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雄星 方鐵橋
(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1102)
近年來,隨著橋梁工程施工技術不斷地發展,雙壁鋼圍堰技術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橋梁工程水下樁基施工中。開州大橋鋼圍堰施工中,采用多種施工機械,先開挖溝槽,再整體拼裝下放的工藝,克服了圍堰處水下地質堅硬的難題;通過自制小挖斗,克服了鋼護筒與圍堰之間空間受限、清淤困難的難題;通過內支撐及相應補強措施、鋼圍堰應力監測等方式,確保了圍堰整體穩定性及施工安全,提高了施工效率,節約了成本,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開州大橋跨越濱湖西路和漢豐湖。主橋采用單塔雙索面斜拉橋,引橋為單跨預應力混凝土現澆箱梁,全橋跨徑布置為35m+(95+110)m,橋梁全長250m。
索塔位于湖中,采用承臺接群樁基礎形式,單幅承臺設置12 根直徑2.2m,長27m 的樁基,共24 根。單幅承臺長20.5m,寬15m,嵌入河床,為深埋式承臺。
圍堰承臺區域:在標高161.06~154.26m 范圍內為砂夾卵石(7m),154.26~139.06m 范圍內為粉質黏土(15m),往下為泥巖、砂巖。現場實際施工時,粉質黏土層硬度很高。
漢豐湖河床標高160m,承臺底標高154.186m,常水位168.5m,受三峽庫區蓄水影響,最高水位達173.5m,即該承臺嵌入河床深度近6m,最高水深近14m,最大水位差近達20m。
主墩承臺施工采用雙壁鋼圍堰[1-2],鋼圍堰作為承臺及墩身施工時的擋水結構,并作為承臺施工的模板結構。
鋼圍堰壁體內輪廓尺寸較承臺外輪廓尺寸外擴50mm,單套鋼圍堰分為3 個節段,底節高7.5m,重142.2t;中節高5.1m,重106.8t;頂節高7.5m,重141.8t。
施工工藝流程圖如圖1 所示。
圖1 鋼圍堰施工流程圖
(1)根據起吊設備確定鋼圍堰拼裝單元的劃分,單層圍堰分為10 個節段。
(2)鋼圍堰單元加工時,需嚴格保證圍堰各部焊縫的焊接質量,并對圍堰外殼進行水密性試驗。試驗時,采用煤油法進行檢查。
(3)制造時,必須嚴格控制每塊隔艙板在單元塊中的位置。控制好該尺寸,既可保證結構尺寸,而且能保證以后上下節對接時,避免出現隔艙板錯位導致無法對接的現象。
(4)在焊接過程中進行外觀檢查和測量,在焊接完工后同樣要進行檢驗。
(5)圍堰制造要放樣準確,加工成型后,上下節圍堰的豎肋及隔艙板嚴格對齊。同一節圍堰各分塊相鄰水平環板必須嚴格對齊。上下節豎向角鋼必須與水平環板焊牢。
總體拼裝方法:鋼圍堰壁體分塊在加工廠制作,分塊拼裝。索塔樁基施工完成后,利用85t 履帶吊逐跨拆除鉆孔鋼平臺;利用棧橋鋼管立柱和鉆孔平臺鋼管立柱搭設拼裝平臺,拼裝底節鋼圍堰,焊接導向裝置;利用千斤頂下放底節壁體;鋼圍堰選擇在風平浪靜的氣象條件下進行下放[3-4]。鋼圍堰整體拼裝如圖2 所示。
圖2 鋼圍堰整體拼裝
3.2.1 底節鋼圍堰拼裝及下放
(1)開挖圍堰溝槽。摸清圍堰處的地質情況,選擇合適的施工工藝至關重要。常用的有2 種方式:一是采用吸泥下沉工藝,即靠圍堰自重、注水增重+泥漿泵清泥結合的方式;二是利用機械設備先挖出鋼圍堰溝槽后,再進行鋼圍堰拼裝下放。
該工程圍堰處地質為砂夾卵石層和粉質黏土層,該處粉質黏土層很硬,采用用先挖溝槽、再拼裝下放圍堰的工藝。采用伸縮臂抓斗、伸縮臂挖機、長臂挖機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如圖3 所示。槽底距河床面深度約7m,挖機施工平臺到槽底的深度約20m。
圖3 多種挖機結合作業
(2)搭設拼裝平臺。鉆孔樁施工完成之后,利用外圈鋼管立柱和棧橋鋼管搭設拼裝平臺。為保證圍堰底節平整,在平臺上設置鋼墊塊(鋼板)進行找平,鋼墊塊頂面標高誤差<5mm。
(3)設置導向裝置。為保證圍堰下放過程中,起平面位置準確,在圍堰內側壁上安裝限位導向裝置(對應導向位置的隔倉內和鋼護筒做加強處理)。鋼護筒可能存在傾斜,需提前測量鋼護筒垂直度,并根據其垂直度適當調整導向裝置尺寸,使導向裝置與鋼護筒接觸面鉛直。
(4)底節鋼圍堰拼裝。①放樣:以設定的圍堰的中心軸線為基準,在平臺面上放出圍堰側板的位置線,放樣時按圖紙尺寸放樣;②抄墊:由于拼裝平臺的高低不平,設置鋼墊板抄墊平鋼圍堰;③拼裝:利用履帶吊分塊依次拼裝底節鋼圍堰,拼裝時,在內外壁制作三角支架,保證拼裝側板的穩定性和安全性;④焊縫檢驗:包括焊縫本身質量的檢驗和煤油滲透試驗。煤油滲透試驗步驟為:在焊縫一側涂上石灰粉,另一側涂上煤油,觀察其滲透情況。如果滲至反面,則做出標記,將該處焊縫鏟除,重新按規定復焊,但不能堆焊。
(5)圍堰整體下放。鋼圍堰提升下放系統:采用8套60t 千斤頂作為動力,安裝在承重架上,輔助進行鋼圍堰提升及下放作業。圍堰下放要點為:底節圍堰拼裝完成后,檢查下放結構各部分,受力滿足要求后,把圍堰提升一定高度(50cm 左右),拆除圍堰范圍內拼裝平臺,使底節圍堰緩慢下放,圍堰下放到水面。圍堰下放過程中,確保圍堰下放的同步性。
3.2.2 中節、頂節鋼圍堰拼裝
底節節圍堰下放完成并將圍堰調整好位置后,拆除下放系統,分塊對稱拼裝中節圍堰壁體,再依次接高拼裝頂節,并及時進行調整,確保鋼圍堰垂直度。上下節分層處,設置拼裝及焊接操作平臺。
3.2.3 鋼圍堰下沉及圍堰內清淤
(1)鋼圍堰下沉:通過利用水泵往隔倉內注水增重的方式,使圍堰下沉著床,特別注意要對稱注水,防止圍堰傾斜。
(2)圍堰內清淤:利用長臂挖機和伸縮臂挖機結合的方式進行圍堰內的清淤工作,清理到底后,潛水員用高壓水槍和鋼刷對鋼圍堰刃腳、護筒周邊和基底進行認真清理,防止產生薄弱區,確保封底混凝土與樁基、圍堰緊密結合。鋼護筒間、鋼護筒和圍堰間空間受限,可以自制小挖斗,用于空間受限區域作業,如圖4 所示。
圖4 自制小挖斗清淤
(3)突發情況處理:該工程在底節圍堰拼裝下放后,橋址處遇大洪水,導致圍堰溝槽內回淤,挖機無法對圍堰溝槽區域進行清理,現場采用空壓機氣舉反循環工藝,潛水員利用高壓水槍配合處理。
3.2.4 夾壁混凝土澆筑
鋼圍堰精確定位并著床后,在隔倉內澆筑C25 混凝土。采用水下混凝土澆筑方式,對稱澆筑,相鄰隔倉混凝土澆筑高度高差控制在1m 左右。混凝土澆筑高度一般控制在和承臺頂標高齊平。
3.2.5 鋼圍堰封底
澆筑順序:從圍堰一頭往另一頭趕,一次性澆筑到位。
要結合混凝土的流動半徑計算布料點數量并布置好,及時追蹤檢測澆筑點位混凝土頂面標高,防止混凝土超高,影響后期承臺施工,或欠方封底厚度不夠,影響度洪安全及后期承臺施工風險。在灌注封底混凝土的同時,要隨時測量圍堰內外水頭差,并及時向外排水,使圍堰內外水位基本保持一致。
多做混凝土試塊,封底混凝土澆筑完后,把混凝土試塊放到圍堰內水中去,做同條件養護試塊,以便精確掌握混凝土的強度。正常情況下,封底后7d 可進行抽水。
問題處理:如果出現了部分漏水現象,不要強行去堵、去引開,可以利用預留的20~30cm 高度做一個透水層,把水匯集到一個位置抽走。
3.2.6 鋼圍堰內支撐施工
內支撐可和圍堰抽水時同時施做,每抽水一層,焊接一層內支撐。內支撐焊接時,一定要精確定位,保證鋼管的中線與圍檁的中線一致、水平。隔艙在內支撐相應位置要對應補強。
3.2.7 鋼圍堰抽水
封底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關閉連通器,圍堰內抽水。應根據內支撐施工情況抽水,直至圍堰內水抽干。鋼圍堰抽水時,觀察鋼圍堰壁體的變形情況,如發生異常,立即停止抽水。
夾壁內水位應根據實際水位進行調整,以圍堰內外水頭差一半為控制原則。
3.2.8 承臺澆筑
抽水完成后,在圍堰內側安裝扶梯,割除鋼護筒及導向裝置,清理樁頭,綁扎鋼筋,澆筑第一層承臺(2.5m)混凝土。待第一層承臺達到設計強度后,割除第一層內支撐,然后綁扎第二層承臺鋼筋,澆筑第二層承臺(2.5m)混凝土。
3.2.9 鋼圍堰拆除
按照“分塊切割、分塊拆除、確保安全”的總體思路進行鋼圍堰拆除施工[5]。
鋼圍堰以承臺頂面標高為基準,基準標高以上的部分分塊切割拆除,分塊切割的鋼圍堰壁板履帶吊起吊。
3.2.10 鋼圍堰監測
圍堰監測在鋼圍堰施工中至關重要,尤其圍堰抽水,承臺施工期間。一是圍堰頂圍堰監測;二是圍堰結構應力監測。圍堰應力監測點如表1 所示。
表1 圍堰應力監測點
當現場實際水位與原設計水位工況發生改變時,要采取相應補強措施,并進行驗算復核,切勿盲目施工。
該工程右幅鋼圍堰,原設計圍堰抽水水位165m,現實際抽水水位173m,水位增加了8m,采取的加強措施有:(1)封底混凝土厚度由2m 調整到3.5m,要確保圍堰抗浮穩定性滿足要求;(2)提高夾壁混凝土高度和標號,增加夾壁混凝土抵抗應力能力;(3)增加一層鋼管內支撐或增大內支撐鋼管規格。
本文以開州大橋鋼圍堰工程為例,介紹了復雜地質下鋼圍堰的設計、施工技術及施工中突發情況下的處理措施,總結出了一套深水鋼圍堰施工技術。通過多種設備結合的方式,解決了水中清淤難題,通過圍堰內支撐安裝及圍堰應力監測等方式,確保了圍堰整體穩定性及承臺施工期間的施工安全,創造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