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疫情、俄烏沖突、高溫干旱……重重危機下米珠薪桂,全球糧食危機加速演進,“饑餓”恐慌蔓延。各國的糧食市場還安全嗎?全球“饑荒”真的會來嗎?
當俄烏的炮火砸中埃及“大餅”
目前,埃及是世界上小麥進口第一大國,玉米、葵花籽油、豆油等進口也均位列世界前十。其中,埃及約80%的小麥進口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本輪俄烏沖突爆發后,全球糧價飆升、供應緊縮,埃及面臨的壓力陡增。
埃及正在進行一場聚焦大餅的食品補貼制度改革,總統塞西在多個公開場合喊話福利大餅漲價。大餅是中東人民的重要主食,為維持社會穩定,許多中東國家有政府補貼基本食品的傳統。在埃及,一般市售大餅價格為1埃鎊(約合0.4元人民幣),而經政府補貼的福利大餅僅售價0.05埃鎊。經過數十年,食品補貼愈發龐大,也愈發難以撼動。1977年,當國家停止補貼基本食品時,埃及爆發“大餅暴動”,數十萬人游行示威。
為緩解埃及國內糧食危機,多個海灣石油鄰國紛紛伸出援手,承諾給埃及超過200億美元的援助,其中卡塔爾為50億美元,阿聯酋為30億美元,沙特為150億美元。與其說“阿拉伯兄弟親如一家”,不如說事件反映出埃及當前的糧食危機已經危及地區整體利益。地區國家擔心埃及由于糧食短缺而發生暴動。
蘇丹無解的糧食危機
有“世界火爐”之稱的蘇丹首都喀土穆,2022年的夏天來得格外早,5月初就早早進入了盛夏模式,白天的氣溫維持在44~45攝氏度,夜間的氣溫也很少低于35攝氏度。進入2022年以來,喀土穆周邊的產糧區一滴雨都沒有下過。嚴重的旱情加上影響全球糧食供應的俄烏沖突等,導致蘇丹今年的糧食和食品短缺比往年更加嚴重。
蘇丹經濟學家阿卜杜拉·哈利克·馬哈尤布在接受采訪時指出,蘇丹90%以上的小麥進口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本輪俄烏沖突導致蘇丹小麥的主要供應鏈斷裂,蘇丹難以找到物美價廉的供應替代,目前蘇丹農貿市場的小麥價格每噸高達600美元,比去年同期增漲180%。
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計,受俄烏沖突、本國經濟危機以及糧食產量下降等影響,在今年9月以前,蘇丹4500萬總人口中將有1800萬人面臨嚴重糧食短缺問題。但是對于蘇丹當局來說,如何解決糧食短缺問題,維護糧食安全,暫時無解。
沒了俄羅斯化肥,巴西很慌
據巴西農牧業研究所數據,2020年巴西已成為全球大豆的最大生產國和最大出口國、全球玉米的第三大生產國和第二大出口國。此外,巴西還是全球咖啡和糖的最大生產國。憑借強大的糧食生產能力,2021年巴西糧食出口成績斐然,出口價值高達1210億美元。不過,巴西農業生產對進口化肥的依賴性極強,約85%的化肥依賴進口。作為世界主要化肥生產國之一,俄羅斯的氮肥、磷肥、鉀肥出口量均居全球前列。有巴西農牧業專家指出,自本輪俄烏沖突爆發至4月中旬,巴西氮肥價格累計上漲70%,鉀肥和磷肥分別上漲了45%和55%。
作為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之一,巴西的糧食生產和成本控制遭到化肥短缺危機干擾,無疑將影響到全球農產品供應及其價格,而這一影響可能傳導至巴西糧食產品主要出口國。
(摘自《環球》2022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