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報道》記者 徐豪

5月9日,江蘇徐工集團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的產品調試場。
雖然已經進入夏季,但制造業正在“越冬”。
“你們記者認識的人多,能不能給我介紹點投資人?”5月以來,《中國報道》記者在采訪中,遇到不止一位制造業小微企業負責人這樣頗為辛酸地說。在多重壓力疊加下,很多制造業小微企業已經“快撐不下去了”。
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這一宏觀經濟的前瞻性指標也直觀體現了這一困境。3—5月,PMI分別為49.5%、47.4%、49.6%,均在榮枯線以下。PMI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PMI高于50%時,反映制造業經濟擴張;低于50%,則反映制造業經濟收縮。
5月25日,國務院召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李克強總理在會上指出,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來,就業、工業生產、用電貨運等指標明顯走低,困難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嚴重沖擊時還大。
在這種背景下,生產、經營、研發周期都具有特殊性的制造業受到沖擊尤為明顯。制造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支撐,也是托住就業基本盤、邁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的重要抓手。黨中央明確要求,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保住制造業,一定程度上就是保經濟大盤的穩定和安全。
“我們海外市場主要從上海出貨,四五月份基本都出不去,沒法交付訂單,資金就無法回籠,而且客戶也來不了,無法進行考察、接待,這是一個現實問題。”5月中旬,一家大型機械制造企業某海外公司總經理這樣告訴《中國報道》記者。
今年3月中下旬以來,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多地暴發。長三角、吉林、河南、陜西等地疫情防控舉措升級,造成貨運物流不暢,一些生活、生產物資被堵在路上。
位于長三角的一家電子設備制造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講述了一個運輸“事故”。4月1日,其公司從中部某省運送幾噸原料物資到東部某省,經過8天之后,貨車終于到了東部某省境內,但由于一路層層關卡,途經地市疫情比較嚴重,又面臨嚴格的防控政策,“司機嚇跑了”,把貨卸在馬路邊上,找了個人臨時看管。但公司所在地市與貨物所在地市當時按照政策不能互通貨車,只能在兩邊各找一個貨車司機,在兩市交界處再進行交接。
“對于我們這樣的企業來說,還是有一定能力去應對,咬咬牙克服過去,因為我們的大市場還在呢。但對很多低端產業鏈的制造業來說,他們就承受不了了。”該企業負責人向《中國報道》記者表示,“如果這樣折騰一下客戶,尤其是外貿客戶,那很可能就要失去這個客戶了。而且延期交貨,在外貿單中還會面臨巨額罰款?!?/p>
前述海外公司總經理也表示,如果較長時間不能交貨,會影響到客戶的穩定性,“我們也在考慮把供貨倉設立在海外,就是為了解決供貨的問題。但成本會不會上升?我們還在測算,如果成本上升但可以帶來更大的收益,也是值得投入的,就是用利潤換取空間。”
在東北的一家高科技制造業企業高管提出了另一個問題:對于很多制造業尤其是電子科技類制造業來說,更擔心影響到供應鏈,如果“斷鏈”的話會對整個經濟社會造成影響。
“現在經常面臨區域封控,很多企業拿不到研發和生產原料,就沒法組織生產,轉化不了產值,不能進行銷售,就拖欠訂單,如果達到一定峰值的時候就會‘斷鏈’,在整個產業鏈中就沒法進行‘配套’了。我了解到,長三角、珠三角很多企業已經存在這個問題了?!彼嬖V《中國報道》記者。
4月中旬,《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于切實做好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工作的通知》發布,其中提出七條貨運物流保通保暢政策措施,被業內稱為“國七條”。“國七條”下發后,不少物流公司、司機表示確實暢通了不少。
但“政策變化性大”,很多人還是擔心“堵在路上”。
有人預測,疫情反復的情況下,制造業會迎來一波“倒閉潮”。從制造業特點來看,場地租金、工人工資、研發成本、原材料成本等都是硬成本;同時,資金壓力巨大,收不回賬、出不了貨、融不了資,也是經常遇到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產業鏈斷裂、需求萎縮,是不可承受之重。

2021年5月—2022年5月PMI指數(%)

5月24日,工人在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裝車間進行重型卡車裝配。
一家國有制造業企業的相關業務負責人研究行業報告發現,其所在的行業集中度在進一步提高?!斑@其實反映的是,很多小企業處境更加艱難,甚至很多小企業真的撐不下去被‘消滅了’,所以排在行業前幾名的公司市場份額越來越大?!彼颉吨袊鴪蟮馈酚浾哌M一步解釋說,小微企業的承壓能力弱,產品線相對單一,如果遇到外部風險或者行業波動,就沒有什么抗風險能力,“這確實很殘酷”。
5月下旬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密集出臺了穩經濟的政策措施。
前述科技制造業企業高管表示,對很多中小企業來說,最緊迫的就是“錢”的問題,“但這有點無解”?!般y行也有資金鏈,不可能無底線地去降息,降息就相當于給企業錢,這也有一個閾值,一旦過多,金融系統就會存在大問題?!彼麑Α吨袊鴪蟮馈酚浾弑硎荆翱陀^上,扶持政策會有資金分配落地不平均的情況,這就需要政府加強調控?!?/p>
“對制造業來說,明年是最困難的,今年因為有既有的業務去保證,都有2021年下半年或者2022年上半年積攢的合同,還可撐一段時間。但是如果產業鏈保不住、行業不景氣,大家各方面都悲觀、不積極主動,就很難想象明年的場景?!彼硎?,對于大公司來說,有天然的優勢,現金流多,銀行也愿意貸款,基本上可以過“寒冬”,但中小企業就很難挺過去。
前述電子設備制造企業負責人對《中國報道》記者表示,整體上看,近幾年制造業面臨一些挑戰,一方面,因為產業鏈國際分工,加之疫情影響,一些制造業都轉移到東南亞了,雖然是低端產業鏈的,但量還是非常大的;另一方面,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加之制造業市場轉移,讓很多投資平臺也都隨之轉移了。
“從前我們一直對中國制造業信心滿滿,因為中國制造業是全球制造業體系里供應鏈最完整的,從低端到高端都有,可以滿足全產業鏈的需求。所以我們從來都不把美國搞貿易戰當成一個問題,就因為我們在中國制造業完整的體系里面。”該負責人表示。
“對于企業來說,政策是一時的,更重要的是要讓企業有信心,保持信心最為重要?!痹撠撠熑苏f,企業更希望看到政策的穩定性和透明性,企業家有了信心、市場有了信心,就能克服困難,“2020年初的時候,那么困難的情況下,大家都沒有氣餒,因為大家相信未來可以好起來?!?/p>
雖然處在長三角,但這次疫情沒有對悅虎晶芯電路(蘇州)股份有限公司造成太大的沖擊。
“我們公司在去年做了一個轉型,轉向半導體封裝產業,今年我們也進入了三星和索爾半導體的供應鏈,成為他們的一級供應商?!睈偦⒕靖倍麻L汪源告訴《中國報道》記者,“我們現在直接面向國際市場,所以這次整體上受到的影響有限,當然也存在物料跟不上、客戶過不來、發貨困難的情況。”
在大連達利凱普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國興看來,目前的困境也在倒逼制造業加大研發投入?!捌髽I為了保證產業鏈、供應鏈,可能會在不同區域設立研發中心,增加的研發投入會更多,備份供應鏈,促進產品升級,研發具有前瞻性、專業性和聚焦性的產品。”
制造業“越冬”的背后,是一個更大的課題。

5月2日,在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一紡織企業生產車間,工人正在趕制訂單。
從宏觀層面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的情況下,全球產業鏈面臨重構,中國制造業發展也會有一個新格局的呈現。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表示,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霸權主義來勢兇猛,全球化遭遇了強勢逆流,造成全球產業分工的內向化趨勢,全球產業鏈面臨重構的巨大風險。
“中國制造業現在一個最基本的特征,我們經常提的一個詞叫‘大而不強’?!秉S群慧告訴《中國報道》記者,全球產業鏈正在重構,加快構建新能源格局,提升產業基礎,包括解決“卡脖子”工序核心技術已經是非常關鍵的問題。
黃群慧表示,構建中國制造業發展新格局,要著力構建一個圍繞著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提升的創新生態,核心是科技創新,創新鏈加上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形成一個創新生態的完善;要實施產業基礎再造,補齊工業“四基”短板,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同時,要發揮競爭政策,實際上很多顛覆性技術的產生,主要是在一個好的產業基礎競爭政策框架下,需要有很多中小企業發揮作用。中小企業在競爭中會死亡一批,但同樣由于競爭政策的促進,會產生一批顛覆性技術。”黃群慧指出,在形成制造業的新發展格局過程中,關鍵是怎么能夠促進中國的企業從低附加值環節向高附加值環節拓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