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良琴
隨著時代的革新,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教育事業領域也在不斷進步,許多知識理論以及教學模式都在不斷的優化與革新,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就是現階段各小學普遍應用的一種學習模式。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夠突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團結協作能力以及社會交往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團隊精神。然而,因為一些教師還堅持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進行推陳出新,所以導致小組合作學習的優點沒有充分的發揮出來。因此,本篇文章將從小組合作學習角度入手,細致分析與探究怎樣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與效率,以供參考。
時代在不斷發展,社會在不斷進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斷加大,現如今,社會和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也有了進一步的提升,不單單只是注重個人技能水平,而是要求具有良好的綜合素養、團結協作、共同進步的精神。然而,就當前具體的情況來看,因為我國大部分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所有長輩都是對其十分寵愛,在這一背景的影響下,致使孩子的個性獨特,自我意識較強,喜歡以自我為中心,沒有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在小學數學教學期間,教師要科學合理的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一步提高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高質量的提升教學的質量與效率,推動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中學習與發展。
一、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因為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極強、抽象且十分嚴謹的學科,學習的內容涉及十分廣泛,并且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十分枯燥的,都是一些概念知識,沒有趣味性,所以這就使得學生對數學學科不感興趣,沒辦法高質量的是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另外,教師不能適時抓住學生的興趣點,缺乏學習興趣的引導,缺乏互動興,進而導致小學數學教學效率低,學生成績提升緩慢[1]。
(二)過分批評,缺乏鼓勵
因為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是一樣的,所以在進行數學學習期間,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也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依據各個學生的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但是一些教師沒有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習能力進行全面的了解與掌握,只是籠統的進行教學,進而致使學生在回答問題錯誤時,教師就會進行嚴厲的批評,還會將其作為反面教材,來告誡其余的學生不要向他學習。教師這樣過分的批評就會嚴重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信心,使學生學習效率不斷下降,情況嚴重還會導致學生出現逆反心理,討厭老師,厭惡數學學習[2]。
(三)教學期間急于糾正學生問題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常常引導學生們不懂就問,學生們遇到難題就直接向老師請教,沒有自己進行認真的思考與探索,只是單純的聽老師的講解,這樣教師完全處于學習的主導地位,而學生學習很被動。另外,在學生們日常學習和練習期間,如果教師發現學生出現了錯誤,那么教師就會第一時間告訴學生,并進行糾正錯誤,這雖然解決了學生一時的錯誤,但是久而久之,就會使學成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遇到不會的問題,下意識的就去請教老師,不愿嘗試自己進行解題,過度的依賴老師,進而嚴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阻礙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不利于學生成績的穩步提升[3]。
二、巧借小組合作學習,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一)合理分組、鼓勵學生合作共贏
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將學生們劃分為幾個小組,并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教學,使學生們在小組合作中學會配合,通過個人以及小組的共同努力與探索獲取最終的答案,共同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之處,已經不能高質量的滿足現階段學生們的需求,并且其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教學效率的提升。為了進一步優化與完善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小學數學教師借助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全面了解與掌握小組內各成員間特點以及學生能力的差異。因為每個小組都是不同的,這樣就會使得全班各小組之間形成了同質性,同時,老師在進行教學期間要盡可能的形成優中差組合,方便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之處和優點,進而保障各個小組總體水平基本一致,確保班級內的各小組進行公平的競爭,做到共同進步,以此來高質量的提高小學教學的質量與效率。比如,教師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對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具體情況進行充分的掌握,將學生們科學合理的劃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再將其打亂分入各個小組,這樣就能保障每個小組都分布均勻且公平。同時,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即使是一點進步,教師也不要吝嗇自己的夸獎,這樣學生才會更有學習的動力,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優點,要有針對性的進行評價鼓勵,多以成績優異的學生來做榜樣示范,久而久之,學生們就耳濡目染,向優秀的學生學習[4]。
(二)引導學生確立小組內部制度
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具體教學期間,需要明確的認識到自己是學生學習的輔助者,教學期間的引導者,嚴格依據實際的情況,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同時培養學生合作能力。例如,教師在開展學生知識競賽過程中,科學合理的將學生進行分組,并為各個小組分配不同的任務,如讓第一組記錄,第二組拿道路等,并要求每個小組的成員都嚴格按照規范化流程進行比賽。這樣的教學形式,不但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團結協作能力,而且還能高質量的提高學生綜合素養。賽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總結,采取相互討論的形式,來說一說比賽中做的好的地方和不足之處,通過溝通與總結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考與總結能力,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推動教學目標高質量的達成。
(三)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
要想學生高質量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那么首先教師就要為學生們提供充足的溝通與學習時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多溝通、多交流,有利于思維碰撞,能夠推動學生學習其他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缺點,同時還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之間的友誼關系。在小學數學教學期間,就是要嚴格按照各個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學習能力,科學合理的進行劃分小組,每個小組人數是一樣的,在學習的各個環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們積極的進行溝通。在進行課前預習期間,小組內的成員如果遇到了難題,教師不要急著幫忙解決,而是小組一起溝通,一個學生提出一種方法,那么五個學生就是五種方法,這有利于學生們思維進一步拓展,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與知識,提升預習的質量與效率。在課堂學習期間,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小組成員之間要進行探討,完善答案,這樣有利于推動學生全面且細致的思考問題。在課后,小組成員互相幫助,共同學習,能夠進一步提升做題的效率與質量。
(四)做好教學評價,營造合作氛圍
對于任何一個學科來說,教學評價都是尤為關鍵的。在小學數學教學期間,如果小學數學教師能夠高質量的進行教學評價工作,那么就會慢慢的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從而逐漸加強學生對數學的喜愛,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自主的進行數學知識學習,這對進一步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具有重要意義。小學教師可以創設科學合理的評比機制,通過評比獎勵的形式,來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將課堂中表現優異以及課后作業完成良好的小組和成員的名字寫在黑板上,定期進行更換,以一個學期為周期,受到表揚次數最多的三個小組,進行全體成員獎勵。使用這種評價形式,不但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合作氛圍,使學生做到相互促進、相互幫助,共同進步,還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在這一評價機制的影響下,小組內的成員都會熱情高漲,將上榜作為追求的目標,在課上就會更加積極的回答問題,課下同學之間相互討論,相互幫助,進而有效提升學生合作意識,推動學生學習成績進一步提高[5]。
三、總結
在小學數學教學期間,教師要優化與革新固有的教學觀念,運用多元化的教學形式來培養祖國未來的花朵,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進行學習。其中,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被現階段的教師普遍的應用,這種學習模式不但能夠拉近師生關系,而且還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強化班級凝聚力,進而高質量的推動學生學習質量與效率的提高,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曾金平.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J].西部素質教育,2019(6):150.
[2]鄒冰秋,程翠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7):227-228.
[3]陳遠芳.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分析[J].中國農村教育,2018,280(18):117-118.
[4]肖述猛.探討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9(33):174-175.
[5]任海艷.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效性[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