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陳珂
日前,《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公布,明確了七方面21項舉措,旨在錨定到2030年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的目標,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這是有關新能源發展的又一重磅文件,讓我們一起來關注。
近年來,我國以風電、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發展成效顯著,裝機規模穩居全球首位,發電量占比穩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已基本進入平價無補貼發展的新階段。來自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約7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29%。陸上風電、光伏發電成本快速下降,截至2021年底,二者平均度電成本較2012年分別下降48%和70%。但是,新能源開發利用仍存在電力系統對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網和消納的適應性不足、土地資源約束明顯等制約因素。
對此,《實施方案》在創新開發利用模式、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引導產業健康發展、保障合理空間需求、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效益、完善財政金融政策七個方面完善政策措施,重點解決新能源“立”的問題,更好發揮新能源在能源保供增供方面的作用,為我國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奠定堅實的新能源發展基礎。


與傳統能源相比,新能源能量密度較低,占地面積大。隨著新能源規??焖贁U大,土地資源已經成為影響新能源發展的重要因素。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曾就相關問題呼吁破解障礙?!秾嵤┓桨浮愤M一步強化新能源發展用地用海保障,通過明確用地管理政策、規范稅費征收、提高空間資源利用率、推廣生態修復類新能源項目等措施,推動解決制約新能源行業發展的用地困境。
《實施方案》還提出,大力推廣生態修復類新能源項目,支持在石漠化、荒漠化土地以及采煤沉陷區等礦區開展具有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效益的新能源項目。
《實施方案》堅持統籌新能源開發和利用,堅持分布式和集中式并舉,突出模式和制度創新,在四個方面提出了新能源開發利用的舉措,推動全民參與和共享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