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安明
摘要:當前我國各種類型的災害事故頻發,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較大的影響,挽救被困人員是災害事故發生后最為緊急的事項之一。在現場救援過程中,不僅需要消防救援人員擁有較高的救援水平,還需要現場被困人員給予充分的配合。從現場救援情況來看,被困人員的心理變化對災害事故救援的影響相對較大,掌握被困人員心理對于更高質量地完成消防救援更為關鍵。
關鍵詞:災害事故現場;被困人員;心理變化;消防救援行動;對策
個人的心理素質有差異,在面對災害事故時,表現出來的反應也有較大的差異,積極的心理狀態,不僅能夠有助于降低消防救援難度,同時也有助于減少災害事故帶來的危害。消防救援人員在掌握被困人員心理特點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其積極面對災害事故,更高質量的配合現場救援活動。由此可見,對災害事故現場被困人員的心理變化與消防救援行動進行分析有著較為重要的意義。
一、災害事故現場被困人員的心理特點
(一)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是一種較為普遍的心理現象,其指單獨的個體因為受到外界的影響而喪失了個人的判斷、認知能力,盲目的跟隨他人的行為[1]。當被困者陷于事故現場時,因為個人缺少逃生知識與經驗,對個人判斷缺少信心,而失去了理智的判斷能力,只會盲目的跟隨他人逃生。
(二)應激心理
應激反應指個體因受到多種外界因素影響與社會、心理方面的刺激后表現出的全身性非特異性適應反應。當發生事故時,大多數人會茫然不知所措,環境由安全變成復雜、危險,心理壓力也急劇增加,再加之現場混亂的狀況、緊張的氣氛,使被困人員出現肌肉緊張,心率、血壓出現明顯變化。
(三)逃避心理
大部分被困人員在允許活動的狀況下,出于逃生的本能,都會有逃避的心理,具體有以下表現:向低,例如當發生高層建筑地震或火災時,人們為了逃生通常會選擇從高往下逃生;奔光,當人們在逃生時,特別是處于煙霧多的環境中,人們會竭盡全力向明亮的地方奔跑;退避,當人們面臨危險時,會選擇退避的方法,而向與危險源相反的方向逃生。
(四)急躁心理
如果被困人員進行長時間自救卻又不成功時,就會產生嚴重的心理疲憊,明明感覺有力卻不能逃脫,進而出現急躁心理。此時,被困人員會有過激的語言與行為,這些都會影響被困人員的生存意志[2]。
(五)不安與恐懼的心理
當人們對某件事缺乏信心時就會出現惘然的心理,情緒也會出現不穩定,表現出憂慮的心理,此種狀態就是不安心理。陷于災害事故現場的人員因極度擔心自己與親人的生命安全,而自己卻只能靜靜地等待別人救援就會出現這種心理狀況。此種人群會表現出頭暈、冒汗,甚至還會出現胸悶、心悸氣短、呼吸困難等情況。在被困的情況下,此種狀況極度不利于維持自身生存。而恐懼心理即在危險的狀況下由于生命受到威脅而產生緊張的情緒。恐懼是指人們在面臨某種危險情境,想要擺脫卻又無能為力的心理。因為災害事故現場通常較為慘烈,房屋坍塌、碰撞、爆炸等都會出現人員傷亡、現場凌亂的狀況,如果被困人員進行過一定時間的掙扎后無果,就會出現恐懼的心理。如果長期處于這樣的情景下,被困人員會處于驚慌狀態,甚至會有激動、哭、笑、休克等狀況。
(六)絕望心理
這是當人身處險境且經過努力后仍舊不能改變時會表現出的心理狀態。在災害現場時,倘若被困人員身體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并且長時間不能脫險時,身體會極度虛弱,心理也萬念俱灰,就會出現絕望的心理狀況,而此時被困人員已經失去了求生的欲望,身體的機能也正在下降,極有可能在被救前死亡[3]。
二、災害事故被困人員的心理影響因素
(一)環境因素
如果被困人員處于高溫的環境,會使人頭昏腦漲,甚至出現虛脫、昏迷的情況,也會加重內心的緊張情緒。在火場上人們為了逃避高溫環境,甚至會選擇跳樓等沖動行為;而火場上比高溫更危險的因素就是煙霧,濃烈的煙霧會使人的大腦供氧不足,判斷力下降,甚至失去理智;而被困人員的被困環境通常為尺寸較小的空間,由于行為不便、無水無糧、視線昏暗等影響,被困人員極容易出現消極的心理。
(二)受傷因素
當被困人員受傷較輕時,會有積極的信心與措施來面對困難,而被困人員受傷較重時,被困人員生存的自信與欲望不夠強烈,容易產生消極甚至輕生的心理。
(三)救援難易因素
如果被困人員的生存環境較簡單,容易被消防員發現并進行救援,那么被困人員的自信也比較高;倘若被困人員的生存環境復雜且危險,不易被消防員發現并救援,那么被困人員就會缺少生存的自信,容易產生絕望放棄的心理。
(四)二次災害發生概率因素
當被困人員被陷于狹小的空間內,由于受到環境的約束會導致行為不便、缺少水源與糧食等,人們在長期被困經歷中更是一直擔心出現二次傷害,這無形中大大增加了被困人員的心理負擔,容易出現心理崩潰、放棄生命的情況。
三、實施消防救援行動的思考
(一)選擇正確的安撫措施
1.語言安撫
語言安撫指的是使用語言進行溝通,調節被困人員的心理狀況。語言不但是人們溝通的工具,而且也是安撫被困人員的一種高效的方法,其也是經常用在救援中的一種方法。在使用語言安撫被困人員時,救援人應面帶笑容,語氣平和,情緒穩定。這是因為用柔和的語言安撫被困人員,可以幫助其平復情緒,消除緊張感。如果使用責備、不耐煩、絕望的語言進行安撫,就會加深被困人員的緊張與恐懼,使其喪失生存的欲望,讓救援活動更難施行。在安撫受過巨大驚嚇,神經衰弱的被困人員時,高分貝的音量會影響其心理,因此,音調應偏低,頻率也應偏低,給予被困人員安慰與鼓勵。但在面對昏迷人員時,施救人員應用高分貝的音量,以此來喚醒昏迷人員。此外,面對不便于對話的人員,也應使用高分貝的音量,讓被困人員感受到生存的希望,增強被困人員的求生欲望。最后在進行語言安撫時,也應使用問答的方式,當面對可以回答、精神較好,身體傷害較輕的人員,使用溝通的方法可以極大地緩解人員的焦慮與絕望。
2.行為安撫
行為安撫的方法包括拉手、擁抱、拍肩膀、眼神等。救援人員的實際行為可以最大程度地給予被困人員心理安慰,特別是面對被困人員聽覺、視覺等相對減弱時,行為安撫是除語言安撫外使用的一種安撫方法。救援人員的態度與表情都會影響被困人員的情緒與心理。一名衣物不整、嬉笑的救援人員將會極大地影響被困人員的心理,反之,救援人員如果有充足的信心、熟練的技術、充沛的精神,將會極大地增強被困人員的生存信心。語言安撫與行為安撫結合使用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環境安撫
環境安撫指的是改變被困人員所處的外部環境。環境安撫也是對被困人員進行心理安撫的主要方法,可以為被困人員營造安全的環境,緩解其緊張的心理,增強被困人員生存的信心與欲望[4]。救援人員致力于救援活動的外部環境,可以給予被困人員一定的心理安慰與依賴感。在被困人員處在絕境時,如果聽見了消防車、救援人員的聲音,就會重燃起對生存的渴望,甚至可以激發出自己的潛力。例如,發生火災時,有的人可以在陽臺外狹小平臺上堅持一個小時。
4.社會安撫
消防隊伍的救援力量是有限的,救援行動中不可以只依賴于消防隊伍,需要整合整個社會的力量,例如交通、醫療等部門。在對被困人員進行安撫工作時,可以讓醫療部門進行協助,讓醫護人員觀察被困人員的呼吸、血壓、脈搏、血氧、體溫等情況,并進行記錄,如此可以極大地提升救援成功的概率。
(二)做好充分的救援準備
在降低事故現場危險時,指揮人員應設計救援的方案,對救援人員的工作進行合理分工,在空間許可的狀況下,救援人員應為2名,還應配備現場安全人員,此外,還應配備替補救援人員,倘若救援人員遇險應及時進行援助。救援人員應依據分工做好救援的準備工作,進行救援與支援的人員應佩戴防護裝備,并準備好傷員固定、照明等器材,安全人員應組裝三腳架,準備必要的救援設備[5]。
(三)降低救援風險
在受限場所進行救援時應依據危險的種類,使用正確的措施來降低危險。降低受限場所危險的措施有通風、斷料、斷電等等。通風是降低受限場所內氣體危險的基本方式,救援人員應向有關人員尋求幫助,立刻打開通風設備。此外,還可以使用電動排煙機、坑道送風機等設備來通風。需要注意的是,汽油機工作時會產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質,所以盡量不使用汽油機動力風機進行通風[6]。在使用關閥、斷電等方法時,鎖定閥門或由專人看守,避免在救援時因為其他人員錯誤工作而重啟。
(四)提高救援效率
作為與時間爭奪生命的事故現場,消防員的救援效率將會影響到被困人員的生命安全,所以消防員應致力于提升事故現場的救援效率,首先,救援人員應了解各種事故現場的類型,掌握相應的救援措施。其次,救援人員應注重救援器材、救援操作的訓練,熟練掌握不同救援器材的操作方法。最后,救援人員應加強在狹窄空間內固定、運輸受傷人員的訓練。通過加強日常訓練,提升應急能力,從而提升消防員的救援效率,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五)落實安全措施
面對事故現場中各種各樣的危險情況,消防救援人員應具備在復雜環境下落實安全措施的能力,如此也可以從根本上提升救援行為與個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消防員在日常訓練中應重點加強安全意識與安全措施訓練工作,定期開展安全知識學習活動,邀請有經驗的、專業的安全教練進行示范講解,完善安全防護措施,在災害現場時要設置專業人員檢查并保證安全防護裝備穿戴無誤,以此來提升救援行動的安全性。
四、結語
被困于災害事故現場時,被困人員會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心理,他們的心理狀況將會直接影響到救援的最終效果,積極的心理指的是被困人員心理調節能力較強,其表現為在災害事故現場,被困人員主動、積極地與環境進行對抗的行為,有條不紊地進行自救或幫助他人進行避難。而消極的心理指的是被困人員心理素質較差,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進而出現情緒波動、行為異常,最終出現錯誤的行為。明確被困人員的心理變化與原因,并提出對應的消防救援行動對策,才可以提升安全救援的概率,確保被困人員的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周忠振.提高核心素養評價的有效性——從兩道選擇題的命制談起[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8(12):76-78.
[2]姜連瑞.火災中被困人員的心理分析及干預[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1(02):62-66.
[3]趙鵬飛,賀阿紅.煤礦重大事故被困人員恐慌情緒交互影響與應對策略研究[J].煤礦安全,2021,52(09):261-264.
[4]牛福龍.一起特大冒頂事故被困人員成功搶救經驗探析[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1,07(03):146-148.
[5]李劍鋒.受限空間人員被困事故消防救援研究[J].武警學院學報,2014,30(12):23-26.
[6]范茂魁.受限空間事故救援技戰術探討[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3,09(05):14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