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明,王興賢,馮昱棟
瑞昌市中醫醫院,江西 瑞昌 3322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屬于呼吸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多發于中、老年患者,以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為主要臨床表現,慢阻肺疾病發展呈進行性,嚴重者可能會發生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并發癥,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2]。慢阻肺的病因復雜,目前臨床上主要以吸氧,支氣管擴張、抗生素、激素類等藥物治療[3]。但由于這類患者年齡普遍偏大,各器官免疫功能衰退,西藥長時間使用也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且可能會產生耐藥性,影響治療效果[4]。近幾年,隨著中醫治療快速發展,臨床上逐漸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治療患者。有研究發現,中西醫結合治療可以改善肺部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情況,提高治療效果[5]。麥門冬飲子湯具有滋陰養肺、健脾益氣、化痰清熱等作用,目前尚無關于麥門冬飲子湯治療慢阻肺的報道。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觀察麥門冬飲子湯加減治療慢阻肺的效果及對肺功能的影響。
選取瑞昌市中醫醫院2018 年2 月至2021 年7 月收治的慢阻肺患者81 例為研究對象。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其中觀察組41 例,對照組40 例。觀察組男性23 例,女性18 例;年齡(58.97±6.62)歲,年齡范圍44~75歲;病程(5.67±1.39)年,病程范圍1~10 年;肺功能等級:Ⅰ級(輕度)10 例,Ⅱ(中度)18 例,Ⅲ(重度)13 例。對照組男性21 例,女性19 例;年齡(59.12±6.54)歲,年齡范圍45~76 歲;病程(5.72±1.32)年,病程范圍2~11 年;肺功能等級:Ⅰ級(輕度)9 例,Ⅱ(中度)19 例,Ⅲ(重度)12 例。上述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瑞昌市中醫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西醫診斷標準: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6]中相關診斷標準,并經胸片、肺功能等檢查確診為慢阻肺患者。(2)中醫診斷標準: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診療指南》[7]中相關診斷標準,肺腎氣虛型患者主證以氣喘(動則加重)、身體疲乏等為主要表現;次癥以畏風、面目慘白、脈細弱等為主要表現。
納入標準:(1)病情處于穩定期的患者;(2)肺功能等級為Ⅰ~Ⅲ級;(3)意識清楚,無精神障礙類疾病者;(4)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的肝、腎類疾病者;(2)由細菌、真菌感染等其他原因導致咳嗽者;(3)嚴重過敏體質者;(4)對中藥不耐受者;(5)伴有支氣管哮喘、肺結核等其他肺部疾病者;(6)入組前兩周內接受過化痰、平喘等藥物治療者;(7)伴有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者;(8)伴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基礎性疾病或其他心腦血管疾病者。
對照組給予常規吸氧、吸痰等基礎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同時給予患者常規西藥治療,包括:昔萘酸沙美特羅氣霧劑(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584,規格:25 μg/噴)霧化吸入,50 μg/次,2 次/d;氨茶堿緩釋片(西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0021920,規格:0.1 g)口服,0.1~0.3 g/次,2 次/d;鹽酸氨溴索分散片(珠海同源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313,規格:30 mg)口服,30 mg/次,3 次/d。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麥門冬飲子湯加減治療。方劑組成:麥冬10 g,黃芪15 g,當歸10 g,生地10 g,生曬參10 g,五味子6 g。每日1 劑,煎2 次,每次加水300 mL,煎至150 mL,去渣,混勻后早晚各服150 mL。
以4 周為1 個療程,兩組均治療2 個療程。
1.5.1療效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中相關標準評估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顯效:氣促、喘息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胸片等檢查指標基本恢復正常;有效:氣促、喘息等臨床癥狀和胸片等檢查指標明顯改善;無效:氣促、喘息等臨床癥狀和胸片等檢查指標無明顯改善,患者病情無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2肺功能指標治療前、治療后均使用肺功能監測儀(河南邁松醫用設備制造有限公司,豫械注準20182070740)評估患者相關肺功能變化,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每分鐘最大通氣量(MVV)。
1.5.3血氣指標治療前、治療后均使用血氣分析監測儀(武漢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鄂械注準20192222694)評估患者相關的血氣指標變化,包括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血氧飽和度(SaO2)。
1.5.4不良反應用藥治療期間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惡心、嘔吐、失眠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應用SPSS 20.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用例(%)來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或連續性校正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1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肺功能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FVC、FEV1、FEV1/FVC、MVV 均升高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各項血氣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PaO2、SaO2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aCO2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比較()
用藥治療期間,觀察組出現惡心1 例,嘔吐2例,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7.32%;對照組患者出現惡心2 例,嘔吐1 例,失眠2 例,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2.50%;兩組不良反應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連續性校正χ2=0.17,P=0.682)。
慢阻肺是一種具有氣流受限特征的疾病,其氣流受限常呈進行性發展,而氣體交換受阻導致患者肺部損傷,肺功能下降嚴重者出現呼吸衰竭甚至窒息等現象[9]。因此尋找合適藥物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是十分重要的。房海波等[10]研究表明,中西藥物結合使用對慢阻肺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這提示中藥輔助西藥治療,可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但其治療效果究竟如何,還需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中醫將慢阻肺歸為“喘證”“咳嗽”“肺正”的范疇,認為其病首發部位在肺部,肺虛至氣血夾淤,久治不愈,上氣下逆,傷及脾肺。《靈樞·脹論》提及“肺脹,虛而喘咳”,《素問·五臟生成篇》曰“諸氣皆肺”,這都表明慢阻肺患者以咳嗽、氣喘等為主要臨床癥狀,而氣虛受阻是其根本原因[11]。故中醫認為慢阻肺患者應以補肺益腎、通氣補血、止咳平喘為主要治療原則。麥門冬飲子湯出自《宣明論方》,以麥冬、黃芪、當歸等藥材研磨水煎服用,可益氣養陰。本研究中麥門冬飲子湯則由麥冬、黃芪、當歸、生地、生曬參、五味子組成。組方中麥冬性微寒味苦,能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之功效;黃芪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利尿健脾之功效;當歸味甘性溫,具有補氣活血、止痛調經之功效;生地性涼味甘,具有強心利尿、清熱消炎、降糖益腎之功效;生曬參微苦味甘,具有補脾益肺,安神補氣之功效;五味子具有寧心補腎、益氣生津之功效。其中黃芪、麥冬為君藥,二者合用可清虛除熱,補肺益腎;生地、生曬參為臣藥,二者合用具有利尿降糖,安神益氣之功;當歸和五味子為輔藥,具有養血止陰之功效。以上幾種藥物合用,可通氣補肺,清熱活血,安神養心的作用。本研究表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這也提示了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麥門冬飲子湯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治療效果。FVC是測定患者呼吸道有無阻力的重要指標;FEV1臨床判斷慢阻肺疾病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FEV1越低代表患者癥狀越嚴重,心臟器官損傷越大;MVV能反應患者儲氣能力,MVV 越小,表明患者呼吸越困難[12]。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觀察組的FVC、FEV1、FEV1/FVC、MVV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這與王娜等[13]研究相符,提示了中藥治療能減輕患者喘息等癥狀,保護心、肺等器官,從而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情況。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PaO2、SaO2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aCO2明顯低于對照組。PaO2的高低,取決于患者吸入和呼出時氣體分壓情況,而氣體分壓與患者肺功能有關,肺功能越強,PaO2也隨之增加;SaO2取決于患者缺氧程度,患者缺氧越嚴重,SaO2值越低;PaCO2值越高,患者發生代謝性呼吸酸中毒或監督的可能性越大[14-15]。而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PaO2、SaO2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aCO2明顯低于對照組。麥門冬飲子湯能有效改善慢阻肺患者氣流循環情況,減輕氣流受限情況,促進血液循環流動,保持充足的氧氣供入,故PaO2等值也隨之改變,患者心、肺功能得到改善,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另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麥門冬飲子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麥門冬飲子湯加減能有效治療慢阻肺患者,增強患者心、肺功能,且安全性較高,具有一定的臨床實踐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