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定國

1964年11月,葉劍英在北京
1964年總政黨委規定,機關干部每年必須有四分之一以上的時間在部隊基層活動。那時總政派到全軍的工作組很多,蹲點的,跑面的,代職的,搞專題調研的,下連當兵的,一年四季都有。我當時在總政秘書處文電資料科任秘書,主要任務是編輯總政《政治工作簡報》(發至大軍區)。1964年4月至10月,我奉命到三十一軍九十三師二七八團四連當列兵、代理副指導員各三個月,對面是大小金門、大擔、二擔等敵占島嶼,我與戰士們同吃、同住、同訓練、同戰備、同潛伏,了解到不少情況,學習到許多知識,自己的思想認識也有了提高。
1964年11月上旬的一天,我參加了一次匯報會。這次會議的主要內容是葉劍英元帥聽取總政治部機關干部到部隊調研的情況匯報。
讓我參加上述匯報會,我是非常高興的。因為那時我還從未見過葉帥,但毛澤東對他“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的評價,在學習黨史、軍史中是熟悉的。毛澤東的寓意主要是指葉帥能夠在大關節處看清要害,從大局出發,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我急切地期盼見到葉帥,一睹這位偉大軍事家的風采。
葉帥的辦公室是一座兩層小樓,位于北京西山軍事科學院內北沿的一座小院內,編號為“二號樓”。背靠山坡,坐北朝南,蒼松翠柏,綠樹成蔭,十分幽靜。院內菜地果樹,錯落有序,還有一座不大的游泳池。1963年11月27日,葉帥曾作《二號樓即景》一詩:翠柏圍深院,紅楓伴小樓。書叢藏醉葉,留下一年秋。“文化大革命”中,葉帥處于“半打倒”狀態,雖有苦悶,但仍鼓勵遠在外地的小女兒文珊刻苦鍛煉,并幽默地告訴她:二號樓前果木多,一間古廟一頭陀(指葉帥自己)。如有假日歸來看,你的窩兒照樣呵!
葉帥來到會議室,親切地與大家打招呼。他全神貫注地聽取大家匯報,邊聽邊插話,時而拿起筆來記點什么。在匯報中,與會同志都認為,1964年全軍的形勢是近些年來最好的一年,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郭興福教學法”的開展,推動了全軍的大練兵、大比武運動,部隊的技術、戰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二是“學習雷鋒運動”的開展,增強了廣大指戰員學習毛澤東著作的積極性,部隊的政治素質有了進一步提升。
說到部隊的訓練和戰備情況,葉帥是非常熟悉的,因為他是當時軍委分管全軍軍事訓練和院校教育工作的主要領導人,也是推廣“郭興福教學法”的倡導者和組織者,做了大量工作。郭興福,山東省鄒平縣人,1930年2月出生,1948年9月入伍,1958年自福州軍區步兵學校畢業后任十二軍三十四師一〇〇團二連副連長。在訓練中,他把練技術、練戰術和做思想工作結合起來,總結了一套從實戰出發,從難從嚴的教學方法,后來被命名為“郭興福教學法”。1963年12月24日,葉帥專程到南京軍區參加現場會,觀看了郭興福任教的單兵戰術作業。12月27日,葉帥向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呈送報告,建議在全軍推廣郭興福的教學方法。毛澤東在報告中“一個個都像小老虎一樣”的描述下面,劃了一道鮮明的紅杠,說“這一條我最感興趣”;看到“郭興福教學法繼承了我軍傳統的練兵方法”這一句時,又寫下批示:“不僅是繼承,而且有發展”。他還贊揚說,“葉帥找到了一個好方法”。1964年1月3日,中央軍委轉發了葉劍英的報告,號召全軍立即行動起來,掀起一場學習郭興福教學方法的運動。2月,南京軍區領導機關授予郭興福“優秀教練員”稱號。

1963年12月,葉劍英在南京軍區觀看郭興福教學法表演后同郭興福握手
1964年4月中旬,中央軍委決定在全軍進行一次全面的軍事訓練比武,并成立了全軍訓練比武籌備委員會,下達《中國人民解放軍1964年比武大會若干問題規定》,明確了比武的目的、規模、內容、項目、評選原則和獎勵辦法。根據中央軍委的決定,5月15日,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發出《關于全軍進行比武問題的通知》。各部隊迅即開始積極備戰,各種軍事訓練評比競賽活動廣泛展開,訓練場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龍騰虎躍局面。
在此期間,葉帥深入部隊,苦心鉆研,指導全軍的群眾性練兵運動,并親自主持整理出《中國人民解放軍連隊基礎訓練方法二十條(草案)》。1964年5月7日,總參謀部、總政治部頒發全軍試行。為落實“二十條”,葉帥繼續到各部隊調查研究。5月26日、27日,觀看了北京軍區夜間訓練“尖子分隊”的表演,并接見表演分隊的干部,強調“一定要訓練部隊能打近戰,善打夜戰,相信自己手中的武器,不怕敵人的核彈”。5月28日,葉帥觀看了北京部隊參謀標圖業務表演,當即歸納提出參謀人員應達到“六會”的標準:會畫、會寫、會傳、會讀、會記、會算。無論在什么年代,這六條都應當被視為是參謀人員應具備的基本功。
正當各部隊為全軍大比武積極作準備之際,6月初的一天,毛澤東在一份全軍比武情況簡報上批示:“此等好事,能不能讓我也看看。”毛澤東要親自視察比武表演,給予參演分隊官兵以極大的鼓舞。6月15日下午和晚上,在葉劍英的陪同下,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董必武、陳毅、賀龍、羅瑞卿等,以及在北京出席中央工作會議的各地領導人,在西郊射擊場等場地觀看北京部隊、濟南部隊“尖子分隊”和民兵的射擊、部隊的捕俘等匯報表演。一項項精彩的軍事技能表演開始后,毛澤東等領導人時而聚精會神地凝目注視,時而興奮地鼓起掌來。在觀看射擊表演后,毛澤東興致勃勃地端起神槍手宋世哲的56式半自動步槍,仔細地察看,又舉槍做了瞄準動作。在擒拿格斗分隊表演間歇,毛澤東又走下主席臺來到表演現場,對著沙袋上蔣介石的漫畫像打了幾下,詼諧地說:“啊,老朋友,久違了!我也來打你幾拳。”緊張的比武場頓時響起一片歡樂的笑聲。這一歷史性場面,體現了毛澤東對大練兵、大比武活動的關懷和勉勵,令在場參加表演的官兵精神振奮不已。CE3C2798-607E-4CAB-BC54-ADCB50BA3773

1964年6月,在人民解放軍開展全軍大比武活動中,毛澤東觀看國產半自動步槍
16日下午,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先后在十三陵水庫、羊坊觀看包括反空降、設置水陸障礙以及炮兵和坦克部隊的表演。毛澤東看表演之前在水庫游泳,看表演后在十三陵水庫管理處大樓,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中央局第一書記會議,對部隊通過大練兵、大比武取得的成績表示十分滿意,要求各級黨委不能光議政,不議軍,都要抓軍事工作,并指示要在全軍搞好普及訓練“尖子”的工作。
葉帥遵照毛澤東的指示,立即向全軍提出當前軍事訓練工作的意見,指出:“今后軍事工作的中心任務是全面落實毛主席的指示,狠抓普及。”并對普及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他對大比武中出現的錦標主義、搞花架子、弄虛作假等偏向,多次提出批評,責令及時糾正。
葉帥全局在胸,對情況了如指掌。大家的匯報,不僅使他了解到更多的具體事例,更重要的是他堅信推廣“郭興福教學法”、開展大比武活動,對提高部隊的戰斗力是極其重要的。他不但關心部隊的戰備訓練、政治工作情況,對于一些具體問題也十分認真對待。我印象深的一個細節是,到東北地區調研的同志匯報說,遼東半島某邊防團一個哨所,崗樓里玻璃打壞了,一直沒有配上,冬天里戰士們苦不堪言。葉帥聽了以后很不高興,立即站起身來,讓工作人員拿著手電,在墻上掛的地圖上找到該團部署的位置,邊看邊不滿地說,這算什么問題啊,為什么不解決?并指示秘書立即給當地駐軍有關領導機關打了電話。
最后,葉帥將大家的匯報作了概括,講了一段具有深刻意義的話。大意是,我們軍隊政治上是很強的,再把近戰、夜戰的技術、戰術搞活了,真正能過硬,我們就如虎添翼,無敵于天下,就有勝利的把握。葉帥在這里用“如虎添翼”作評語,強調的是通過教育訓練,把人和武器有機結合起來,著眼于提高部隊整體戰斗力。匯報會結束后,我奉命將會議情況和葉帥的指示整理成文,編了一期《政治工作簡報》,發給各軍兵種、各大軍區。這次匯報會已過去50多年了,葉帥“如虎添翼”的評說,我仍然記憶猶新,因為這一段話,永遠都是我們觀察和檢驗部隊戰斗力的根本標準。
據《葉劍英年譜》記載,時隔不久,當年11月28日,葉帥在全軍軍訓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對“如虎添翼”作了進一步闡述。他一方面指出,軍隊要訓練的首先是政治而不是戰術、技術。槍桿子究竟為誰服務,這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如果軍隊不置于黨的絕對領導之下,那樣的軍隊是很危險的,它可以為這個階級服務,也可以為另一個階級服務。另一方面,他又從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意義的視角指出,原子彈爆炸不僅政治威力很大,同時在軍事上也使我們的國防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大大提高了我們的國防力量。他強調,要加強戰備訓練,特別要把研究原子、導彈等條件下的作戰與訓練問題進一步落實。

1964年8月, 葉劍英(右)在全軍炮兵比武大會上觀看實彈射擊
1964年大比武、大練兵運動,取得很大的成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1月10日,中央軍委向毛澤東并中共中央報告說,全軍比武是在18個區域舉行的。除海軍比武在當月進行外,其他各軍兵種的比武從7月16日開始,至8月23日結束。參加比武的共13700余人,軍內參觀人員4.5萬余人,地方參觀人員4.2萬余人。獲獎單位1212個,獲獎個人2257名。評出集體一等尖子289個,個人一等尖子545人。比武大會的特點是:用毛澤東思想解決問題;既比技術、戰術,又比思想、作風;既比武,又比文,比武不忘戰備;既結合自己的任務和特點,又有發展創造;夜間課目比重大,成績好;水上項目豐富多彩。
通過比武和交流經驗,部隊訓練成績大幅度上升,許多訓練課目達到或超過規定的優秀標準。大比武推動了全軍“比、學、趕、幫、超”的群眾性練兵活動,造就了具有良好軍政素質的大批人才,成為國家和軍隊建設的骨干。大比武有力地促進了軍事訓練工作的深入發展,帶動了群眾自覺地愛軍習武、研究技術戰術難點,對提高部隊戰斗力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責任編輯 黃艷)CE3C2798-607E-4CAB-BC54-ADCB50BA3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