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琳
摘 要:在互聯網+時代,隨著移動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愛使用以喜馬拉雅FM為例的互聯網+時代應用來接受視聽信息。視聽新媒體以其海量、便捷和個性化的優勢成為人們現代休閑文化生活中的新寵。引導學生訂閱朗讀頻道,精選優秀范讀素材,尊重學生個性,拓展朗讀第二課堂;利用范讀音頻隨時掃清字詞障礙,從朗讀名家示范中獲得朗讀技巧;鼓勵學生反復朗讀,彌補機會不均;促使學生創建個人頻道,分享朗讀音頻;創建交流群,便捷分享朗讀音頻;教師及時進行評論和指導。隨著視聽新媒體平臺的日益發展強大,相信這會對教育教學產生一定的輔助作用,同時也會為未來教育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關鍵詞:? ?朗讀基礎;朗讀個性;喜馬拉雅FM;在線分享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課程資源問題引起教育界乃至全社會范圍內越來越多的關注。眾所周知,一定的課程資源是學科教學得以順利高效開展的基礎和前提條件。沒有對課程資源充分高效地利用,很難形成有效的課程方案,也就很難實現相應的教育目標。在互聯網+時代,隨著移動信息技術的發展,國民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也有越來越多的人使用以喜馬拉雅FM為例的互聯網+時代應用來接受視聽信息。視聽新媒體以其海量、便捷和個性化的優勢成為人們現代休閑文化生活中的新寵。隨著視聽新媒體平臺的日益發展強大,它會對教育教學產生一定的輔助作用,同時也會為未來教育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從聽書軟件入手培養小學生朗讀能力有如下策略:
一、訂閱朗讀頻道,精選優秀范讀素材
(一)教師精選內容為主
在人一生的發展中,小學階段是記憶能力發展的最佳時期,也是語言形成發展的關鍵期。但是在現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仍然依賴著傳統的教學方式,單靠書本文字讓學生學習語文知識,這對于出生和成長于信息時代的小學生而言無疑具有一定的枯燥性,也無法滿足他們通過現代化方式學習語文的需求。具體到朗讀學習中,局限于教材之中,重復朗讀同一文章也會讓學生感覺索然無味,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視聽新媒體所承載的豐富多樣的音頻資源借助聲音、文字、圖像等,把單調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聲情并茂的直觀形象,這些豐富網絡資源無疑為老師與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語文素材,彌補傳統朗讀教學朗讀素材單一、呈現方式單調的問題。在朗讀素材上,以喜馬拉雅FM為例,有兒童故事,兒童詩歌,有優美散文,人物小說,也有由專業播音主持人朗讀的文質兼美的中小學語文課文等。比如由央視主持人張蕾、畢丹等全國百位名嘴錄制的中小學課文精準朗讀欄目等。這些多樣的網絡資源無疑為語文教師在朗讀教學素材的選擇上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在書本教材內容有限的情況下,教師嚴格把關,根據學生實際的朗讀學習需求和網絡資源的質量比如資源內容的優劣、朗讀水平的高低,從視聽新媒體平臺上承載的海量資源中,精選適合學生朗讀學習并能體現朗讀教學重點的高質量朗讀素材,作為向學生提供的優秀朗讀材料供學生學習模仿。教師精選的朗讀素材不僅能豐富朗讀教學的材料,提高學生朗讀學習訓練的興趣,同時也是學生朗讀學習訓練的良好范本。
(二)尊重學生個性
現在是“00”后出生并成長與信息網絡技術日益繁榮先進的時代,他們對于視聽新媒體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喜愛。他們熱衷鉆研各種視聽新媒體的使用方法,并在生活中積極地運用視聽新媒體的各種現代化功能。在使用視聽新媒體應用的過程中,自主性是他們喜愛的原因之一。因此,雖然由教師把關朗讀素材,但是也不能完全忽視學生個人的喜好,教師在把關的同時,幫助學生正確的使用信息技術,并使之成為一種有益的認知工具。
在網絡信息時代下,視聽新媒體所承載的朗讀資源十分豐富,為學生提供了難以計數的相關范例與學習資源,在為學生提供多樣化選擇的同時,也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可能。由于個性差異和學習體驗的不同,每個學生喜愛的朗讀素材風格也不同,朗讀學習需求也不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的選擇。在老師建議訂閱的中小學課文精準朗讀欄目的前提下,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名家進行模仿學習。這樣,既可以保護學生朗讀學習的積極性,也可以促進個性化學習,提高朗讀訓練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學生自己喜愛的朗讀素材無疑會提高學生朗讀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是對學生個性發展的尊重與保護。
二、下載范讀音頻,拓展朗讀第二課堂
(一)范讀音頻隨時掃清字詞障礙
在人的發展中,小學階段正是識字認字、習得標準漢語的關鍵時期,也是語言發展規范的奠基時期。而對于剛進入小學階段,知識儲備有限的小學生而言,識字認字、朗讀表達的學習過程中對于老師的依賴遠高于其他學段,這種依賴具體表現為學生的學習傾向于模仿,需要老師做大量具體直觀的示范。比如關于字音的朗讀,語氣的把握都需要老師一一示范。但是由于時空限制,教師的示范朗讀往往還不夠。這就可以通過挑選優質朗讀音源為學生模仿學習的范本,來彌補教師課堂范讀不足的問題。喜馬拉雅FM中有名家張蕾、畢丹等全國百位名嘴錄制的中小學課文精準朗讀欄目,與老師在課堂上的范讀相比,這些全國著名的專業播音主持人無疑在朗讀水準上更勝一籌。名家名嘴使用規范的普通話錄制的課文朗讀音頻,字正腔圓,發音標準,朗讀正確、流利、有感情,使用這些優質范讀音頻來幫助學生在課后糾正錯誤的讀音聲調,清除字詞障礙,是對視聽新媒體資源的充分利用。由于每位學生對具體漢字的字形識別、字音發音、拼讀認讀等的掌握情況各不相同,需要老師進行輔導幫助的地方也有差異,再加上課堂教學時間和教師自身精力有限,因而老師的范讀對每位學生學習需求的滿足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在教師范讀不能到達的課外,視聽新媒體無疑是滿足學生多樣化的課后朗讀學習需求的“小老師”。
(二)朗讀名家示范朗讀技巧
朗讀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習得標準的漢語語言,還在于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最終形成朗讀技能。除了正音正字之外,朗讀教學的重點還在于讓學生習得包括停連、輕重音、語氣、節奏等在內的朗讀技巧,而技巧的習得需要模仿與實踐。
視聽新媒體中的朗讀音頻不僅字正腔圓,而且水準極高,由專業播音員錄制的音頻不在少數,比如喜馬拉雅FM中就有由央視主持人張蕾、畢丹等全國百位名嘴錄制的中小學課文精準朗讀欄目。通過訂閱這些優質欄目,讓學生在名家名嘴的朗讀中體會輕重音的變化、節奏的快慢以及高低音的變化等,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朗讀技巧。在平時的課堂朗讀教學中,老師所傳授的朗讀技巧往往是抽象的,對小學生而言,還不能很好地理解吸收,需要有一定具體可感的示范供他們體會、模仿,并在自己的朗讀實踐中對比、琢磨,視聽新媒所承載的系統的朗讀欄目正是學生課后模仿的最優質對象。
三、下載范讀音頻,拓展朗讀第二課堂
(一)反復朗讀實踐,彌補機會不均
朗讀,作為一種學生自己的語言體驗活動,需要學生自己反復實踐才能形成一定的朗讀技能。傳統課堂朗讀教學實踐中每位學生的朗讀實踐機會往往不多,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也有限;在視聽新媒體時代,學生在課后通過以喜馬拉雅FM為例的視聽新媒體應用中的錄制音頻功能,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朗讀練習,并將自己的朗讀音頻錄制下來,通過在線分享等功能,及時將自己的朗讀練習作業分享給老師,老師便可以及時了解到學生的朗讀訓練完成情況。這種方式可以突破傳統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督促學生自己在課后多進行朗讀練習,并方便教師及時給予評價指導。
在新媒體時代,每個個體都受到了充分的重視,“人人都是主播”的理念就意在為每個個體提供均等的參與機會,其機會均等的理念與現代教育理念不謀而合。這種新媒體時代的參與方式,能在課堂之外為每位學生提供親身朗讀實踐的機會,有效彌補課堂上朗讀機會的不均等。無論是朗讀優等生還是不善朗讀的同學,都可以在課后通過這個平臺進行朗讀體驗,并在分享給老師之后受到老師的指點幫助。
(二)創建個人頻道,上傳朗讀音頻
朗讀是一種需要反復練習實踐的語言技能,對于認知能力尚處在發展之中的小學生而言,反復多次的朗讀實踐需要學生用較高的情緒狀態去維持,這就要求除了學生自己的意志努力之外,還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在激勵方式。
以喜馬拉雅FM為例的視聽新媒體應用中,學生作為用戶,可以自己生產上傳內容,既是網絡新媒體時代的顯著特點,同時也是對學生產生強烈吸引力的地方。學生不僅可以錄制自己的朗讀音頻,還可以將其上傳創建自己的個人頻道,其他人便可以收聽自己的朗讀作品,學生也有了展示自我的平臺。每次的上傳對學生而言都是一次小目標的實現,這樣可使學生體驗到成功感與滿足感。朗讀學習是一個比較漫長,且不易察覺進步的過程,需要學生反復的朗讀實踐,在此過程中,為了維持學生的朗讀興趣,需要一定的外在可感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獲得成就感。創建個人頻道作為學生自己的個人展示園地,既記錄了學生每次朗讀任務的完成情況,也會在為此朗讀作品上傳之后給學生帶來新的動力,如此循環,幫助學生維持較高的朗讀熱情。
四、分享朗讀音頻,教師現時評價指導
(一)創建交流群,便捷分享朗讀音頻
新媒體時代下,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拓展了人們生活和交往的空間,同時也使人們的學習交流活動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時空條件的限制。因而在信息技術時代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學生,不再滿足于僅僅局限在封閉式的學習環境里,他們更向往交往互動式的學習空間。在網絡環境下,以喜馬拉雅FM為例的視聽新媒體都支持在線分享,及時評論,并鼓勵分享到微博、微信等其他社交媒體平臺上。因此教師可以組建班級交流群,在每一次朗讀學習目標完成之后,教師都可以鼓勵學生將學習成果在線分享到班級群中,教師可以及時對學生的朗讀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檢查與反饋,并給予點評與輔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朗讀學習的情況在班群中對表現突出者進行表揚,一方面對表現優秀的同學進行鼓勵,另一方面也為其他同學樹立學習的榜樣,激勵其他同學繼續努力。除此之外,班級交流群內也會形成一種同學之間相互監督的氛圍,督促學生更加認真地進行朗讀練習。
在課堂教學之外,在線交流群的建立為學生業余時間的學習搭建了新的平臺,突破了老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的空間限制,方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更好地交流。
(二)教師及時進行評論和指導
在信息網絡時代,新媒體發展的另一特點是及時性,整個世界仿佛在同一時空。這一特點體現在學生朗讀成果的在線分享過程,使師生之間可以隨時進行交流,教師能在學生分享朗讀練習之外立即給予反饋。及時而有效,正是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反饋的要求之一。
在通過新媒體應用進行師生在線交流的背景之下,教師可以在課后隨時對學生分享的朗讀作品進行收聽,了解學生朗讀任務的完成情況,并立即給予在線的評價與反饋。對于朗讀表現優異的學生給予表揚鼓勵,并將其作品分享到班級交流群中相互欣賞借鑒。對于朗讀表現不足的同學可以及時指出朗讀中存在的問題,并在線做出正確的示范,以便督促幫助學生及時更正。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面對的學生多,每個學生的實際學情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師很難做到對每位學生的朗讀表現給予及時的反饋,也很難對每位學生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行指導與幫助。在以及時性、交互性為特點的新媒體應用的輔助之下,在線交流方式搭建起了教師與每位學生之間實時交流的平臺,擴展了師生之間交流的時間與空間,也為教師做出及時有效的反饋提供了可能的現實條件。
五、精選優秀音頻,上傳班級頻道,展示交流,相互學習
在朗讀教學中,教師教學的重點不在于向學生傳授抽象的朗讀知識,引文朗讀是學生自己的言語體驗活動,教師應該更多的關注于激發學生對朗讀的興趣,激勵學生自己不斷學習提高,最終成為能動自主的學習者。
在視聽新媒體應用在線交流與錄制上傳功能的支持下,教師不僅可以及時對學生的朗讀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反饋指導,還可以進行后續的評優展示環節。就像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在評閱完學生的作文之后,往往會將優秀的作品在班級同學之間相互傳閱或者直接張貼出。與之類似,教師可以將朗讀任務完成較好的同學的朗讀分享到班級頻道中,進行展示交流。這種做法既是對表現較好的學生的一種肯定,鼓勵他們更加高漲地進行朗讀學習,同時也激勵其他同學繼續努力。除了師生互動,學習也是一種學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行為,優秀朗讀的上傳既是分享,也是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學習的契機。
在小學朗讀學習中,恰當地運用視聽新媒體技術輔助朗讀教學,不僅可以打破時空限制,彌補學生在朗讀學習過程時間不足、參與有限的問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朗讀學習機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而且為學生提了豐富多樣的學習素材,更能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的學習需求,發揮學生主動性,讓朗讀教學便捷高效也讓學生的朗讀學習方式更多樣。
參考文獻
[1]郎爽.朗讀背誦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東北師范大學,2011.
[2]龐研.讓有效閱讀回歸語文天地.遼寧師范大學,2013.
[3]田瑩.新媒體時代有聲讀物的發展問題與對策分析.河南大學,2013.
[4]李功連.有感情朗讀:教學困境及其突破.課程教材教法,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