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飛
在吉林有這樣一位中醫兒科大夫,他年屆耄耋,卻數十年如一日站立著為小患者治病療疾,經他治療的患兒多達幾十萬人。他是我國中醫兒科領域的學術泰斗、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終身教授,也是人們贊不絕口的“小兒王”,他就是國醫大師王烈。
王烈是遼寧人,兒時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從小便向往治病救人的醫生職業。1947年,他參軍并被派入遼南建國學院,后進入遼寧省醫科學校學習。1949年畢業后,他于遼東省立醫院從事兒科醫療工作并成為科室負責人。1953年,他被選派到哈爾濱醫科大學攻讀兒科。1954年畢業后,他被分配至長春第一汽車廠職工醫院從事醫療工作,并主持兒科工作,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在這以前,王烈學的一直都是西醫,不過,偶然一次機會他翻看到中醫兒科的書籍,書里記載的兒科病案一下子就吸引了王烈的注意。“那不正和我治過的患兒類似嗎?”王烈心說。中醫竟然能有如此療效?帶著期待,也帶著好奇,王烈開始自學起了中醫書籍,但是沒有人“帶路”,中醫學習之路依舊很迷茫。不過,幸運很快就降臨了。1958年,王烈有幸被選為“全國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的學員,這可正好滿足了王烈對中醫知識的渴望。學習期間,他遵從“一信、二學、三研究”之準則,潛心覓古,凝志探今,備考先賢之論,博采有驗之方,學業日臻向上,這3年的中醫學習也為他之后的學術思想形成與建立,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由于學習期間成績優異,王烈1961年畢業后獲得衛生部(原)嘉獎,后調轉至長春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工作,同年擔任綜合教研室秘書,1963年開始擔當首任中西醫結合兒科主任、教研室主任。作為科室負責人,他堅持突出中醫特色與優勢,勵精圖治,從建科之初的單個門診到成立住院病房,直至2016年5月成立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兒童診療中心,科室逐漸發展壯大。
兒科,是一個醫院最繁忙的地方。焦急的家長、號啕大哭的孩童,讓很多兒科醫生很頭痛。但是王烈面對患兒,卻有自己的訣竅。
小兒患者表達差,臨床診療大多需要醫生通過望、聞、摸等方法從客觀上去收集資料,把握病情。臨床中小兒咳嗽患者非常多,四診合參最為準確,但部分患者年齡偏小,不會言語,尤其是外地甚至國外的患兒,因距離遙遠,診療不便。王烈結合多年臨床經驗及臨床研究,自創“聞聲辨咳一指診法”,尤在聞聲上下功夫,通過聽小兒咳嗽的聲音,來辨別內咳、外咳、寒咳、熱咳、虛咳、實咳等,根據咳聲立法用方,治療小兒肺系咳嗽疾病效果顯著。王烈說:“給孩子看病,需要精深的鉆研,才能看得準,讓孩子少遭罪。”
為了讓更多兒科醫生可以從自己的臨床經驗中獲得啟發,王烈將自己數十年的病案和診療思路總結成了嬰童系列叢書9部,包括《嬰童醫論》《嬰童肺論》《嬰童哮論》《嬰童病案》《嬰童哮喘防治詮論》《嬰童醫鑒》《嬰童翼集》《嬰童卮話》和《嬰童側戢》。《嬰童肺論》是當今中醫論述小兒肺系疾病防治的第一部著作,而最有代表性的專著是《嬰童哮論》,是古今中醫論述小兒哮喘病的第一部專著,首次提出了“精治細防小兒哮喘”的學術觀點。精治,是針對醫生的要求。臨床醫生應做到精心、精細、精致,備考先賢理論,詳查經驗之方,結合患兒實際,擬定方藥,靈活應用,治療和預防兼顧。細防,是對患兒及家長的要求。哮喘病因繁多而復雜,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應加強調護,細心預防,尤其是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

此外,他還協編、參編《中醫兒科學》《實用中醫兒科學》等多部著作,評審科研成果十多項,在省級以上期刊發表或指導學生撰寫學術論文二百多篇。而真正讓王烈名聲大噪的,是他發現了白屈菜在治療咳嗽中的巨大功效,并成功運用在臨床中,研發出多種制劑,拯救了無數孩子的生命。
從醫六十多載,王烈對孩子們的感情日積月累,越發深厚。他說,對孩子的感情也是醫術的一部分。“為醫者,首講德,無德之醫必為名利所困,為害不淺。什么叫德?就是把這個孩子看成我的孩子。”有的患兒對聽診器十分抵觸,王烈總是溫和地用雙手握住孩子的手腕,細細感觸患兒的脈搏,比較左右手的脈象。這么做,總能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讓孩子快速安靜下來。
王烈崇尚儉樸,始終把患者放在第一位,常常不計名利和個人得失。在他看來,“一個人的心態平和非常重要,順其自然、無欲無求才能過得輕松和健康,而這也是最好的養生方法”。他為人隨和,從來不因外界事物大喜或大怒。他認為,心情好,身體自然就好。調整好心態,保持心理健康,才能不斷提高生活質量。王烈也常叮囑身邊的人,少著急、少生氣,保持心情愉悅,懷揣一顆平常心,用與世無爭的態度去處世。不去追名逐利,才不會被名利所困而患得患失。
那么,如何擁有平和的心態和怡然的生活呢?王老向我們提到了幾個簡便易行的心理調節方法,即常笑、散步、家庭和睦、賞樂。王烈還喜歡養花,而且不同時期養不同的花,過去養三角梅、菊花、君子蘭,現在養扶桑花。在忙碌的臨床、科研、教學工作之余,他常流連忘返于自己精心栽培的花花草草之中。掰枯葉、整造型、修枝條、拍花朵、施肥除蟲,瞬間心靜、心凈、心安。王烈說,花草是美的象征,以眼賞花是用心靈的窗戶進行心理按摩的好方法。置身花木之中,以花為伴,與花交友,頓使人心舒氣爽,忘卻心中不快,仿佛自己的心中也會開出五彩鮮花來。
如今,雖然已92歲高齡,但王老仍舊活躍在臨床、科研和教學的第一線,不僅堅持出門診、帶學生,還著書立說,不吝將自己從醫那么多年的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傾囊相授分享給同行和弟子。王烈說:“只要我的身體條件允許,那就堅持再好好多干些年。”
養生方面,王烈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王烈的一日三餐,雖然簡單,但營養配置均衡。他認為,人體最重要的物質基礎是精、氣、神。機體營養充盛,則精氣充足,神自健旺。合理攝取食物,補充營養,以補益精氣,通過飲食調配,可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頗,從而增進機體健康、抗衰延壽。食物的味道各有不同,對臟腑的營養作用也有所側重。如《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中就有“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腎,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的記載。此外,食物對人體的營養作用,還表現在其對人體臟腑、經絡、部位的選擇性上,即通常所說的“歸經”問題。如茶入肝經,梨入肺經,粳米入脾、胃經,黑豆入腎經等,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宜的飲食,對人的營養作用更為明顯。
除此之外,王烈還有一個養生訣竅是站立診病。王烈說,因為患者量大,為了方便患者,所以決定變坐診為立診,如今這個工作方式已堅持27年。“站立診病,并非一動不動,診療過程中,腰腿不斷活動,這是立診的益處。”王烈如是說。多年來,他總結了立診的好處:一防頸椎病,現代人用手機多,低頭久,頸椎少動,就容易犯頸椎病。二防心病,心者主血脈藏神,動靜結合利于心,而久坐則氣血不暢,易發冠心病。三防前列腺病,久坐氣血失和,對老年人可謂雪上加霜;四防腸癰,凡久坐之人,肛腸氣血不暢,成瘀致病。五防癌癥,癌癥見于人體各部,病由毒結氣血,久坐氣血傷,對癌病發生必將起到推波助瀾作用。王烈感慨道:“選擇站立診病原本是為了長期、更好地服務患者,也是順其自然而生出的方式。沒想到,立診的方式促進了身體健康。”
17歲學醫,31歲調入長春中醫學院(長春中醫藥大學前身),王烈自此開始從事兒科的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他說:“用一輩子守護孩子的健康,挺好!”
(編輯? ? 王幸)0AAEA2FE-AD27-47AE-966A-136C69E0F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