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吳女士帶孩子在小區游樂場玩,隨手將吃剩的香蕉皮扔向人行道草叢邊,香蕉皮彈回,落在人行道邊。年過八旬的王大爺經過時踩到香蕉皮摔倒,導致右踝關節骨折,花去醫療費31639元、輔助器具費用797元。王大爺家人通過監控找到吳女士,因協商賠償未果,訴至溫州龍灣法院。法院一審判定吳女士承擔原告損失60%的過錯責任。吳女士不服上訴。日前,溫州中院二審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吳女士承擔60%的責任,賠償19461元。
該案引起熱議的背后有著怎樣的法理邏輯?
亂扔香蕉皮等垃圾,屬于違反道德規范的不文明行為。一旦這種不文明行為產生了損害后果,構成了民事侵權,肇事者需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但吳女士本意乃是把香蕉皮扔到草坪,而不是直接丟到道路上,此舉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讀為盡到了“合理注意義務”。反彈到人行道,屬于“意外后果”,而非全然的“主觀故意”。另外,王大爺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有判斷風險、排除風險的能力,理應對自身安全負責。其走路未能充分觀察、小心通過,不幸踩到香蕉皮摔倒骨折,自己也負有一定的責任。
? “不文明行為”有可能會轉化為“民事侵權行為”,只有依從規范、遵循公序良俗,才能最大程度避免不確定性和小概率事件意外釀禍。
(摘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