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壽喜

朋友韋杰年初購得一套商品房,因是頂層,所以價位相對較低。房產商保證頂層三十年不漏雨,這讓韋杰吃了一顆定心丸。稍做裝修,韋杰就住進去了。
我去祝賀時,感覺房間里空氣清新,陽光充足,禁不住夸了幾句。但我對他的裝修略有微詞,認為房頂既然不漏,就應該吊一下頂,做個隔熱層,這樣夏天就會涼快一些。我還說,具體怎樣裝修,我手頭有這方面的資料。
當時說這些話時,韋杰也沒十分在意,但有一天,他突然想起了我的“資料”,就打電話向我要。他在電話里急切地說:“頂層太熱了,我已決定重新裝修。你快把資料幫我送來吧。”其實,所謂的資料,就是我結合夏季氣候特點和自己的裝修經驗,參考一些專家的建議編寫的。既然韋杰提到了資料,那就給他吧。
拿到我的那篇短文,偉杰如獲至寶,竟大聲念了起來:“家住頂層,如何隔熱呢?首先可考慮在室外設置隔熱層。通風屋頂是最常見最實用的形式,既可防熱,也可防漏。通風屋頂?shù)淖饔迷硎窃谖蓓斣O置通風間隔層。這樣的設計一方面可利用通風間隔層的外層遮擋陽光,使屋頂變成兩次隔熱,避免太陽輻射熱直接作用在圍護結構上;另一方面利用風壓和熱壓的作用,尤其是自然通風,帶走夾層中的熱量,從而減少室外熱作用對室內的影響,使室內氣溫大大降低。此外,蓄水屋頂和植被屋頂也是比較理想的隔熱層。但設置這兩種隔熱層,投資較大,維護也較麻煩,普通家庭一般難以承受。”讀到這里,韋杰無奈地搖搖頭說:“這一點對我家也沒什么作用。我家是新房,左鄰右舍和房屋管理部門不會允許我如此施工。”
我點頭稱是:“這一條在城市居民樓頂上實施,確有困難,但對房產商是有參考作用的。農家自建房時,倘若如此施工,可謂事半功倍。”
“你文章中提出的第二點是室內設置隔熱層,這就很實用了。”韋杰說完,接著又念了起來,“居住頂層的人家在室內裝修時的吊頂工序中,要注意在屋頂設置實體材料隔熱層,利用屋頂材料層的熱阻和材料蓄熱來隔熱,可提高結構的熱惰性,從而使夏季屋內頂表面平均溫度降低及溫度波動范圍變小。為了提高材料層隔熱的能力,最好選用導熱系數(shù)和導溫系數(shù)都比較小的材料,同時還要注意材料層的排列。最好采用多層材料組合的吊頂,從而發(fā)揮各層材料的特性。如果這種復合結構的內側采用適當厚度的重質材料或用輕質材料夾芯,則更能提高其熱穩(wěn)定性。”我也笑著說:“我這一段落,就是專寫給你的。”
看韋杰念得辛苦,我也幫他讀了最后一段:“若想頂層不熱,也不可忽略‘小件布置的作用。這種旨在居室涼爽的布置,方法和方式都很多。一般來說,首先要為窗戶安個遮陽篷,這樣便能有效地將熱輻射擋在窗外,室內也會陰涼許多。其次,線條簡潔的家具會使房間清爽,玻璃制品和藤制品,會讓人產生涼快的質感。最后,選擇冷色調的藝術品裝飾居室,比如,在室內掛上一幅雪景、冰雕之類的攝影作品或畫作,借景渲染居室,也可產生涼爽感覺。當然,頂層陽光好、熱量足,利用這一條件,可以在室內、陽臺上養(yǎng)花種草,利用植物的色彩、形態(tài)、氣味營造空間的美感和涼爽的氛圍。”
“真不愧是個作家,想得就是周到。”韋杰對我豎起了大拇指。“放心,你裝修的時候,我會經常去看的。”我還給韋杰吃了一顆定心丸。
編輯|郭緒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