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奇
浙江省城市水業協會 浙江 杭州 310009
西方經濟學在19世紀30年度涌現出許多消費理論,主要集中在消費函數上,對于消費和收入的關系做了深入的研究。
凱恩斯的絕對收入理論,認為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也會相應增加,消費的水平相對來說會提高,但不會一直隨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由此,凱恩斯提出了邊際效應遞減規律。杜森貝里的相對收入假說,提出消費在短期內不受收入變化的影響,而在長期而言,消費占收入的比重是一個常量。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定,認為人們對于現在的消費取決于對于未來的預期收入。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說,認為消費取決于一生的收入。霍爾的隨機游走假說,認為真正影響消費的因素是對未來消費的預期。里蘭德的預防性儲蓄假說,提出當期的消費要取決于對未來消費風險的預期。
消費支出結構是消費經濟的重要的范疇,也是國民經濟結構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指的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之下,在消費過程當中,消費者對所有的消費品和勞務的消費數量比例和相互的關系,這可以用各類消費的支出占生活消費的比重來表示[1]。它是居民生活消費質量變化的狀況和內在構成是否合理程度的標志。消費支出結構是國民經濟中重大比例因素之一,反映出消費的內容、質量和水平,同時對產業結構、流通結構和分配結構也極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為了研究消費與收入的關聯度,必須關注居民的消費行為和消費結構。根據《浙江統計年鑒》,居民人均家庭消費支出分為食品煙酒、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和其他用品及服務8個項目[2]。2020年,浙江省農村和城鎮居民的消費支出占比存在差異,其中農村居民家庭人均食品煙酒支出占比為32.25%,比城鎮居民的高4.86%,差異最大;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居住支出占比29.46%,比農村居民的高2.93%,差異次之。農村和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消費總支出、消費結構不同,可能與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城鄉差異有關。因此,下面將對浙江省農村和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支出構成分別與人均可支配收入做灰色關聯分析。
本文所選取數據來源于《浙江統計年鑒》,時間跨度為2013-2020年,首先分別對浙江省農村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各項消費支出進行K-means聚類分析,將浙江省農村和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的發展時間序列分為兩個階段:2013-2016年為第一階段,2017-2020年為第二階段。而后用spsspro計算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各項消費支出的灰色關聯分析表[3]。
圖1 浙江省城鎮、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趨勢圖
表1 浙江農村、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與消費結構灰色關聯
從浙江農村和城鎮居民2個階段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與消費結構關聯分析表中可以看出:浙江農村和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居住、食品、衣著支出關聯度上升,醫療保健、教育文化娛樂、交通通信支出關聯度下降;農村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關聯度下降,城鎮居民的上升;農村其他用品及服務支出關聯度上升,城鎮居民的下降。
相比第一階段,第二階段浙江省農村和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共同點[4]:①居住支出的關聯度急劇上升;說明不斷上漲的居住開支,使浙江省農村和城鎮居民的居住支出甚至超過了收入的增加幅度,農村居民的排次上升了2個位次至第2位,城鎮居民的上升了4個位次至第1位,農村居民可能還處于舊房換樓房的改建或者年輕一代定居縣城購買商品房過程,城鎮居民居住可能是外來居民和年輕一代的城鎮居民因為生二胎改善型住房、學區房、房租或房價而使居住支出增加了。②食品支出和收入的關聯度上升,農村和城鎮的關聯度排名都從第三排到了第一和第二,雖然食品開支有所增加,但并不僅是為了滿足溫飽,近年來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質量,隨著電商及快遞業的蓬勃發展,人們更傾向于購買更加綠色、健康、環保、有機的食材或者國內外原產地直供的蔬菜、水果、海鮮、牛排、紅酒等優質食材,這都導致了食品開支的上升,當然也不排除通貨膨脹導致食品價格上漲所導致的食品開支增加。③衣著支出和收入的關聯度位次上升,說明浙江省居民對于著裝的要求增高,衣著不再停留于穿暖,近年隨著“斷舍離”及“怦然心動”的擇衣法則的流行,會根據不同的場合及面料的材質對購置的服裝進行甄選,為款式及羊絨、絲綢等高檔材質買單。④醫療保健支出和收入的關聯度位次下降,說明浙江省居民的醫療保健支出負擔減小;隨著大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及后疫情時期的影響,人們更愿意用健康的飲食,合理的保健來提高自身免疫力,不治已病治未病,盡量減少去醫院的次數,這也直接導致醫療保健開支的節省。⑤教育文化娛樂、交通通信支出和收入的關聯度下降,說明在第二階段人們對新媒體的運用日趨熟練及后疫情時期的影響下,浙江省居民更趨向于用在線教育及線上文化娛樂活動來滿足日常需求,出行減少,通信支出穩定。
相比第一階段,第二階段浙江省農村和城鎮居民消費支出不同點:①農村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關聯度下降,城鎮居民的上升;城鎮居民的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上升了4個位次至第3位,表明城鎮居民傾向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愿意花錢購買綠色、智能、健康類商品及服務,及時更新家電如大屏智能電視、除菌空調、洗烘一體機等產品提升生活品質;②農村其他用品及服務支出關聯度上升,城鎮居民的下降。農村其他用品及服務支出上升了5個位次至第3位,表明了在第二階段農村居民更傾向于其他用品及服務的支出。
整體上來說,隨著浙江經濟的快速發展,浙江省居民的消費支出總額隨著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提高全體居民的收入,縮小城鄉差距,有利于提高整體居民的消費水平。從促進消費,切實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建議從以下幾方面來促進消費[5]:①居住支出關聯度較高問題:做好城鄉規劃,遏制房價上漲勢頭,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租購并舉、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②食品關聯度較高問題:支持傳統商業企業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加快數字化改造,更好滿足個性化、定制化消費需求,促使食品價格漲幅明顯回落。③醫療保健關聯度下降:繼續保持浙江省社會保障運行良好的狀況;提高居民防范疾病的意識,注意日常衛生和健康,避免大病致貧。④推動建設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暢通流通網絡“大動脈”,打通城鄉流通“微循環”,進一步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縮小城鄉居民教育和生活的差距。擴大電商進農村覆蓋面,從而促進鄉村消費。⑤拓展服務消費,發展社區生活服務,促進家政服務提質擴容。打造新型社區便民生活圈,推動便民服務設施進社區,讓生活有溫度。⑥在網絡購物、無接觸配送、在線教育、醫療等新業態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鼓勵消費新模式發展,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積極完善新型消費規則,健全相關標準,加強信用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