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曉浙
遼寧省社會保險事業服務中心 遼寧 沈陽 110000
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通用平臺技術,區塊鏈的技術表現是一個分布式存儲數據庫,具有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開透明、集體維護等特征。
可以為區塊鏈技術在的政務領域工程化應用提供理論方法和關鍵技術支撐,夠很好地優化和解決當前政務領域發展面臨的諸多難題,促進電子政務盡快跨入平臺型階段。
人社行業作為重要民生領域,亟須積極構筑“區塊鏈+”的應用生態,建設 “區塊鏈+人社”應用平臺,幫助政務服務在理念創新、技術創新、機制創新、模式創新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同時在政務服務一張網、信用社會建設、電子勞動合同等業務場景進行探索實踐,實現全方位便民服務,極大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切實降低群眾跑腿次數。
基于區塊鏈賦能后的人社服務體系,可以呈現出幾個明顯的變化和特征:
社保系統作為社會信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信用應用部門。一直以來,人社服務的發展,始終在尋求便利和安全的平衡點。“區塊鏈”技術可以對交易雙方的完整記錄進行加密儲存,從而建立起一種新型信用體系,社保系統作為社會信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信用應用部門[1]。通過區塊鏈技術的引入,有利于解決企業、個人和各類服務機構之間的信任問題。如果沒有一個多方共識的信任機制,企業、個人和機構都會傾向于保守的做法,規避未知的風險。區塊鏈技術把原本隔離的交易方凝聚到一起,根據各方的合理利益訴求共同制定規則和遵守規則,創建一個安全可信的環境,更容易形成一種共識環境更容易探索和嘗試一些可能性,這種內生的安全感,拉近了各方的距離,搭建了一種信任的橋梁。
在創新提升行動過程中發現,公共服務的各個參與方在缺乏信任的環境下,參與協作的各個參與方通常都會各自設置自己的安全邊界,定義安全邊界內允許的行為,并制定各種不同級別的規則來保障交易的順利進行,單純為了信任就會付出高昂的成本。通過區塊鏈可以構建一個穩定的信任機制,信任是底層基礎設施里內置的屬性,所有的參與方只需要關注核心的業務功能,極大地簡化了交易的模式,降低各方參與的門檻。
從推進公共服務的角度來看人社業務,存在一些持續改善的問題。首先,解決信息偽造、交易抵賴等問題,加強人社行業乃至政務服務的信用監管;其次,亟待打通 “數據壁壘”,在政務辦事中,往往需要數據產生者線下開相應證明文件,給用戶在數據使用上帶來“不便”[2],實現數據跨部門、跨區域共同維護和利用,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再次,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保證內容一致性,加強人社行業各主體間的協作信任;最后,實現對敏感信息使用,滿足多機構數據共享要求,同時保障個人隱私安全。
針對上述問題,通過區塊鏈技術,對人社領域的信息系統優化建設,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優化。首先,構建信任體系,基于區塊鏈多方協同建立可信體系,實現信任建立和價值傳遞,減少業務流程的反復驗證環節,解決傳統中心化數據交換平臺中遇到的不愿共享、不敢共享等問題。其次,促進協同共享,基于區塊鏈網絡支持數據、信息、材料的高效數字化傳遞,打通數據壁壘、優化業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再次,加強監管能力,業務流程全鏈路上鏈,加強業務數據防篡改能力,審計機構可對業務全流程進行實時監管,同時支持公眾對政務服務進行透明化監管。最后,提升數據安全,區塊鏈平臺提供聯盟成員管理,提供CA證書服務、支持國密算法、多層次加密、數據脫敏加密等能力,保障民生數據不被濫用。
推進區塊鏈在人社領域的應用,建設支撐人社區塊鏈信息化的區塊鏈平臺,可以打破公共就業、社會保險、人事人才和勞動關系等業務領域的信息屏障和條塊分割,實現人社系統跨業務跨層級的數據共享共用。依托智慧人社平臺和第三方業務平臺的能力,探索人社部門管理服務模式創新,應用開展線上服務、協同服務、主動服務、引導服務、精確監管、信用監管等服務項目,建立覆蓋人社全業務的區塊鏈聯動場景,形成適應“區塊鏈+”的人社工作新生態。
基于區塊鏈的電子勞動合同應用重點依托區塊鏈的記錄不可逆、數據可信存證等技術優勢和人社網上辦事大廳的CA認證、智慧人社App的人臉識別等服務便捷,為企業和勞動者提供電子勞動合同在線簽署、在線存儲、在線查驗服務。
業務痛點分析:在辦理過程,由用人單位代辦,勞動者沒有參與過程,存在一些爭議與糾紛;合同變更,續簽、中止、恢復等不及時。
圖1 東軟區塊鏈平臺
利用區塊鏈不可篡改機制記錄服務及合同的全生命周期, 確保勞動合同信息的真實可信,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基于區塊鏈技術構建的電子勞動合同應用全程記錄企業與個人簽署勞動合同的過程,并且在勞動保障監察部門、勞動人事爭議調解機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及工會、仲裁、公證等單位進行可信數據實時共享,實現簽約數據依法共享、實時查驗,切實解決日常“取證難、示證難、認證難、存證難”等問題,打造不可抵賴的“確權+維權”機制,推動規范用工、依法參保、根治欠薪,更加有效地維護企業和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建立人社與金融機構的區塊鏈服務節點,將社保卡的社保功能掛失和金融功能掛失進行服務融合、數據共享,解決當前參保群眾需要分別辦理社保功能掛失和金融功能掛失的服務不便。
重點依托區塊鏈的點對點傳輸、加密算法、全程留痕等技術優勢和金融服務機構服務優勢,將社保卡的社保功能掛失和金融功能掛失進行服務融合、數據共享。通過聯盟鏈機制,鼓勵銀行參與,并在營業網點試行一步“雙掛失”,為參保群眾更好地節約時間、減少風險。
為了更好地服務廣大工傷職工,實現“最多跑一次路”的快捷辦事體驗,同時保證鑒定信息的真實有效,采用區塊鏈技術和傳統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方式,把工傷認定、鑒定申請、關鍵材料封裝成區塊,通過網上加密傳輸、分布式管理,實現鑒定流程可記載、過程可追蹤、結論可查詢,達到鑒定數據防止偽造、防止篡改的目的,建設安全、可靠、可信的區塊鏈+勞動能力鑒定。
業務痛點分析:省級鑒定中心與市級鑒定中心的數據一致性;鑒定專家鑒定程序、依據不規范、不統一受理材料真實性難保證。
將申請材料、關鍵材料等通過加密方式上鏈,利用不可篡改,保證真實性可靠性。優化勞動能力鑒定和工時審批服務。促進勞動能力鑒定程序的規范化、鑒定專家的專業化、鑒定依據的標準化,夯實勞動能力鑒定制度。
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區塊鏈技術融合了分布式存儲、共識機制、點對點通信、密碼學、智能合約等技術,呈現出數據公開透明、不易篡改、可追溯和集體維護的技術特點[3]。隨著區塊鏈研究的不斷深入,其價值也在不斷地被挖掘和釋放。基于區塊鏈技術可以構建一個高效可靠的價值傳遞系統,推動互聯網成為構建社會信任的網絡基礎設施,實現價值的有效傳遞。
區塊鏈技術不是一個單項的技術,而是一個集成了多方面研究成果基礎之上的綜合性技術系統。從目前各方對區塊鏈技術的共識性認識來看,區塊鏈技術具備多中心化、可追溯、公開透明、不可篡改、智能合約、安全可靠的核心特征。區塊鏈技術在金融保險、供應鏈、食品安全、醫療健康、政務等多個領域已經開展了深入的應用探索,其價值得到了廣泛認可。
通過區塊鏈技術在人社領域的應用實踐和區塊技術的應用價值分析結論,推廣到政務領域內可以看出,區塊鏈技術在政務服務、政府金融服務、存證服務和政府監管領域,可以發揮出非常大的價值。
從筆者在人社領域應用的情況來看,在政務領域使用區塊鏈技術,需要突破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應用場景挖掘,區塊鏈應用的場景應該是共享、共建、共監督,既要對區塊鏈技術有很深的研究,又要對應用領域的痛點了如指掌。現在很多情況是拿著技術去試場景,這樣既無法解決應用場景真正的問題,也無法有效的發揮區塊鏈的優勢。二是技術門檻偏高,各個聯盟成員的信息化建設程度不一致,相關開發人員的技術水平也參差不齊,同時缺乏完善的技術資料,導致聯盟成員無法將原業務應用與區塊鏈網絡順利對接。三是聯盟成員推廣難,區塊鏈的技術不同于其他的技術,它需要構建成一定的生態體系之后參與的相關主體才能享受到區塊鏈給他所帶來的價值。如何能讓相關的成員快速了解已經建成的生態系統所帶來的業務價值并加入到所對應的業務領域中是當前面臨的挑戰之一。
綜上,區塊鏈技術在政府管理部門之間有著廣闊的應用研究空間和發展潛力。各級政府部門加大投入和力度,積極將其引入到政務領域中,相信如果使用得當,區塊鏈技術會給政府社會治理及公共管理服務提供非常大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