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 王剛

摘要:目的:觀察在小兒腹股溝疝治療中腹腔鏡手術的治療效果。方法:觀察對象選擇2020.3~2022.3就診于我院的小兒腹股溝疝患兒150例,以手術方式為依據進行分組,75例施以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兒分入治療組,75例施以傳統手術治療的患兒分入對照組,對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和觀察。結果:對比對照組,手術效果治療組明顯較好(P<0.05);對比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治療組明顯較低(P<0.05)。結論:在小兒腹股溝疝治療中腹腔鏡手術效果突出,創傷性小,有利于患兒康復,建議推廣。
關鍵詞:小兒腹股溝疝;腹腔鏡手術;并發癥;手術效果
【中圖分類號】 ?R656.2+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6--01
伴隨近些年來微創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為小兒腹股溝疝手術治療提供了技術支持[1]。腹腔鏡手術為一種微創手術方式,創傷性且恢復快,利用患兒康復。本次研究選擇150例患兒實施比較研究,對腹腔鏡手術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觀察對象選擇2020.3~2022.3就診于我院的小兒腹股溝疝患兒150例,以手術方式為依據進行分組,75例施以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兒分入治療組,年齡(7.50±2.30)歲(2~13歲),疝直徑(6.78±1.28)cm(3.85~10.15cm),發病部位:50例左側,25例右側;75例施以傳統手術治療的患兒分入對照組,年齡(7.45±2.25)歲(2~14歲),疝直徑(6.79±1.26)cm(3.84~10.13cm),發病部位:51例左側,24例右側。對研究可比性進行分析:2組資料經分析P>0.05,可實施比較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施以常規手術方式,即疝囊高位結扎術,方法為:施以氣管插管全身麻醉,置患兒于平臥位體位。切口作于恥骨結節和髂前上棘相連中點處,長度為2cm,與腹股溝韌帶平行,將皮膚到腹外斜肌腱膜依次切開,向下實施分離,一直到定點處(外環口),外環拉開,對精索內筋膜和提睪肌鈍性分離,對精索進行尋找,在精索內口將疝囊找到,將疝囊打開,對精索和輸精管進行有利,之后對疝囊有利,實施高危結扎;徹底止血后,將睪丸和精索進行復位,對提睪肌進行修復,切口逐層縫合。而治療組則施以腹腔鏡手術,置患兒于仰臥位體位,施以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弧形切口作于臍部上緣,長度為5mm,穿刺注氣,構建CO2人工氣腹,7mmHg氣腹壓力,將Trocar(5mm)插入切口,將腹腔鏡置入,對腹腔損傷與否進行觀察,另做切口于臍下5cm位置,將Trocar(5mm)插入,將分離鉗置入。利用腹腔鏡輔助,對內環口探查,可見左側內環口有一個大約5*5mm的缺損口,通過內環口處利用帶有7#絲線的帶線器實施穿刺,向腹膜前間隙進入,順著內環口進行1圈環形縫合,值得注意的是,將精索避開,從皮下穿出,收緊結扎絲線,利用腹腔鏡下觀察內環口,完好結扎好租,對活動性出血是否存在進行檢查,將腹腔鏡拔除,將腹腔中氣體放出,對各個切口進行縫合,切口利用創口貼進行包扎,完成手術。
1.3觀察指標
對手術效果進行對比,指標為手術時間、 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對并發癥進行對比。
1.4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23.0處理資料和結果中數據,t對(x±s)計量數據實施驗證,符合正態分析,X2對[n(%)]計數數據實施驗證,統計學意義以P<0.05為標準,表示差異明顯。
2 結果
2.1 手術效果比較
對比對照組,手術效果治療組明顯較好(P<0.05)。
3 討論
在兒科腹股溝疝為一種常見的疾病類型,主要是從腹股溝溝區腹腔器官向體表凸出,進而導致包塊形成。其類型包括可復性疝和滑動性斜疝,前者臨床癥狀并不明顯,腫塊可消失和回納,后者以發生盲腸粘連[2]。該病呈現較低的自愈率,內環口小則會導致嵌頓發生,會造成疝內容物發生缺血,甚至壞死。該病以手術治療為主,然而常規手術治療創傷性卻較大,影響術后康復。伴隨近些年來微創技術不斷推廣和應用,為該病手術治療提供了技術支持,腹腔鏡手術為一種微創手術方式獲得了滿意的效果。研究結果表明:對比對照組,手術效果治療組明顯較好(P<0.05);對比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治療組明顯較低(P<0.05),可見,腹腔鏡手術效果良好,并發癥減少,獲得以上效果的原因為:腹腔鏡手術創傷性小,切口小,不用將腹股溝管打開,對術后恢復有促進作用。利用腹腔鏡輔助手術,可對精索準確辨別,防止損傷精索[3]。且腹腔鏡可使視野放大,可保證順利完成手術[4]。
綜上所述,在小兒腹股溝疝治療中腹腔鏡手術效果突出,創傷性小,有利于患兒康復,建議推廣。
參考文獻:
[1] 洪志華,袁小建,陳杰,等. 改良的經臍單孔腹腔鏡手術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臨床效果觀察[J]. 浙江醫學,2020,42(7):735-736,739.
[2] 李凱江,張凌志. 腹腔鏡手術治療小兒腹股溝疝的效果及并發癥發生率調查分析[J]. 臨床研究,2021,29(10):84-86.
[3] 雷周滿. 腹腔鏡與傳統手術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的效果比較[J]. 河南醫學研究,2020,29(24):4503-4505.
[4] 吳江,陳彥才. 腹腔鏡疝囊高位結扎術治療小兒腹股溝疝的臨床效果[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25):83-84,87.5BCF99B3-8217-4CBF-BEF9-B1E603AE4E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