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媚
學風是學生學習目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紀律等內在品質的外部表現,是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展現的學習狀態和精神風貌。黨建工作是學風建設的政治保證,學風建設是黨建工作的有效載體。探索以黨建引領高質量學風建設過程中的新模式、新渠道、新途徑,通過建立較完備的體系機制使支部成為更具活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的堅強堡壘,使高質量學風建設見實見效。
一、黨建引領高質量學風建設的意義
(一)黨建引領高質量學風建設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要求
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黨組織是黨的教育方針在高校貫徹落實的領導者、組織者和實踐者,對標黨的教育方針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重點,黨建工作和學風建設的目標具有一致性,以黨建工作引領高質量學風建設,強化科技創新提質增效,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聚焦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以黨風促教風育學風,把黨建引領學風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緊密結合起來,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二)黨建引領高質量學風建設有助于黨建和中心工作互促并進
學風建設是高校育人中重要的一環,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體現,也是高校不斷發展的堅實基礎。高校要實現內涵式發展,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就必須要夯實學業基礎,明確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增強學習動力,形成良好的學風生態。建成教育強國,進一步加強高校黨的建設是必由之路、必舉之措。黨建工作與學風建設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圍繞中心,突出重點,有效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和凝心聚力作用,著力將組織優勢轉化為高質量學風建設的工作效能,促進學風建設工作與黨的建設深度融合、同向發力,為中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從而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得以充分彰顯。
二、黨建工作引領高質量學風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覆蓋面不廣
學生黨員在學風建設中發揮的模范帶頭作用不足?;鶎狱h支部的黨日活動組織重在理論知識的學習、實踐基地的參觀等,而忽視了支部建設在學業指導、學風建設中能夠發揮的戰斗堡壘作用。學生黨支部扎根在學生中間,跟學生的關系最為緊密,肩負著培養、發現、考察、示范的作用,是高校班風學風建設最堅強的執行者。
基層黨支部在高質量學風建設中的指導力度不突出,在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上、凝聚學生群體、營造良好氛圍等方面作用發揮不到位。
(二)協同效應不夠
教工黨支部和學生黨支部的融合不夠。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下,教工支部和學生支部缺少良好的聯動機制,缺乏有效監督。同時,在教育教學和學生工作上的協同不夠,存在重疊、脫節和不協調的現象,資源整合度不夠,容易造成管理死角,影響管理水平。對教育教學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進行分析和歸納十分重要,作出相應調整,構建立體化、全方位、多領域的工作格局,才能更好地以黨建引領高質量學風建設。
三、黨建引領高質量學風建設的實踐探索
以天津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為例,對黨建引領高質量學風建設的實踐進行探索分析。
(一)師生共學,促高質量學風建設體系化
通過組織召開班子成員、系部教師、支部黨員、班級同學教風學風討論會,強化思想認同,凝聚招生是源頭,學風是基礎,科技創新是核心競爭力,就業是出口的共識。專業教師以極大的熱情和耐心細致的態度投入到育人工作中,時刻心系學生進步和成長,師生共學,助力學院高質量發展;以“清朗學風”建設工程為先導,夯實學風建設基礎工作,打造學風建設品牌活動,堅持問題導向,解決堵點痛點,實現培養高質量人才的建設目標;以工訓中心和社團為依托,打造校內協同創新中心、院內學生創新示范實驗室,打通科技創新培育通道,為搭建科技創新特色建設平臺;以就業力促進工程為抓手,貫徹落實穩就業政策,精準發力保就業服務,因勢而變促就業質量。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形成從入學到離校,從學風到科創再到就業、招生的良性循環 “大學風”工作理念。
(二)落實落細,促高質量學風建設制度化
遵循一切工作落實到支部的原則,建立“三聯系 三協同”制度,即黨委、團委、社團組織聯系,黨支部、團支部、班級聯系,支部書記、黨員、團員青年聯系,專業系部、教工黨支部、管理崗協同,以凝聚育人合力;依托談心談話工作,扎實推進“三進兩必談”浸潤式學風教育,輔導員進班級、進宿舍、進社團,談理想、談學風,以提升學風教育精準度,進一步涵養良好學風生態;將學風建設列入教工支部建設工作內容要求中,以制度激勵教風學風建設,點面結合、以點帶面,深化三全育人實效。
(三)入腦入心,促高質量學風建設過程化
實施“4+N”尚學篤行計劃,四年成長不斷線。一年級以黨建帶動學風涵育計劃,豐富思政育人渠道,依托“青春”系列新生適應性教育、修業課堂等活動,從新生入學開始以班會、講座、自媒體和參觀紅色基地等方式,多維度開展“浸潤式”入黨啟蒙教育與專業認知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和專業人才培養前置,引導新生主動了解社會熱點,把握發展動態,時刻心系國家的發展,自覺的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濃厚的專業學習興趣,樹立遠大的目標,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實現學生在哪里,黨的教育就在哪里。二年級以黨建促進學風強化計劃,夯實學風建設基礎,通過優良學風集體評選、科創助行項目培育等方式,發揮第二課堂的價值影響和學術熏陶的作用,通過講座、論壇、研討會、研究報告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引導學生追求真理,培養學生獲取、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鞏固學習成果,并且在科學研究中發現自身的不足,在實踐中踐行真知,打造“科技+黨建”平臺,通過開展科技創新促學風、校企合作促發展等相關措施激勵教工黨員社會服務的意識,培養學生黨員服務實踐意識。三年級以黨建抓實學風引領計劃,強化組織育人功能,通過先鋒表彰榜樣宣講、拔尖創新計劃等,構建黨的領導下的育人同心圓組織格局,以學生黨支部為中心和樞紐,以班級和團支部為外延,做好宣傳。四年級以黨建服務學風反哺計劃,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施考研經驗交流分享、企業實踐行、畢業生離校教育等措施,以畢業生黨員離校教育為契機,開展畢業季“六個一”主題教育活動:分享一次黨史學習體會、上好大學最后一堂黨課、重溫一遍入黨誓詞、共過一次政治生日、做好一件服務實事、共話一份青春擔當,引導廣大校友回饋母校。
(四)求精求新,促高質量學風建設品牌化
因地制宜,找準學風培育突破點,以“專業開講啦”系列活動啟動院長在全院講專業、教授在課堂講專業、校友在崗位講專業、學生在翻轉課堂講專業的模式,強化專業認同,傳承專業特色;開展“一月一賽”“一月一評”學風建設特色行動,包含課程設計、集中性實踐環節、學習過程評價、創新性實踐環節四類競賽,以及教學主體、教育工作者、教學工具、教學過程四類評選,以賽促學,以評促教;針對新生、末位學生分別開展“我的100天成長計劃”、我的100天蛻變計劃,班導師、輔導員、朋輩榜樣齊心導學,完善學業跟蹤、學情反饋,形成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從導學到樂學,打造以學風品牌活動為依托形成分層分類指導的育人模式;開展“比學趕超 爭先創優”品牌活動,設立黨員責任分區,開展黨員學霸講堂、黨員學業幫扶,發揮黨員先鋒帶頭作用,落實學風建設措施擲地有聲;以黨建帶團建,凝心聚力,潤物無聲,支部黨員組成宣講團進入團支部展開宣講,黨員躬身踐行,深入團支部主動承擔任務,努力讓團建的底色更紅,讓黨旗位置更前。
參考文獻:
[1]王晨陽,李迷,潘紅葉.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引領學風建設探析[J].現代交際,2021(15):45.
[2]張燕.高校黨建工作對學風建設的引領作用探究[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0(7):56.
[3]張弛,張嬌嬌.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促進學生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以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電控學院為例[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0(7):121.
[4]曹亞靜,任冠華,洪秘密,等.高校學院黨建品牌引領學風建設研究:以經管學院“紅色頭雁”黨建品牌建設為例[J].黨建工作,2021(5):34.
[5]莊媛,朱安宏,高亞文.高校黨建與學風建設融合發展的探索與實踐:以江蘇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學院為例[J].教育現代化,2020(6):89.
[6]尹艷蘭.對黨建促學風、學風固黨建的辯證思考[J].政工工作,2020(7):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