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
2021年10月,北京舞蹈學院附中豐臺實驗小學(以下簡稱“北舞附小”)接到參加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演出的任務。這一任務既是榮譽,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要想高質量完成本次任務,除了技術層面需要不斷精益求精之外,更需要在思想層面深刻認識這一任務的政治性、責任性和時代性。為此,我校在承擔這項任務初期,就明確了一個基本指導思想,那就是要站在講政治、講大局、講紀律、講擔當、講團結的角度,全面動員全校師生和廣大家長,全方位、多渠道、立體式地推進這項工作落細、落實,確保所有師生員工都能夠從這一任務的完成過程中獲得思想上的提升、情感上的升華和行動上的完善。
簡言之,這一任務既是對我校舞蹈特色的肯定,更是對我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檢驗。如何在確保高質量完成任務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思政育人功能,就成為我校推進本項工作過程中一以貫之的核心問題。學校將此次參演活動定義為“冬奧思政大課堂”,這是開放的課堂,這是豐富的課堂,這是展示中國文化的課堂,這更是孩子們成長的課堂,為此,我們的舉措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多方聯動,構建思政教育大格局
思政教育主要著力于人的正確思想意識的培養,聚焦于個體主觀精神世界的改造。因此,思政教育要想真正取得實效,就必須形成一個校內校外齊抓共管的育人合力。這就需要在思政教育的過程中,努力做到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校內力量統整 所有教職員工都是學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力量。我校以本次冬奧任務為契機,構建了全員覆蓋、全程參與和全方位滲透的“全要素”育人模式。一是人員統整。雖然直接參與本次冬奧任務的師生只是少數。但是,這并不等于說學校其他師生員工在這件事情上就是旁觀者。實際上,從接受任務的第一天開始,我校便著力抓好思想動員工作,號召廣大師生員工通過各種形式參與本項任務,營造“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全員參與氛圍,從而很好地將全校師生員工的心緊緊團結到更好地服務于本項任務的高質量完成中。在這個過程中,師生員工的凝聚力、戰斗力、執行力得到了空前加強,師生的榮譽感、責任感和使命感也得到了顯著激發。二是文化統整。除了做好思想動員外,我校還著力將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與學校“立美達人”文化相融合,通過學校環境、課堂教學、班隊會、公眾號、德育、體育、美育活動等全方位開展奧運歷史、運動員故事方面的教育,讓全校師生員工在學校的每個空間當中都感受到奧運精神的文化陶冶,從而使得思政教育像空氣一樣融入師生的日常生活。
校外資源整合 思政教育僅僅靠學校自身的努力是不夠的,必須要做好家校社的協同推進。為此,必須高度重視對家長和社會思政資源的深度挖掘和有機整合。一是挖掘家長資源。打造一支愿參與、肯奉獻、能擔當的家長隊伍,是學校思政教育取得實效的重要保障。借助本次冬奧任務,我們充分動員家長參與其中。為此,我們一方面做好思想宣傳,另一方面則做好家長調研,充分挖掘家長資源,選取家長志愿者,為團隊獻計獻策:他們中有的負責照顧學生日常生活;有的負責視頻拍攝剪輯;有的負責數據收集統計……家長志愿者與領隊教師一起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大家分工協作,共同助力排演任務的順利推進。通過本次活動,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新性明顯提高。二是整合社會資源。以本次任務為核心,我校構建了社會化的綜合性思政教育網絡。學校開展“探索科技無窮奇妙,立美少年心向冬奧”科技嘉年華活動,普及科技冬奧知識,切身體驗冰雪運動;借助區疾衛健中心、隨隊校醫等資源普及防疫知識,提高全員疫情防控能力。科技知識、冬奧常識、防疫知識……多種學習資源的引入使此次活動不是一次簡單的演出,更是一次對學生的豐富多元、社會化的思政教育。
全面融通,突出思政教育系統性
如果說,多方聯動更多是解決思政教育的教育合力問題,那么,全面融通則重在解決思政教育的內在一致性問題。即確保大中小學思政教育的上下一致性、理論與實踐的一致性、歷史和現實的一致性以及師生投入的一致性。
攜手高校,上下融通 本次冬奧會的參與者既有中小學生,也有大學生。因此,在活動中,我校有意識利用本次機會探索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的新機制。為此,在集體活動中,我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觀察中學生、大學生的表現,邀請大學生分享其冬奧參與的感想,幫助學生了解志愿者、志愿服務精神。學校計劃在“后冬奧”期間,進一步邀請北京舞蹈學院、北京城市學院的青年志愿者來校開展宣講、座談,以冬奧為載體,實現大中小學思政教育的上下貫通。
思行一體,知行融合 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書本上面,而是應該將其活化為學生的實際行動當中。本次我校所承擔的冬奧任務,恰恰為學生活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供了很好的實踐平臺。每一次訓練后,尤其是遇到困難,有的同學打退堂鼓的時候,教師們總會抓住契機組織學生開展反思與討論,不斷明確此次活動的重要意義,鼓勵學生們奮勇拼搏,培育家國情懷,把個人的進步和國家的發展緊緊連在一起。
事理統一,古今融匯 冬奧不僅是一場體育盛會,更是中國發展進步的縮影。通過冬奧,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諸多領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從而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為此,我們組織各種探究活動,讓學生尋找冬奧背后的科技進步、人文進步、經濟進步。本屆冬奧會開幕式依舊選在國家體育場,與2008年相比這里不但保留了北京夏季奧運會的計時牌、部分展品等資料,還更新了部分設備,支持實時動捕等科技手段。學校組織孩子參觀,并為學生講解,讓學生親身感受科技的力量。如果沒有參加開幕式,孩子們可能不會懂得什么叫“全要素模擬”,什么叫“遠端集結”。在開幕式那天,呈現出來的科技效果令人贊嘆,在學生心中埋下了好好學習、掌握本領、科技創新的種子。
彰顯主體,師生融入 思政教育要想有效,就必須高度喚起師生參與的主動性和主體性。在本次冬奧任務完成過程中,我們特別注意對學生主體性的激發。學習訓練中,我們將學生分成六個小組,從學習動作、合成排練,到生活管理,充分發揮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提升了團隊團結協作的意識和自理自律的能力。每次鳥巢合成后,我們會組織團隊討論,學習其他團隊的優長,反思自身的不足。表揚團隊伙伴的亮點,尋找自身的差距。團隊老師特別注重在排練過程中培養孩子們的審美意識、合作能力、大愛包容等綜合素養。所有團員也在一次次的訓練中逐漸養成了團隊意識,能夠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團體。就這樣,一個大家庭凝聚成一個有愛、向上的大集體。
身體力行,強化思政教育踐行力
思政教育不是坐而論道,而是必須踐行。而且,思政教育的成效最終必然體現在具體行動的改變上面。為此,我們通過多種途徑,強化學生行動力的培養。
在“做”上見功夫 本屆冬奧會開幕式以“簡約、安全、精彩”為創作原則,總導演張藝謀提出,希望向全世界奉獻一場浪漫、唯美、溫暖的盛會,展現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運動之美,展現世界人民追求美好未來的共同心愿。我校44名小團員需要參與儀式前近40分鐘的“行進式廣場舞”表演和小白鴿演出。戶外的極寒天氣,多風格、高強度、不間斷的舞蹈表演,對于三至六年級的舞團學生而言,都是從未經歷過的挑戰。第一次動員會上,學校引導學生理解“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深切含義,教育學生此次參演是我們的光榮,是展現我們中國少年風采的好機會。
清晨,正午,傍晚,操場上都有孩子們排練的身影,有的同學生病了,有的同學摔傷了,有的同學累哭了,但是沒有一個同學退縮。排練期間,因持續降雪,鳥巢跑道上結了一層薄冰,這使得行進式廣場舞的表演增加了很多未知風險。孩子們在老師反復的叮囑聲中上場了,排練結束后,“楠楠摔了”“瑩瑩的手劃破流血了”“小梅把腳扭了”……但是面對我們的是孩子的一張張笑臉,他們在這一階段的排練過程中,意志力越來越堅強。在漫天飛雪中,團員們肩背書包、手持道具,徒步近3公里走向返程汽車。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高唱冬奧之歌……歌聲、笑聲、歡呼聲相伴,徒步行進的枯燥也隨之煙消云散。
正是這份堅持,保證了開幕式精彩演出順利完成。2月4日當晚,當中國運動員伴隨著《歌唱祖國》的背景音樂入場時,小演員們正在環廊備場,雖然看不到精彩的畫面,但熟悉的旋律一響起,所有師生均不由自主地放聲高歌,現場熱烈的氣氛也帶動周邊參演的外國留學生一起唱起來,這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此次488.5小時的不斷磨合、提升的經歷對每一個學生而言,是終生難忘的。
一個人思想道德素養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反復操練。這一點對于小學生而言尤為重要。本次冬奧任務恰恰在這方面為學生的鍛煉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在“勇”上見擔當 小學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具有反復性的特點。因此,培養學生的道德意志,對于其穩定思想道德素質形成意義重大。而意志品質的形成則需要在不斷地克服困難的過程中不斷磨煉。自接到演出任務后,55名師生就成了學校里最忙的人。周一至周五上課、周六周日排練。連續無休的模式一度讓團員們不適應,團隊里開始出現頭疼、嗓子疼、受傷的現象,排練隊形也因為缺人參差不齊。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一邊關心照顧傷病學生,一邊用冬奧的精神、意義以及自我作為小公民的擔當為他們加油鼓勁。通過這一過程的磨礪,學生的意志品質明顯增強,其勇于擔當的意識也更加自覺。
44名舞團成員、3位教師、8位家長志愿者組成的團隊,112天的冬奧開幕式演出籌備與訓練過程,大家共同經歷了40余次集中合練、5次全要素演練,累計時長近500小時。在這期間,老師和同學結下深厚情誼,回想起來,每一個瞬間都成為參演師生最珍貴的記憶。
學校小家庭。團隊老師特別注重在排練過程中培養孩子們的審美意識、合作能力、大愛包容等綜合素養。所有團員也在一次次的訓練中逐漸養成了團隊意識,能夠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團體。當看到團隊成員道具脫落的時候,會有小團員主動撿起來,幫忙修復;當看到隊友生病時,會有小團員送來熱水,叮囑他吃藥;黨看到隊友冷得直哆嗦,會有小團員跑過去拉他一起活動;當生病的隊友歸隊時,小團員們發自內心的歡呼、擁抱……互相幫助、互相鼓勵,演出團隊越來越和諧,越來越親密。
冬奧大家庭。此次冬奧會,共有91個國家參賽,在鳥巢參與活動的不僅有我校的師生、我國的人民,還有世界各地的外國朋友。在冬奧這個大家庭中,我們教育學生行中華之禮儀,熱情待客,溫暖助人,與大家和睦相處。每次彩排,小團員們都會熱情地和身邊的朋友打招呼;其他團隊登臺時,小團員們為他們吶喊助威;遇到有困難的外國朋友,小團員們都盡力幫助……點點滴滴中感動著身邊的朋友們。
在“實”上見力量 思政的力量是信仰的力量,容不得半點弄虛作假。本次冬奧任務累積488.5小時,首體排練11次,鳥巢合成28次,相當于不眠不休21天;披星月、迎風雪、戰嚴寒,最早清晨4點起床,6點出發,第二天的凌晨2點返回學校;最長單次排練時間18個小時……參演師生始終踐行舞蹈團團訓—“做最好的自己,做最棒的團隊”,認真扎實地參加訓練。面對高強度的訓練、嚴寒的天氣和頻頻的傷病時,孩子們都體現出了克服困難、挑戰自我的強大勇氣:生病了配合治療,怕打針的娃主動要求醫生輸液;動作不熟練私下加練;摔傷不下訓練場……一個月后孩子們體重下來了,體能上去了,技術質量和自信心躍升。就像馬天伊同學在總結中寫到的—有勇氣就會有奇跡!這一系列實實在在的付出,在孩子的內心耕種下了信仰的種子,錘煉了孩子的品格,并將讓孩子受益終生。
112天,從秋涼走至冬雪,我校師生用奉獻與擔當唱響了“一起向未來”的冰雪歡歌,踐行著“不斷挑戰極限、不斷超越自我”的奧林匹克精神,以良好的精神風貌和精彩的現場表現完美綻放于那個屬于新時代中國的夜晚,也為這節思政大課增添了永生難忘的記憶。
參加北京冬奧開幕式,從排練到演出,學生在真實的體驗中實現自我成長,自我完善。此番經歷和體驗必將成為學生一生的寶貴財富,必將在他們的人生之路上留下深刻的印跡,這也是行走的思政課的精髓所在。
2022年北京冬奧已華麗落幕,但這節思政課并沒有停下腳步。在新學期開學典禮上,校長、學生、家長講述冬奧背后的故事,引導全體師生向冬奧參演師生學習,以堅忍不拔的意志、飽滿的精神狀態和昂揚奮發的斗志開啟新的征程……
冬奧會的召開,全景式地展示了首都青少年的精神風貌和師生服務于黨和國家大事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實踐中促進成長,浸潤中生發情感,大事中孕育情懷”,傳承冬奧精神,做中華美少年的思政教育還將在北舞附小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