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浙江省桐廬縣東南部、富春江南岸,是江南山水的典型,總面積700公頃,平均海拔600米。大奇山又稱“寨基山”,史稱“江南第一名山”,境內山巒疊翠、峽谷幽深、濃蔭蔽日、溪水潺潺,又有茂林修竹和平疇沃野相映帶,生長著近千種植物,130多種動物,森林覆蓋率高達96%。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素有“天然氧吧、休閑天堂”之美譽,更入選了“浙江省生態文化基地”“浙江最美森林”“浙江省十大休閑基地”等行列。
五年究竟算不算是一個漫長的時光,這得由她們雙方在自己的內心中估算,人生有多少個五年是可以計數的。兩個人戀愛了五年還不能夠結婚,還整日喋喋不休的爭來吵去,就都累了,更覺得沒有意思了。
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內設有森林生態文化中心,經常開展以“森林文化”為主題的講座、展覽、采風等活動。公園內瘋狂螞蟻森林探險基地為青少年提供了體能拓展訓練平臺。公園內植物資源豐富,懸掛有300多塊樹種識別牌,還建設有桐君名樹園、友好示范林等,有助于青少年實地觀察的同時進行科普學習。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是杭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桐廬縣森林生態科普教育基地。
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依托自身資源優勢,積極探索自然教育工作,開展了類型豐富、面向社會大眾,特別是青少年的自然教育活動,產生了深遠的社會影響。
目前開發的研學項目有參觀森林生態文化中心、上自然教育課、制作昆蟲植物標本、瘋狂螞蟻森林探險等。這些課程以“走進森林,探究自然”為理念,讓孩子們通過觀察自然、知識科普、親自體驗,探究大自然的秘密,認識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學習保護生態的基本方法。
森林生態文化中心內設置有數年輪知樹齡、鏡筒看世界、聆聽森林的聲音、探究土壤的奧秘、辨識動物腳印、水土流失與保護、認識生物鏈、動植物區分等8個教學點。這些教學抓住6—17歲孩子可塑造期的機會窗口,讓孩子們通過視覺、嗅覺、觸覺、聽覺等感官來感知周圍的一切,認識自然、融入自然,學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正確做法,培養孩子熱愛自然、開心快樂的人格。
在試運營階段,養護站在日常巡查中,發現季家坡隧道YK14+290附近,路面中央有縱向裂縫。原建設施工單位采取注漿施工處理。
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開展了“走進森林公園、尋找古樹名木”等活動,通過知識講解、自然游戲、自然筆記等活動形式帶領4—17歲少年兒童認識常見樹木,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
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自然教育自2011年開辦以來,已陸續接待100多批次、累計1萬多名學生前來體驗學習。學習體驗項目課程深受老師和同學們的歡迎,許多班級多次來大奇山游學探研,甚至還吸引了杭州、上海等地學生前來。


瘋狂螞蟻森林探險是按照歐洲標準設計并建造的原生態健康項目,在這里,青少年可以體驗過吊橋、爬繩梯、穿越障礙、高空滑索等項目,這些項目既鍛煉了青少年的膽量,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又在歡樂氣氛中增強集體向心力和團隊合作意識。
桐君名樹園內種植有浙江楠、紅豆杉、櫸樹等珍貴樹種30余種,為青少年提供了認識樹種、觀察植物的良好平臺。孩子們在名樹園里采集標本,認真觀察樹木的葉子、花、果實,并記錄在本子上,再聆聽老師的講解,更加易學好懂。
桑塔亞那有言:“生和死是無法挽回的,唯有享受其間的一段時光。死亡的黑暗背景對托出生命的光彩。”臨終關懷事業作為崇高的“晚霞工程”,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病人和家屬的負擔,更重要的是,它體現了對人的尊嚴的維護,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需要,而我們相信,中小城市的臨終關懷事業即使正在遭受重重阻礙,仍具有光明的發展前景,必定會在逐步的探索中取得長足進步。
樹種識別講解包括認識樹的結構和不同點,如認識樹的外形、樹干的花紋、樹葉的形狀等。在活動中通過老師的講解及掛在樹上的樹種牌,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每棵樹,達到認識不同樹種的目的,對位置較遠的樹則通過望遠鏡進行識別,在辨識不同樹種的同時,尋找古樹。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樹木眾多,綠樹成蔭,其中散落著8株古樹,7株為香樟、1株為馬尾松,有較好的自然條件。
青少年還可以在瘋狂螞蟻森林探險基地進行游戲。學生分組進行比賽體驗,穿戴好安全防護設備后依次體驗鸚鵡通道、過吊橋、飛狐滑索、叢林絕壁、木棍蕩漾等項目,讓學生在快樂游戲的同時,鍛煉膽量,增強意志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此外,在大奇山自然教育基地,學生還能參觀森林生態文化中心,觀看古樹名木主題的書法作品展,從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