作業過程、保障生產安全的目的。
第三類違章情況可以通過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體系得到改善。不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會導致企業內部安全管理混亂,如從業人員的安全職責不明確,對員工違章行為姑息,對員工監督檢查懈怠,對員工行為錯誤引導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員工履職盡責的基礎,能夠讓員工有章可循。另外,企業還可以加強安全文化理念的宣傳與踐行,樹立安全榜樣,激勵作業人員主動避免違章行為。

羅小玲深圳市中瑞恒管理策劃有限公司
綜上所述,有效的安全培訓能杜絕部分違章行為,但不能杜絕全部違章行為。企業可以采取多種形式的安全管理手段,規范員工的操作行為,杜絕違章,降低和消除事故風險。
就安全培訓而言,如何尋找行之有效的安全培訓方法是企業應該思考的問題。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融入到企業的安全培訓過程中,員工的學習體驗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加強,學習效果也得到了較好的驗證。
但培訓后,仍有企業員工所學內容不能與崗位要求進行有效匹配,出現“學非所用”“學而不用”等問題,這是因為在培訓項目設計初期,員工的培訓需求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分析。為了應對這個問題,很多企業都制定了適用于自身的安全教育培訓方法體系,其中運用較多的基于素質模型的安全培訓體系已在多個行業領域得到發展。通過定位員工安全素質與崗位要求之間的差距,精準量化培訓需求,實施針對性培訓,最后達到“學有所用”“即學即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