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 捷
(廈門萬石園林景觀有限公司,福建 廈門 361000)
新時代背景下,各城市在創新發展過程中均積極開展景觀園林工程項目,項目具有美化城市、增強生態系統穩定性等作用。在景觀園林工程項目開展階段,需要重點考慮城市發展目標,明確項目建設的意義與目的,嚴把工程質量關,增強綠化養護力度,擴大城市園林占地面積,為群眾提供休息、娛樂場所,為現代化城市建設與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1)各城市建設標準及要求不同,自然條件、環境氣候、土壤情況等均存在差異,部分施工單位及施工人員的實踐經驗不足,影響工程項目整體成效。
(2)忽視對景觀園林樹木的養護。施工作業完成后,就對景觀園林養護工作“放任不管”,綠化植被未得到良好的保護與管理,成活率降低,整體綠化效果不達標,失去景觀園林建設的意義。
(3)因景觀園林養護工作不到位,使景觀園林建設施工成本提升,市場中的各類建筑材料、花木等價格不穩定,“定價”方案缺乏依據和科學性,增加現場施工及管理難度,成為景觀園林工程建設和質量提升的重要影響因素。
環島干道(環島路與廈大白城段)綠化景觀修復工程(如圖1 所示)建設地址位于廈門環島干道,工程道路總長19.64km,總綠化面積約41.59 萬m2,總投資7040 萬元。主要施工內容包括:行道樹補植,中分帶、側分帶、邊分帶缺失綠化修復與重建等。
圖1 環島干道(環島路與廈大白城段)綠化景觀修復工程綠化效果圖
該工程以“重建+超越”為指導思想,明確“綠化一次修復,景觀同步提升”發展目標,先對現狀詳細分析,根據受損嚴重程度進行區域劃分,把重建、修復區受損苗木最大程度地保留,通過修剪、扶正后,注重日常養護及管理;其次,遵循風格“一致性”原則,以恢復為基礎,不斷提升與超越;最后,制定短期、長期發展計劃,在植物選擇、景觀效果等方面分析,以抗風樹種為主,適當考慮彩化、花化等方面,提升景觀效果。
2.2.1 植物的選擇
(1)依據當地氣候、自然條件等合理選擇植被,注重園林景觀建設成效的同時,還應考慮到該地區生態系統的穩定與平衡,擴大園林綠化面積,借助綠化改善空氣質量,為群眾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2)注重植被類別選擇,考慮植物種植后的美觀與存活率,充分發揮出植物在景觀園林中的美化作用;(3)選擇種植時間,改造種植條件,明確種植要求,選擇生命力較強、生存率較高的綠植,確保景觀園林建設效果。
環島干道(環島路與廈大白城段)綠化景觀修復工程建設,就在植物選擇方面做過改變,主要是考慮到該地區的自然條件、地質條件等較特殊,所選擇的植被必須有較強的生存率,以“鄉土樹種”為主。其中,分布綠帶選擇喬木綠植,搭配低矮的杜鵑花籬,經日常修剪與養護,在早春時期如火如荼地開花,并展現出嫩綠的草坪,既不會遮擋行車視線,又能增添綠色。隨著分布綠帶寬度增加,可對植物配置形式進行多樣化設計,豐富植物類別,強化綠化效果;行道樹綠帶選擇喬灌草結合、喬灌木與草皮結合等方式,用草花進行點綴,增強景觀綠化的層次性,展現出獨特的植物群落景象,有效提高項目的環境效益;路側綠化植物選擇以藤本植物為墻面垂直綠化主體,植物墻面分隔選擇的是直立的檜柏,這些選擇有效提升了城市園林景觀綠化效果。
2.2.2 綠植配置方式
景觀園林中的綠植配置,從空間層次角度分析,可選擇喬、灌、草配置方式,既不會在視覺上產生混亂,又能體現出種植樹種各季節的形態、色彩等,突出園林景觀綠植美觀性。花卉植物配置也比較重要,主要影響因素是季節變化,考慮花卉植物觀賞期,要對花卉植物進行多層次、立體化配置,例如:空間結構高低、立面層次、觀賞效果等。一方面,打破傳統設計方式,最大化地利用種植區域,展現花卉植物多層次配置特點;另一方面,不受“一季,一花,一換”配置方式約束,節約養護時間、降低景觀園林綠植維護成本。
從景觀園林綠植立體種植角度分析,主要劃分為上、中、下三層,具體內容如表1 所示。
表1 景觀園林綠植立體種植內容分析
2.2.3 施工環節
在園林景觀綠化施工階段,重點考慮的是整體施工質量與綠化效果,需利用現代化施工技術,其中必不可少的是檢測技術,它能對工程項目整體施工成本動態化監管,避免出現成本超額情況。此外,有相配套的施工技術,能提升工程項目施工質量。完善的管理機制,確保施工圖紙質量,并能始終依據工程項目實際情況、施工要求等進行施工,達到預期效果。
綠化養護是園林景觀工程核心內容之一,考慮綠植各階段的生長情況,需在養護階段注意水分灌溉,為綠植生存提供有利條件。為此需要工作人員定期澆水,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考慮南北方氣候差別,選擇適合的灌溉方式。同時,為降低綠植澆水工作難度,避免水資源浪費,可把整個園林區域劃分為多個地塊,既能對各地塊進行充分灌溉,又能避免遺漏灌溉區域,使每棵植株均能吸收充足水分,滿足其各階段生長需求。
綠化養護階段的修剪工作,遵循“程度適宜”原則,主要處理枝葉過多樹木,確保園林綠植良好的通風,不為害蟲提供生存環境。在枝葉修剪過程中,也需控制樹葉修剪程度,過多或過少,均會影響到植物養分的吸收,對植物健康生長造成阻礙。修剪管理要注重尺度,才能為景觀園林整體效果提升產生積極影響。
本工程(環島路與廈大白城站)綠化景觀修復的管理部門,就對樹木的修剪工作比較重視,在落葉喬木修剪中特別注意頂梢長勢,在分枝點上間隔20~25cm 的位置處預留一級骨架枝,間隔一定距離后再保留二級分枝,以此類推,疏除徒長枝、下垂枝等;常綠闊葉樹修剪,是保留中心主枝,把骨架枝處理掉,強調枝條的分布均勻;常綠針葉樹修剪,講究平衡長勢,并在修剪時培養其頂端長勢,無特殊要求不需要修剪,只需注意防控雙干雙頭現象即可。
養護階段的防治工作,主要針對的就是病蟲害,要有完善的保護方案與措施。如常見的蚜蟲、小蠢蟲、金龜子等,可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化學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等,從而降低病蟲害發生率。再加上現代化防治技術,能在園林綠植種植階段就注重病蟲害預防、管理工作,從而確保綠植的存活率。
例如:對于蚜蟲防治,先及時清理殘枝、樹葉、雜草等,為樹木營造適宜的生長環境,避免病菌、細菌等滋生;再采用物理防治方法,依據蚜蟲的強趨性,利用黃色板對蚜蟲進行誘殺,或者根據蚜蟲對銀灰色的負趨性,在林地中懸掛覆蓋銀灰色薄膜的板塊,也有較強的驅避蚜蟲作用;最后采用化學防治方法,為保護生態環境不受影響,建議使用5%滅蚜粉塵劑,0.8~1.0kg/畝/次,或者是在傍晚用40%敵敵畏乳油+植物增效劑(1份)+水(2 份),充分混合后用毛刷涂抹在樹干上,也能起到較強的殺蟲作用。
本文以環島干道(環島路與廈大白城段)綠化景觀修復工程為例,依據工程項目建設要求,分析景觀園林施工建設現狀;依據景觀建筑綠化施工要點,從選植到配置再到施工,都能注意到園林景觀的綠化效果和綠植存活率;結合景觀園林綠化養護技術的實施,達到景觀園林建設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