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銘青
(中鐵十六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300162)
相較于現澆梁施工,預制箱梁由于其生產工藝的標準化,具有集中生產、節約工期、施工環境要求較低等優勢。合理建設規劃梁場布局,不斷優化預制箱梁施工工藝,對提高預制箱梁質量有著重要意義。本文結合金義東市域軌道交通工程預制箱梁,總結出一套完整成熟的軌道交通工程預制箱梁施工工藝,供參考借鑒。
金義東市域軌道交通工程預制箱梁,屬于輕軌大噸位預制箱梁,有著相應的設計結構形式及施工要求。
(1)截面。單箱室箱梁,梁端頂板、底板、腹板局部向內側加厚。
(2)結構主要尺寸。梁面寬9.4m,主梁橫斷面采用單箱室截面,梁高1.8m,對應頂板寬度的底寬分別為4.1m,頂板厚度為0.25~0.4m,腹板采用斜腹板,厚度為0.28~0.9m,底板厚度為0.25~0.5m。支座中心線距離梁端0.55m,單側梁縫0.03m,梁體橫斷面結構見圖1。
圖1 梁體橫斷面圖
按平分中矢、直腹曲面方式設計,位于曲線段時,圖1 中梁體輪廓、預應力管道皆以右線中心為基準線,沿徑向按照曲線要素進行相應調整,支座按曲線徑向布置。
箱梁預制場地(簡稱梁場)選址本著保護生態環境、滿足均衡生產需要、利于生產與現場管理以及交通便利,滿足用電、用水需求,同時,通訊設施便利并堅持減少臨時工程,減少用地的原則。精心合理規劃梁場建設,在保證最高峰產能的情況下,節約成本,為項目創效。
本梁場選址于義亭鎮鎮前街與東黃線交叉口西北角處,占地面積約70 畝,梁場中心里程右JYDK40+917,線路穿越梁場,可實現跨墩龍門店直接提梁上橋,梁場承擔預制任務303 孔,供應范圍為整個標段。
(1)預制場布置需符合標準化指南的要求,道路及排水暢通。
(2)梁場設制梁區、存梁區、鋼筋加工區(加工棚)和生活區等區域。其中制梁區鋼筋設綁扎胎具4 座、制梁臺座8 個。存梁區設存梁臺座33 座,雙層存梁,共計存梁66 孔,另設靜載試驗臺座1 座,發梁臺座2 座。
(3)梁場布局從鋼筋制作及安裝、模板安裝、混凝土澆筑、養護、預初張拉、移梁等整體為流水線設計,方便施工。
梁場四周設置圍擋,參照金華市軌道交通標準,采用雙層加厚彩鋼板,美觀堅固。
梁場區域內地質條件差,首先對梁場區域內荷塘采取清淤換填的處理措施,然后分層填筑石渣,碾壓密實。其他所有區域換填1m 深的石渣,碾壓密實。對區域內土方實行平衡倒運,實現統一高程,多余土方外運。
移梁通道承擔著梁體移運的重任,要求地基承載力滿足150kPa,硬化35cm 厚C25 混凝土,并在底層加設Φ12 的鋼筋網片,網格25cm×25cm;制梁區地面要求地基承載力滿足120kPa,硬化15cm 厚C25 混凝土,其他區域碾壓平整后,硬化相應厚度的混凝土滿足施工生產要求。
制梁臺座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樁徑100cm,樁頂進入承臺15cm,樁基礎入中風化巖≥210cm,樁底進入中風化巖層,樁頂澆筑C30 鋼筋混凝土筏板基礎。
制梁臺座其他位置采用筏板基礎,鋪設30cm 碎石碾壓密實,地基承載力>150kPa,制梁臺座結構形式見圖2。
圖2 制梁臺座結構圖
存梁臺座按雙層存梁設計,由樁基、承臺及墊石組成,樁基采用Φ100cm 鉆孔灌注樁,樁頂進入承臺15cm,樁基伸入中風化巖層≥285cm,樁頂澆筑C30 鋼筋混凝土系梁和C50 墊石,為保證箱梁地面不受損傷,墊石頂部設置板式橡膠塊,用以支撐箱梁,同時滿足其他工序的作業空間。
鋼筋傳統綁扎工藝為全部或部分在模板中直接綁扎,模板周轉率低,影響生產速度,同時易造成模板污染。本梁場采用了在鋼筋綁扎胎具上整體綁扎成型,利用吊具整體吊裝入模,加快了施工生產速度,節約了成本。
(1)鋼筋綁扎及起吊要求:鋼筋骨架在胎具上整體綁扎完成,抽拔橡膠棒、支座板等預埋件安裝完成后,采用網架結構形式的吊具移至模板,吊具滿足剛度、強度要求,利用50t 龍門吊將綁扎好的整體式鋼筋骨架吊至制梁臺位,注意吊點均衡布置,防止鋼筋在吊裝過程中變形,吊具與鋼筋骨架之間通過鎖鏈連接,頂板部位吊點間距縱、橫向不宜大于1.5m,底板縱、橫向不宜大于2.0m。
(2)墊塊合理布置,滿足保護層要求,在易貼合模板位置加密墊塊的設置,墊塊的厚度要符合設計要求。
(1)模板體系主要由底模、側模、端模、內模和各種連接件等組成,滿足剛度、強度、穩定性要求,以及結構尺寸、所有預埋件、預留孔定位準確的要求。
側、底模板采用分段制造,中間部位為3m 長,兩端為1.5m,單塊模板沿豎向為整塊鋼板,在綜合了安裝強度后,盡量減少拼縫,同時不影響預拱度的設置。
側模采用無上拉桿結構設計,由面板、橫肋、側模支架、調節支撐組成,側模通過與底模螺栓連接,以及支撐體系與地基預埋件可靠連接,可以實現在底側模固定不動的情況下,直接提梁,側模安裝時,考慮梁體壓縮量的設置。
模板焊縫采用熔透焊,焊縫接縫嚴密,打磨平整,預留現場的接縫采用刨邊對接,模板拼接完成后,滿足接縫≤2mm,錯臺≤1mm,板面不平整度≤2mm/1m。面板與面板平接縫采用打磨拋光處理。
(2)內模采用液壓系統,由行走結構、液壓及支撐系統、模板系統組成,采取液壓控制自動收縮。存放于固定的托架上,鋼筋骨架及端模安裝就位后,安裝內模走形軌道,調整完畢后,將收起狀態下的內模,通過卷揚機將內模拉入箱室,依靠油缸的驅動能使模板張開,其張開狀態的外形尺寸與箱室內結構尺寸吻合,用頂板調平撐桿,按照標準尺寸將內模高度控制標準。再用內部螺旋撐桿將標準節的尺寸調整到位,保證腹板厚度。
混凝土澆筑入模前,各項指標控制要求:含氣量為2%~4%,坍落度45min 損失不大于10%,模板溫度5~35℃,拌合物入模溫度10~30℃。
(1)混凝土的灌注。混凝土澆筑采用縱向水平分層,斜向分段的澆筑原則(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60~180mm),采用兩臺布料機置于梁體兩端對稱布料,首先采用砂漿或者潤泵劑對泵管進行潤滑,待布料機管口出現混凝土時,方可將布料機軟管轉入梁體倉內,開始澆筑,澆筑分層示意見圖3。
圖3 混凝土澆筑分層示意圖
由圖3 可知,首先,自兩端澆筑①號塊,每次澆筑30cm 厚,①號塊兩側對稱澆筑,跨中合攏后再次從梁端對稱澆筑,澆筑到內模倒角以上5~10cm。再澆筑②號塊,兩端向跨中澆筑,30cm 一層,振搗時要插入①號塊內,預留5cm 混凝土后補量,觀察①號塊是否坍落,若坍落回振①號塊,再對稱澆筑③號塊,兩端向跨中合攏,澆筑③號塊時,注意觀察②號塊是否出現混凝土涌出,若涌出量大,停止澆筑③號塊,等待混凝土流動性降低后再振,③號塊澆筑到和內模平,③號塊澆筑結束后,檢查②號塊,補足缺失的②號塊混凝土,開始澆筑④號塊(頂板),頂板面積大、方量較大(混凝土坍落度調整為180~200mm),澆筑從一段向另一段實行覆蓋式分段澆筑,沿縱向每個1.5~2.0m 連續澆筑,頂板混凝土振搗以插入式振搗棒為主,整平提漿機輔助,人工收面緊隨其后[1-3]。
澆筑控制時間:以30m 預制箱梁(156m3)為例,澆筑時間控制在6h 以內。
(2)混凝土收面。箱梁頂板表面易出現收縮裂紋,直接受混凝土質量與收面工藝影響。為了防止以上問題的出現,需嚴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嚴禁加水現象,及時組織收面,以及在頂板混凝土初凝前安排足夠的人力進行二次收面,保證混凝土表面平整和不產生裂紋。收面時注意吊裝孔、梁面排水孔,以及連接端子等預埋的保護。
箱梁的質量好壞,養護非常關鍵,傳統人工養護費時、費力、費水,還很難達到理想效果。結合實際情況,本梁場采用自動噴淋養生系統。
當采用自然養生時,梁面應采用保水性能良好的材料覆蓋,梁端加工覆蓋整個梁端面的土工布或帆布,對梁端及箱內進行密閉養生,梁面及箱室內配套全自動噴淋設施,灑水次數以現場實際情況設置,以保持混凝土濕度為度。當氣溫低于5℃時,不得灑水,須在梁體表面噴涂養護劑,并輔以相應保溫措施。當采用蒸汽養護時,嚴格按照標準執行。
4.5.1 預應力張拉
本梁場采用智能張拉系統,張拉前輸入數據參數及相關項目信息。在千斤頂同步位移傳感器,油泵安裝壓力傳感器,張拉過程中計算機進行全程智能控制。
梁場生產初期,應至少對兩孔梁的預應力進行孔道摩阻測試,從而為張拉時張拉力、伸長量以及預拱度等的控制提供依據。
(1)張拉程序按三個階段進行,分別為預張拉、初張拉、終張拉。當梁體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60%以上時,及時拆除端模、松開內模,將孔道內的雜物和積水清理干凈后,在對應孔道內進行鋼絞線穿束、張拉,從而有效控制梁體混凝土的早期裂紋。
(2)當梁體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值的80%以上,拆除內模以后進行初張拉,初張拉完成以后,將梁體從制梁臺座轉入存梁臺座,節省了制梁臺座占用時間,提高了制梁臺座利用率,加快了梁體生產進度。
(3)當梁體混凝土強度、彈模及齡期滿足要求時,在存梁臺座上進行終張拉,終張拉完成后30d,須對梁體上拱度進行測量。實測值不宜大于1.05 倍的設計值,否則應及時調整底模反拱,并合理調整梁場存梁時間。
4.5.2 孔道壓漿
孔道壓漿為特殊工序,對梁體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為保證漿體的飽滿度,采用真空輔助壓漿工藝,同一管道壓漿應連續進行,不得中斷,為防止壓漿過程中漿體串孔,壓漿順序為自下而上,壓漿前將錨頭區域用干拌砂漿封堵,并輔助以壓漿罩密封,漿液自攪拌結束,至壓入管道不得超過40min 間隔時間,管道壓漿須在正常氣溫下進行,不得出現結冰現象。壓漿時及壓漿后3d 內,梁體及環境溫度不得低于5℃。否則須在漿體內添加防凍劑并采取保溫措施。
為防止張拉后梁體上拱過快,需在終張拉完成后48h 內進行壓漿作業。
4.5.3 封錨
為防止錨具、錨墊板外露面以及外露鋼絞線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產生銹蝕,需在壓漿完成后,及時對梁體進行封錨,封錨前檢查錨穴鑿毛情況符合要求,同時將錨穴內灰漿、雜質清理干凈,并進行防水處理,綁扎封錨鋼筋網片后,進行封錨混凝土澆筑施工,封錨混凝土采用C50 補償收縮混凝土。
封錨混凝土拆模后及時養護,養護時間不小于7d,養護期滿后,對新老混凝土之間的接縫處涂刷防水材料,防水材料需在混凝土干燥表面涂刷,涂刷質量滿足規范要求。
移梁時,梁體混凝土強度不應該小于設計強度的80%,并在預應力筋初張完成后進行。梁體壓漿后移梁,漿體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無要求時,場內移梁時應大于設計強度的80%。
壓漿后,漿體強度未達到28d 強度要求(抗壓≥50MPa、抗折≥10MPa),不得進行靜載試驗或運梁出場架設,封錨后移梁,須滿足封錨混凝土不低于設計強度50%的要求。
本梁場采用550t 輪胎式移梁機實現場內箱梁的移運。移梁機吊具螺栓穿過梁的預留吊裝孔,在下緣吊裝孔處墊460mm×380mm×40mm 的鋼墊板,保證墊板與梁頂下緣密貼且水平。將吊具螺母安裝上緊后,將梁體緩慢提升至一定高度,檢查梁體是否滿足縱橫向水平要求,以及升降制動是否正常工作,待檢查完畢,一切正常后方可行走移梁,行至目標臺座上方時,移梁機停止行走,將梁體緩慢落到存梁臺座上后,卸下吊具移梁完成,二層存梁時,須特別注意活動墊石放置位置與固定墊石位置一致,保證梁體存放時結構受力滿足要求。
本文通過對軌道交通工程梁場建設及預制箱梁各工序進行探討、研究,從梁場選址布置、臺座的設計與施工、鋼筋整體吊裝入模、模板安裝、混凝土澆筑、梁體養生、預應力張拉、管道壓漿、封錨、梁體吊裝與存放等施工過程,介紹了整套軌道交通工程箱梁預制施工技術。其中,采用預應力智能張拉技術,提高了預應力張拉質量控制效果和施工效率,采用液壓內模,整體支模、整體收縮、整體出模,其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節省材料,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