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沙
(中鐵十六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順義 101300)
喀斯特地貌,也稱巖溶地貌,是可溶性巖石在物理化學作用下遷移而形成的一種地貌[1],在我國分布很廣,一般伴隨有極度發育的峰叢和溶洞,底層強度和穩定性低。喀斯特地貌在基坑施工過程中易發生涌水、塌陷等現象,增加了樁基尤其是大直徑樁基的施工難度[2-4]。本文結合蘇灣大橋的4-11#大直徑樁基工程,分析喀斯特地貌下的大直徑樁基施工工藝技術,為類似工程提供參考。
蘇灣大橋為雙塔雙索面斜拉橋,地處廣西貴港市,主跨跨徑334m,橋面寬34.0m,橋梁全長680m,為5 跨連續結構,跨徑組成為(42+131+334+131+42)m,效果圖如圖1 所示。
圖1 4-11#樁基位置(紅線區域)地勘圖
橋梁位于半徑4500m 的豎曲線上,該橋基礎采用鉆孔灌注群樁基礎,主梁采用預應力混凝土邊主梁結構,橋梁中心線處梁高3.0m,全寬34.0m;斜拉索采用Φ7 高強鍍鋅鋼絲束斜拉索,標準強度1860MPa;主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自承臺頂面以上塔高111.0m(含裝飾區6.0m)。建設總工期為36 個月。
根據地勘資料顯示,4-11#樁基位置存在小溶洞、斜巖、大空腔溶洞,具有較為明顯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地質條件較為復雜,基本包含了蘇灣大橋的樁基能遇到的地質條件,因此,具有代表性。
貴港蘇灣大橋4-11#樁基直徑2.8m;設計樁頂標高39.1m;樁底標高14 米(變更后樁底設計標高10m),原設計樁長25.1m,經過樁底溶洞檢測,設計樁長變更為29.1m;護筒頂部標高46m;設計孔深32m;變更后鋼筋籠長度31.41m;鋼筋籠節段3 節段;吊筋長度4.62m,砼設計方量179m3。
施工前,需對樁基現場進行調查,確保地下管線等現有設施的正常使用。南岸主墩附近有鐵路水泵房,場地內供水主管橫穿橋區和施工臨建場地。施工前,需根據管道管理單位指定的位置現場開挖探坑,以探明管線的具體位置及深度,在管道周圍1m,采取人工開挖。現場車行道下的地下管道埋置深度約0.4m,采用混凝土路面硬化保護措施,未硬化部分現場做好標識,根據其路面情況及行車情況,鋪設鋼板進行保護;位于非機動車道路下的地下管道,現場做好標識,禁止大型車輛通行。
4-11#樁基施工準備工作:按照設計樁位,采取交會法準確放出沖孔樁位。再平整場地,清除雜物,現場夯填密實。
4-11#樁基穿越黏土層、巖層、巖溶區,樁基在沖擊過程中,穿越各個土層的泥漿性能指標各不相同。根據橋梁施工規范,結合現場經驗,制定泥漿各個階段指標,見表1。
表1 泥漿各地層性能指標
在沖擊樁施工過程中,對沉淀池中沉渣及樁基清空時,廢棄泥漿采用泥漿分離器進行分離,泥漿干濕分離后采用汽車運至指定地點消納場棄渣。
4-11#樁基護筒埋置深度2m,且在護筒四周回填黏土并分層夯實,護筒頂面中心與設計樁位偏差小于5cm,傾斜度小于1%。采用機械開挖的方式埋設鋼護筒。
現場立好打樁機,并調整和安設好起吊系統,將鉆頭吊起,徐徐放進護筒內,將打樁機整平,并根據測量中心點對準孔位。
開始沖孔時采用小沖程開孔,待沖進深度超過鉆頭全高加正常沖程后,進行正常沖擊施工。沖孔過程中,勤松繩和適量松繩,不得打空錘;勤抽渣,使鉆頭沖擊新鮮地層。每次松繩量按地質情況、鉆頭重量決定。吊鉆頭的鋼絲繩選用同向捻制、柔軟優質、無死彎和無斷絲者,安全系數不小于1.2。沖孔過程中,各階段泥漿施工參數見表1 所示。
打樁機沖孔過程中,鉆頭檢查:在沖孔一段距離后(5~8m)檢查鉆頭直徑磨耗超過15mm 時,及時更換修補。修補鉆頭前,先檢孔到孔底,確認沖孔正常時放入修正后的鉆頭。
(1)溶洞處理措施。本項目所在區域為巖溶發育地區,部分樁基下一定深度有溶洞存在,設計圖紙里,溶洞施工方法如表2 所示。(2)試樁措施。
表2 溶洞施工方法
①片石黏土填筑。4-11#樁基沖孔深度至16.9m時,沖孔內出現翻漿現象(相鄰地勘鉆探孔冒漿),現場采取回填水泥措施進行處理;樁基沖孔至18.1m、20.2m、20.8m、20.9m、20.9m、21.5m、21.7m、22.8m、25.8m、27m、23m、27.3m 時,現場按1∶0.1 的比例回填片石、黏土,對溶洞進行處理。
回填片石注意事項:回填片石時,盡可能地回填級配片石,且要先回填大直徑片石(樁基直徑的0.2~0.3倍),然后再回填小直徑片石(20cm 以上),回填級配片石,能有效地節約溶洞處理工程量。
②永久埋設鋼護筒施工。根據地勘資料顯示,蘇灣大橋4#墩靠近郁江,溶洞較為發育,為了防止在沖擊過程中出現塌孔、澆筑混凝土過程中出現穿孔現象,在灌注混凝土之前,每根樁基埋設鋼護筒至基巖面。
4-11#樁基設計樁長25.1m,主筋長度27.42m,沖擊鉆沖擊至設計樁底標高時,根據物探數據顯示,樁基底部3m 范圍內有小的溶腔,勘察、設計單位要求4-11#樁基加長4m,加長4m 后,經過物探二次檢測勘察、設計規范要求,最終確定終孔孔底標高。由于每根樁基都需要經過物探檢測后,才能確定最終成孔樁底高程,導致樁基鋼筋加工,必須按照設計長度,先做底籠及標準節,最后做樁頂鋼筋籠。
4-11#樁基鋼筋籠分節段制作,現場組裝就位。鋼筋籠制作時,按設計尺寸做好加強箍筋,標出主筋的位置,主筋現場采用定制鋼板進行固定,然后進行現場焊接加固,主筋焊接時,對準主筋中部的加強筋標記,扶正加強筋,在主筋上焊好全部加強筋后,將其余主筋逐根照以上方法焊好,然后吊起骨架擱于支架上,用機具轉動骨架套入盤筋,按設計位置布置好螺旋筋并綁扎于主筋上,點焊牢固。第一節鋼筋籠加工完成后,放在胎架上,然后在一根主筋上做好標注,制作第二節鋼筋籠,第二節鋼筋籠與第一節鋼筋籠主筋需要一一對應,如此反復制作鋼筋籠。
4-11#鋼筋籠主筋采用機械鏈接,機械鏈接套絲前,在每根主筋上做好標識,然后根據標識進行加工,套絲的深度采用通止規直螺紋絲頭進行檢查。
鋼筋籠在鋼筋加工場加工完成后,運至施工現場,采用50t 汽車吊進行吊裝,吊裝過程中,鋼筋籠內支撐采用氣割進行割除。
混凝土澆筑支架用型鋼制作,用于支撐懸吊導管,上部放置混凝土漏斗,導管安裝后,其底部距孔底有250~400mm 的空間;導管采用Φ30 口徑鋼導管;導管安裝前先進行試拼裝,試拼裝后進行壓力試驗。
導管安裝完成后,進行二次清孔,清孔時保持孔內水頭高程,不得小于1m;二次清空后,及時灌注水下混凝土,水下混凝土要連續澆筑,中途不得停頓。混凝土澆筑時間在晚上00:18~04:26,符合澆筑時間要求。
4-11#樁基聲測管預留至樁基頂部,混凝土齡期達到14d 時進行樁基檢測(聲測管檢測)。
沖擊樁施工工藝適用于溶洞發育地層的樁基施工,對4-11#樁基試樁施工技術總結如下:
(1)通過4-11#樁基試樁,確定了土層及微風化灰巖地層每天的進尺數據,為樁基排工期提供了依據;
(2)通過4-11#樁基試樁,確定了各個階段的泥漿比重,為后續樁基施工提供了泥漿的技術支撐;
(3)通過4-11# 樁基試樁,確定了溶洞的處理措施:①回填片石黏土施工;②根據附近地勘孔冒漿現象,確定樁基下部是否出現竄孔溶洞;③面對溶洞發育區域,采用鋼護筒跟進至基巖面確保樁基順利成孔;
(4)通過4-11# 樁基試樁,確定了變動樁長(物探后確定樁底高層)鋼筋籠加工方案。
根據4-11#樁基試樁總結出的技術參數,可以有效指導后續的樁基施工。在試樁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需要根據實際的試樁施工,不斷進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