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記者 賈偉 □ 孔祥雷 王玉丹
近日,山東騰裕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大棚里,一個個沉甸甸的西紅柿像燈籠一樣掛在枝條上,村民們穿行其間,將采摘下來西紅柿運出大棚,分揀、稱重、裝筐。一筐筐西紅柿,承載著村民的增收致富夢銷往各地。
而這,只是山東省乳山市堅持“黨建引領、產業驅動、城鄉融合”發展思路,扎實有序推進農業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乳山市立足農村資源稟賦優勢,積極探索共富黨建聯盟,注重資源互補要素融合,引導鄉村抱團發展,促進共建共享共富,聚集形成“紅色朋友圈”“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走出一條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山東騰裕現代農業產業園大棚內,農戶展示剛采摘的西紅柿。
山東騰裕現代農業產業園,橫跨乳山市城區街道北部的洼九埠、黃依臺、仇家洼等5個城郊村,可用耕地2766畝,此前一直沿用小麥、玉米輪作的傳統種植方式,種植效益偏低、集體經濟薄弱、缺乏發展后勁。
而位于城中的騰甲莊村經濟發展較為強勁,村集體年收入達1000萬元,但可用土地不足百畝,面臨無法引進新項目的困境。
一邊是有地沒錢,一邊是有錢沒地。
“為解決這‘兩難’的發展難題,我們組織6個村成立了共富黨建聯盟,由騰甲莊村以現金方式出資1200萬元,成立山東騰裕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流轉城郊村土地1100余畝,整合上級扶持資金200萬元入股,同時引入山東省土地集團等強企參與土地開發利用。”城區街道黨工委書記王平介紹說。
按照“有內在需求、有地域關聯、有發展紐帶”原則,城區街道組建城郊特色農業產業示范區共富黨建聯盟,探索黨建引領下的“城中強村+強企+N個城郊弱村”模式,讓城中村與城郊村“聯姻”,逐步實現資源共享、項目共建、共贏發展。
此外,通過提供工作崗位,增加城郊村村民收入,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在仇家洼村,村民就地就近就業日收入90~150元,再加上土地流轉租金、村集體福利分紅,人均年收入可達5萬元以上。
目前,產業園共建有果蔬大棚38個,年產果蔬900萬噸,產值達400萬元,并發展成為集現代農業、休閑采摘、鄉村旅游于一體的城郊特色農業產業示范區。
產業要發展,項目是關鍵。由乳山市委組織部牽頭,聯合發改、財政、自然資源等12家涉農職能部門,共同成立市級共富黨建聯盟項目評估小組,逐一對全市各聯盟擬上馬項目的運營方案、利益分成等進行可行性分析。
在組建過程中,乳山市將主動權交給農村基層黨組織。秉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的原則,不設固定模式,不搞“拉郎配”“上下一般粗”,打破農村地域、行業領域、行政隸屬等限制,通過自由組合、按需組合的方式,引導村、企、社會組織多方參與,實現“1+1>2”的效果。
4 月14日,徐家鎮華隆共富黨建聯盟聯席會議如期召開,聯盟成員就年度發展重點任務、村企項目合作方式等重大事項談想法、提建議。經過調研與協商,4月26日,區域龍頭企業華隆食品公司與17個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簽訂花生種收協議。
如何推進共富黨建聯盟實體化、規范化,徐家鎮的聯盟聯席會議正是解決方法之一。
“‘眾人拾柴火焰高’,共富黨建聯盟不能一建了之,必須扶上馬送一程,集聚眾智眾力幫助聯盟健康長遠發展。”乳山市委組織部分管負責人楊大鵬說。
為此,乳山市制定了黨建聯席會議制度,每月召開一次聯席會議,共同協商聯盟重大事項。同時,賦予區域內資源統籌調配權限,每年初研究制定年度發展規劃、重點任務清單,并定期向轄區黨組織和黨員群眾通報工作進展。
此外,從內部制度建設入手,以共同利益為結合點,探索建立規劃聯定、事務聯商、人才聯育、產業聯興、治理聯抓、品牌聯創等多重黨建機制,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
依托乳山市委黨校、村干部“賦能實踐站”,開展聯盟干部“賦能提素”行動,通過小班教學、專題授課、外出考察等方式,定期對聯盟干部進行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培訓。
同時,安排轄區致富能手、產業帶頭人跨村擔任“發展顧問”,邀請專家開展“線上直播培訓+線下田間課堂指導”。每季度開展一次“擂臺大比武”,組織現場觀摩,促進交流學習。
值得一提的是,午極鎮藍莓產業黨建聯盟依托吉林農業大學的專家團隊,搭建了“產業基地+田間學校+專家教授”的農村實用人才培訓模式,定期開展“紅盟講堂”。目前已累計培養“土專家”“田秀才”180人。
不僅于此,為保障項目正常運營,乳山市采取“政府主導、主體參與”方式,成立2 9家集土地托管、機械服務、農產品加工等于一體的一站式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著力破解農業資源分散問題,加快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
結合山東省農民合作社財務管理系統,統一對聯盟內合作社進行電子化記賬管理,定期公開固定資產、權益變動、收益分紅,讓群眾心中有本“明白賬”。
“咱們的赤家口粉條是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全部采用本地紅薯加工而成,不含膠不含明礬不添加木薯粉,絕對吃得放心!”近來,白沙灘鎮徐家塂村“網紅村支書”陶新霞正忙著直播帶貨。
徐家塂村曾是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3年前,陶新霞就任徐家塂村第一書記。她與村里5位婦女組成“村花直播團隊”,通過在抖音、快手等平臺直播帶貨,將本村農產品銷往各地。村集體收入實現了從0到20余萬元的突破。

山東騰裕現代農業產業園園區全景 圖/辛戈
“村花直播團隊”的發展離不開當地扶持。為擴展黨建聯盟產品銷售渠道,乳山市堅持電商助力,集中了打造12個直播帶貨工作室,培育了178個鄉村電商創業網紅,逐步構建“一盟一播一品”的新格局。
此后,陶新霞又推出了“三個三工程”,即“三塊牌子掛起來,三個代表樹起來,三種身份亮出來”。充分發揮全村黨員、村民代表、退役軍人模范帶頭作用,著力提升基層黨組織凝聚力、組織力,發動村民參與鄉村治理和環境整治。
“共富黨建聯盟核心在一個‘聚’字,不僅要聚資源、聚資產,更要聚人心、聚合力。”乳山市委組織部部長鞠鵬飛介紹說。
如今,隨著共富黨建聯盟的落地生根,產業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截至目前,乳山市已組建產業依存、優勢互補、以強帶弱、以工促農、城鄉聯建等類型聯盟20個,覆蓋全市204個行政村、28家企業,產業項目38個,為就業困難戶、生活困難群眾提供工作崗位3000余個。
與此同時,不斷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力,促進各種資源要素在鄉村發展、城鄉建設、社會治理中互促互補,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能。
據了解,當地共組建義務巡邏隊、和事佬調解隊、志愿服務隊等486支,87個村建設“暖心食堂”,124個村新建群眾文化休閑廣場,評選出“文明戶”、精致農家“示范戶”1000余戶,“人人講美德、戶戶樹先鋒、村村謀發展”的良好風尚已蔚然成風。
談及未來,陶新霞說,她想成立一個鄉村振興大講堂,為鄉村振興培養更多人才,把徐家塂村建設得更美,讓村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