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偉
(甘肅第六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00)
近年來,我國房屋建筑業發展迅速,相關新型技術大量應用,尤其是房建工程的防滲漏技術,也是不斷推陳出新。但通過實際調研發現,在防滲漏施工方面,部分房屋建筑工程仍存在較多問題,如防滲漏施工技術選擇不當、防滲漏材料應用不當等,由此引發的滲漏問題較為普遍。本文結合工程實例,探討防滲漏施工技術的應用。
房屋建筑的屋面很容易出現滲漏問題,為有效預防屋面滲漏,施工過程中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首先,要特別重視混凝土振搗環節,避免鋼筋主體因振搗出現錯位或變形問題,同時要保證振搗作業的不間斷推進,避免因混凝土凝固使振搗作業無法順利完成;其次,施工過程要做好養護工作,嚴格控制保溫層含水率,保證低于設計值,避免開裂問題出現;另外,應用新型材料進行防漏,如瀝青、珍珠巖等具備弱吸水性特點的材料,在防滲漏、保暖等方面表現較為出色[1]。
外墻滲漏,也是房建施工中的常見問題。施工單位需結合實際情況,根據施工方案中明確的防水結構及施工工藝開展相應的防滲工作。首先,可設置掛貼牢固的鋼絲網于填充墻與剪力墻交接處,控制好防水砂漿抹灰層厚度,同時,還需控制好水泥原料的水化熱,避免溫度裂縫出現;其次,外加劑在控制溫度裂縫方面表現突出,合理選擇外加劑對控制溫度裂縫也是非常關鍵的;另外,還需要填充密實模板螺栓孔,針對性選用防水涂料,更好地提升外墻防滲性能[2]。
混凝土澆筑對房屋建筑防滲漏性能有直接影響?;炷翝仓^程,需結合強度等級和抗滲漏需求,控制好混凝土配合比,尤其砂率控制是關鍵,同時,施工過程要避免余漿過多或不足問題出現,控制好水化熱反應。施工過程需要將止水片設置于穿墻管件與穿外墻支模螺栓處,同時牢固焊接管件、止水片、螺栓。需要在外墻封模前細致檢查鋼筋,保證鋼筋全部處于綁扎狀態,水面和全包扎絲頭間不得接觸。房屋建筑很多時候需要分層澆筑混凝土,上層混凝土需要在下層混凝土處于塑性狀態下進行澆筑,同時控制振搗棒插入下層混凝土75mm,避免上下層脫節產生裂縫。加強帶和施工縫是易產生滲漏的薄弱部位,需嚴格遵循設計圖紙施工,加強帶處的混凝土應提升一個抗滲漏等級。為控制混凝土收縮反應,可考慮使用微膨脹劑等外加劑(如AEA),以預防裂縫產生。在加強帶和外墻防水混凝土施工前,需要做好毛刺、浮粒清理,同時科學控制含水量,一般防水混凝土厚度需控制在2cm。此外,鋼板止水帶一般在底板與外墻混凝土間水平施工縫處設置,具體設置在底板0.5m 以上位置[3]。
以某高層建筑工程為例,探討防滲漏技術。該工程為18 層辦公樓(圖1),設置有1 層地下室,頂板平均覆土、層高分別為1.5m、2.6m,案例工程屋面防水等級為一級,采用階梯式屋面結構形式。為滿足防水需要,案例工程在屋面及地下室防滲漏施工中投入大量資源并最終取得預期效果,具備較高借鑒價值。
圖1 案例工程屋面實景
(1)施工基本要求。在完成設備安裝、女兒墻施工后進行屋面施工,閉水試驗等工作由專業人員負責監督,施工過程中,防水卷材需要做到輕拿輕放,避免損壞,完成施工后需保證出水管暢通。
(2)基層處理。在開展防水層施工前,施工單位需拆除基層表面異物,并做好雜物和塵土清理的反復清理,最后一次清理需使用高壓吹風機,這一過程需重點關注排水口、管道跟等部位,鋼絲刷、砂紙、溶劑的鐵銹及油污清理也不容忽視。施工過程需保證存在均勻一致、光滑平整的找平層表面,在用直尺進行平整度檢查過程中,需保證其與基層間存在的最大空隙小于5mm。在應用水泥砂漿進行找平層施工過程中,需要做好抹平壓光處理,找平層不得存在凹坑、空鼓、起砂等問題,同時需要實現牢固粘接并做好分隔縫設置,一般按照不超過6m 作為最大的分隔縱橫縫間距。對于管道、天窗、女兒墻、變形縫等突出屋面結構,基層與這類結構連接形成的陰角應處理為光滑平整且均勻一致的直角。對于排水口、檐口、基層間連接形成的轉角,需要按照不超過150mm 控制半徑,處理為光滑圓弧形,排水口與女兒墻距離應不小于200mm,同時需關注檐口部位的鷹嘴或滴水槽設置。
(3)女兒墻邊角部位施工。混凝土收縮和溫差容易造成女兒墻的滲漏,因此,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收縮和溫差,若女兒墻出現裂縫,要針對性選用防水材料進行涂刷處理;泛水收頭的屋面與女兒墻連接施工,需保證防水材料鋪涂到位和不低于500mm 的泛水高度。
(4)出屋面管道施工。施工過程選擇C20 細石混凝土處理穿屋面管道孔,灌密搗實需要分3 次完成,同時在管道四周設置20mm×20mm 縫隙,并用防水油膏填嵌處理,防水材料需要在穿樓板管道四周處向上鋪涂。
(5)保溫隔熱層施工。為提升保溫隔熱層的防水性能,施工前需要做好防水材料的性能檢查,施工過程中做好質量控制和監督,同時在保溫層下方設置隔氣層。使用防水材料前,還需要保證基層干燥,科學設置排氣孔,并適當在排氣槽內填充卵石[4]。
穿樓面管很容易引發滲漏問題。在混凝土澆筑施工前,需要根據施工方案,科學預埋穿樓面管。具體施工采用固定式防水法,在混凝土內部直接埋入穿樓面管,主管處需要設置遇水膨脹止水膠條和止水鋼環。在滿足以上操作要求后,穿樓面管施工還需要關注套管封堵施工,具體要點如下:
(1)基本封堵方法。完成安裝和試驗后,需要對管道進行封堵,鋼套管安裝時,需設置止水剛環,相較于完成面需高出20mm,管口與封堵需要齊平。
(2)無鋼套管封堵。如不使用鋼套管,則需對預留洞壁和洞邊做好鑿毛處理,處理完成后,需用清水進行沖洗,并超過24h 的潤濕之后,進行吊模和支頂模,選擇摻加膨脹劑的細石混凝土實施澆筑,膨脹劑摻量控制在12%,混凝土標號需高出樓板一級,按照30%~50%樓板厚度控制澆筑高度,澆筑后需要做好搗實、抹平、養護工作。
(3)第2 次封堵。在完成上述封堵施工后,需要在施工48h 后將模板拆除,然后在坑上注滿水,如24h 后存在微小滲水量或不存在滲水,則開展第2 次封堵。第2 次封堵需要將素水泥漿涂刷于坑的四周及坑底,素水泥漿中需要加入防水膠,之后澆筑的混凝土與上文提及的混凝土完全相同,相較于樓板,完成澆筑后需低10mm。
(4)第3 次封堵。完成第2 次封堵施工24h 后開展注水試驗,如48h 內未再出現滲漏,則再一次進行封堵施工,這一過程需要對洞口上下進行亞光、抹平處理,徹底完成堵洞后方可開展后續施工。值得注意的是,如滲漏在第1 次堵洞后較為嚴重,則需將堵洞混凝土全部鑿開,并再次進行施工,直至解決滲漏問題,否則不得開展后續施工。圖2 為3 次封堵施工示意圖。
圖2 3 次封堵施工示意
(1)操作要求。地下室的防震縫、沉降縫、伸縮縫采用三縫合一方式建設,主要通過后澆帶取代變形縫??紤]到施工縫處理,直接影響地下室防滲漏性能,案例工程設置鋼板止水帶于墻身中間施工縫處,接頭焊接需要雙面滿焊,且存在最小10cm 的搭接長度。后澆帶選擇微膨脹混凝土進行施工,這一過程需考慮安裝遇水膨脹止水條。因地下室防水層面積較大,需均勻涂刷基層處理劑,并重點做好后澆帶、混凝土導墻、出頂板管道、沉降縫等處的防水附加層施工。
(2)大面積防滲漏施工。需保證地下室基層存在無凹凸、無氣孔、堅實、干燥特點,同時按照圓弧形設置基層陰陽角,陽角、陰角最小圓弧半徑需分別控制為10mm、50mm。在應用防水涂料前,需要做好試鋪、彈線等工作,同時由專業噴涂槍勻速開展機械噴涂施工,噴涂間隔控制在550~600mm 區間,并保持垂直。施工過程通過刮板分層刮涂瀝青防水涂料,保證最低100mm寬度的接槎。案例工程基于滿粘法完成耐根穿刺防水卷材鋪設,卷材加強層需同時設置于細部節點處,如管根陰角,厚度最低為500mm,卷材按照100mm 控制搭建寬度,鋪貼后平整順直,不得出現褶皺或扭曲,熱熔施工需規避燒穿及加熱不足等問題。在完成地下室防水層施工后,隱蔽工程驗收一般在施工后2d 開展,保護層施工需要在驗收合格后進行。
(3)細部構造節點防滲漏施工。變形縫、中埋式止水帶、外貼式止水帶、后澆帶等細部構造節點的防滲漏施工,直接影響地下室的整體防滲漏性能。以變形縫為例,選擇兩種橡膠止水帶組成的復合防滲漏方法,變形縫寬度為20~30mm。使用圖3 所示方法進行變形縫防滲漏施工,最終實現多層次防滲漏保護。
圖3 變形縫防滲漏施工示意
以中埋式止水帶為例,施工過程需保證安裝位置準確,變形縫中心線與止水帶空心圓環需重合。如先進行一側混凝土施工,為避免漏漿問題,需保證止水帶端模的牢固支撐。止水帶在較高的邊墻位置設置接縫,采用熱壓焊接方式進行接頭處理。轉彎處的止水帶采用圓弧形設計,轉角半徑不應低于200mm;后澆帶同樣屬于地下室防滲漏施工重點,在變形和受力均較小處設置后澆帶,保證間距在40m 內,同時按照800~1000mm控制寬度。需一次性完成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施工,在兩側混凝土存在45d 以上齡期時進行,使用補償收縮混凝土,這一過程不得產生施工縫,并開展最短28d 的養護。在補償收縮混凝土的支持下,粘接牢固的新舊混凝土可規避收縮裂縫問題,同時以易收口雙層鋼絲網模作為施工模板,嚴格固定止水鋼板和鋼絲網模,即可省略拆除環節和鑿毛工藝,提升縫間防水效果。水平施工縫需要重疊止水鋼板中心線,二者最大偏差應控制在50mm 內。施工過程中還需關注后澆帶縫中的建筑垃圾清理,避免澆筑密實度受到影響。另外,案例工程與混凝土攪拌站開展深度合作,在滿足抗滲漏需要和混凝土強度的前提下,合理選擇膨脹劑和控制膨脹率,輔以澆筑、養護等環節的細致管理,防滲漏施工最終取得預期效果。
本文以某高層建筑工程為例,總結了屋面防滲漏施工措施、穿樓面管防滲漏施工要點、地下室防滲漏施工方法等,提供了可行性較高的技術應用路徑。要更好地提升房屋建筑的防滲漏性能,還應關注新型防滲技術和材料的科學應用,重視防滲漏施工方案的優化,強化施工人員技術交底及專業培訓,確保防滲漏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