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曉
(甘肅第四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甘肅 蘭州 730000)
近年來,高層建筑發展迅速,結合實際調研可以發現,很多施工技術在高層建筑中的應用未能發揮預期效果,相關安全、質量問題很容易出現。本文結合實例,探討了高層建筑施工難點環節的質量控制與安全管理方法,以促進各類施工技術更好地服務于高層建筑的建設。
在高層建筑施工前,施工單位要做好實地勘察,根據設計要求,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過程中,通過施工監督和管理,施工技術交底,施工質量和安全培訓,保證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工程竣工后,需要針對性開展質量檢測工作,重點要對質量偏差進行糾正,以保證建筑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壽命[1]。
施工過程中,需健全安全監督管理體制和安全責任制,配備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嚴格落實安全管理規定,提高安全管理監督力度,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明確施工風險點,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保證施工安全,降低安全事故發生幾率[2]。
以某高層建筑工程為例,該工程由塔樓、裙房、地下車庫組成,分別為23 層、5 層、地下2 層,裙樓、塔樓高度分別為31.5m、99.3m,工程總建筑面積、基坑深度分別為95500m2、8.9m,屬于典型的一類高層建筑,采用框架-剪力墻結構和樁基筏板基礎,部分采用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基于結構特點和場地條件,案例工程選擇混凝土灌注樁基礎,外墻則包括石材幕墻、鋁板幕墻、玻璃幕墻。總工期為1120d,為保證施工質量和安全,案例工程采用了一系列質量及安全管理措施,最終取得預期效果。
2.2.1 建設各方的施工組織配合
該高層建筑工程面臨深基坑支護、高支模施工、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地下室防水施工等施工難點,因此,施工質量控制難度相應增加。因此,通過建設、監理、施工等單位的協調配合,疏通施工渠道,清理施工障礙,形成融洽、和諧的內外部環境,施工質量控制措施得以有效落實。
2.2.2 高層建筑施工難點環節及控制
(1)深基坑支護施工。應選擇專家論證的支護方案,施工過程應派專人觀測記錄邊坡變形、基坑沉降情況,超過限值時及時停止施工并采取針對性處理措施。
(2)高支模施工。應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選擇承插型盤扣式腳手架進行高支模施工。
(3)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應嚴格控制水化熱、混凝土配合比,重視混凝土的澆筑、養護、溫度監控。
(4)地下室防水施工。基層要在施工前進行細致清理,不得存在混凝土塊、凸起等情況,施工過程要充分振搗,實現混凝土自密實。澆筑振搗孔需要在管道底部打通,并在澆搗完成后封閉,套管預埋和止水環加焊也需要重視[3]。
2.2.3 重點環節的施工質量控制
(1)高支模施工質量控制。案例工程采用的承插型盤扣式腳手架,型號為M60,施工要點包括:
①放線定位。受結構跨間距和橫縱模數影響,需要保證立桿位置布置合理,腳手架排布示意如圖1 所示。從圖1 分析發現,先行排布需結合梁底支架參數進行,實際排布以600mm×1500mm 為梁底立桿間排距,3 根立桿可作為每根梁受力支撐。

圖1 腳手架排布示意(單位:mm)
②底座調平。底座基于放線位置準確設置,在可調底座中裝入標準基座,同時在立桿上穩定設置水平斜桿和掃地橫桿,基礎部分需通過水平儀進行垂直和水平調整,縱、橫排標準基座調整基于掛線完成,同時檢查各方格的方正情況。搭設上部標準層架體,需要在相關檢查完成后進行,架體的垂直度不得超過3‰,需在施工過程中隨時調整。
③逐層搭設。需結合相關規范和設計參數,選擇盤扣模數橫桿,用于連接梁下支撐系統,雙槽鋼托梁最大懸臂及伸出頂層的U 型頂托水平桿長度,要控制在650mm 內,同時保證最大絲桿外露長度控制在400mm內,雙槽鋼托梁和U 型頂托插入立桿,保持最小150mm 的長度。為保證架體的穩定性,模板支架要連接在已建成的結構上。
(2)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要點。施工單位通過試驗確定了表1 所示的大體積混凝土配合比,材料包括普通硅酸鹽水泥(P·O42.5)、II 級粉煤灰、碎石粗骨料、中砂細骨料、微膨脹劑STYUI 和HS-II。

表1 大體積混凝土配合比(單位:kg/m3)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要點包括:
①分層澆筑。施工過程以“一個坡度、分層分段澆筑”原則,按照1.0m 寬度和700~900mm 厚度進行分層施工,每層約50m3的澆筑量,為避免冷縫問題出現,每層澆筑需要在60min 內完成。澆筑需要按照由遠到近、由低到高、先南后北順序澆筑,以后澆帶為分割線,兩次澆筑分別按照從東南向西、從西北向西的流程進行。
②振搗施工。案例工程在施工現場配置插入式振動棒10 臺,布置在澆筑帶兩側卸料點、坡角處,以此開展上部、下部振搗,保障了混凝土的密實性。振搗施工遵循快插慢拔要求,振搗時間控制在15~30s,具體以無顯著下沉和表面氣泡為止,振搗棒在分層澆筑過程中需插入5cm,這一過程避免碰撞管道、鋼筋。
③表面處理。筏板振搗后存在數量較多的水泥漿,及時刮平并通過木抹子抹壓處理,這一過程需結合設計標高,保證表面強度。
④泌水處理。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很容易出現泌水現象,為避免施工質量受到影響,施工人員設置排水孔于側模底部,同時通過在基坑盡頭三面合圍,形成水潭,最終通過抽水泵排出。
⑤養護處理。完成澆筑后,在2h 內進行覆蓋保護,柱、墻插筋要做到嚴密覆蓋,設置剪成條的覆蓋物和棉氈2 層,后澆帶、筏板、邊角部位要覆蓋塑料薄膜1 層和棉氈3 層。
⑥質量保證措施。通過三摻技術確定混凝土配合比;嚴格檢查進場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溫度(坍落度控制在14~18cm,溫度控制在10℃左右);嚴格落實工序交接會簽制度;科學應用膨脹劑、優質粉煤灰、緩凝高效減水劑;輔以技術交底、施工培訓、材料復查等措施,使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最終取得預期效果[4]。
案例工程在安全管理方面也投入大量精力,如在施工前開展全過程安全風險等級綜合評價,通過評價確定安全管理重點,并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制度。本節主要圍繞高支模施工安全管理和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安全管理展開討論。
(1)高支模施工安全管理,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①要求施工人員嚴格佩戴安全帶、安全帽、工作鞋等安全用具,同時不得在惡劣天氣條件下施工。
②施工單位通過施工安全管理小組,負責安全稽查和施工巡邏,對不佩戴安全用具、不遵循施工規范的行為進行重點監督。
③施工安全培訓,屬于安全管理工作重點,因此,施工單位定期組織全體施工人員參與安全培訓,施工人員的整體安全意識大幅提升。
④高支模施工拆除環節很容易出現安全事故,因此在該環節開展了重點的安全督管工作,保證高支模拆除嚴格遵循工藝程序,妥善放置拆除后模板,編制應急處置預案,盡可能降低安全隱患。
(2)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安全管理。安全問題主要包括臨時用電設備使用不當、電纜電線老化破損、振搗棒防護用品缺失、開關箱未設置漏電保護器、施工人員勞保用品佩戴不當、施工人員違規操作、泵送車輸料口防護措施缺失等。針對于此,采取以下安全管理措施:
①施工人員安全防護管理。保證施工人員均穿戴絕緣手套、安全帽、防滑鞋,同時扎緊褲腳和袖口,保證勞保用品正確配備和使用,腳手架上不得出現上下交叉作業。
②用電安全管理。明確標注配電箱開關設備用途并統一編號,安全色標需要在箱體外側噴涂;如施工作業需在夜間進行,施工現場需設置充足照明,同時保證臨時用電電線的絕緣、架空,嚴格配置配電箱和漏電保護器,設置絕緣墊板后才能使用振搗棒。
③混凝土泵送車管理。需專人負責施工過程中的扶泵送管,泵管口對人情況不得出現,卸完混凝土的運輸車要及時清理出料口。
④設備安全管理。要嚴格檢查振搗設備并試運行,如振搗棒在施工過程中暫停使用,要將電源切斷并在已綁扎鋼筋處懸掛。
⑤工作時間管理。需關注施工人員的工作時間,如開展長時間施工,需避免施工人員疲勞作業,保證施工安全。
⑥安全事故處理。如施工現場出現安全事故,要進行針對性處理。以觸電事故為例,需要將電源第一時間切斷;如出現混凝土輸送管爆裂事故,澆筑施工需第一時間停止,及時上報并開展現場緊急救治。
高層建筑施工過程中,會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其質量控制和安全防護,需要充分考慮。本文針對高支模施工、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難點,提供了可行性較高的質量控制和安全管理路徑。為進一步提高層建筑的施工質量,還需加強對各類新型施工技術的研究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