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碧華 劉利

2020年5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加快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選擇了120個縣及縣級市開展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工作。位于太湖西南岸,地處長三角中心腹地的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是其中之一。
兩年來,該縣抓住新一輪城鎮化發展機遇,以產業發展促進城鎮化,大力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加強城鄉建設和運維管理,城鎮品質不斷提升。
縣城城鎮化與縣域經濟發展,兩者關系緊密,相互促進。只有縣域經濟強大起來,才能更好推進城鎮化建設。
長興堅持工業立縣、工業強縣的發展路線,通過一系列舉措大力進行產業轉型升級。
一是不斷優化主導產業,打造“1+4+2”制造業現代產業體系。全力打造智能汽車標志性產業鏈,培育發展新能源、智能裝備、數字產業、生物醫藥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提檔升級現代紡織、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兩大傳統優勢產業,全力建設全國一流工業強縣。
二是整合全縣工業平臺,劃定全縣工業平臺邊界。邊界外亂鋪攤子的現象得到有效控制,縣域生產力布局得到優化。
三是平臺整合提升,以處在縣城中心城區的原國家級長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母體,整合原湖州南太湖產業集聚區長興分區和長興新能源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園,聯動循環經濟產業園(和平)和綠色制造產業園(煤山),完善構建“一核心兩分園”空間架構的新長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快建成智能汽車“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創成省級高新區,推動新能源小鎮進入全省特色小鎮“畝均效益”領跑者行列,打造國家級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
一系列舉措之下,取得顯著成效。2021年,長興縣GDP首次突破800億元大關,財政總收入達147億元。
在產業發展過程中,長興縣注重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5月20日,在人民日報社和中共浙江省委聯合主辦的扎實推動共同富裕高峰論壇上,長興縣委書記石一婷表示,唯有鳳凰涅槃,才能浴火重生。曾經的長興發展方式相對粗放,產業以建材、耐火材料等為主。這些年來,長興從蓄電池、耐火行業到紡織產業,堅持頻道不變、力度不減,“一年接著一年改、一行接著一行轉”,有效推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
石一婷說,長興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開展美麗家園建設、生態修復,環境面貌極大改善,投資吸引力越來越強。
近年,長興先后引進吉利乘用車、愛康太陽能等一批百億級項目,每年新引進、新開工、新竣工億元以上項目均在100個以上。
長興一方面多措并舉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著力補齊縣城公共服務短板。
在發展過程中,長興發現城市功能布局與設施配套不夠優化,城市風貌特色不夠突出,基礎設施不夠完善。
近年來,長興中心城區向北、向東、向南均有較快發展,城市規模持續擴大,但區塊之間缺乏有效統籌聯動機制,城市結構不優、功能互補性不強、配套設施滯后、城市品質有待提升等問題突出。城市級大型體育設施缺乏與社區級休閑健身設施不足并存,城市功能設施分布不均衡與利用不充分并存,且隨著城市中心城區不斷擴大,醫療、教育機構布局也有待調整和優化。
此外,城市分區風貌精細化管理有待提升強化,城市交通和市政基礎設施短板也亟須補齊。雉城街道多為老城區,老舊小區數量多,城市風貌整體平淡偏舊,亟待整治更新。畫溪街道以工業園區為主,且地處城鄉接合部,廠區和園中村混雜,整體風貌較差,需以城市設計為引領,加快修復提升城市環境風貌。
針對上述問題,長興通過規劃引領,不斷強化縣城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核心地位;項目支撐,全力補齊縣城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的短板弱項。
長興利用縣城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天然優勢,始終把縣城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和城鎮化發展的排頭兵。一是調整區域規劃,做大做強縣城城區;二是優化發展規劃,不斷完善城市功能。
長興堅持走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發展道路,將縣城打造成高水平發展的精致城市。縣城內擁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省級新能源小鎮等一批高規格產業發展平臺,天能、超威等行業龍頭企業總部均在縣城范圍內,縣城經濟實力強勁。同時,不斷推進公共服務發展水平,全面落實住宅小區配套建設幼兒園的要求,穩步推進學前教育設施提檔升級和教育質量提升。
作為全國綜合醫療改革示范縣,長興以縣域醫共體建設為抓手,全面構建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堅持問題導向,通過具體項目實施,長興不斷提高縣城城鎮化發展水平。考慮到縣城補短板的領域大多為公共領域,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的項目很少或者周期很長,絕大部分項目還是需要政府投資。
資金問題如何解決?長興給出的答案是,內外并舉,加大財政投入與大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一方面,縣政府每年安排各類政府性投資項目,排出項目清單,給予縣財政支持;另一方面,通過優質項目和先進工作,爭取國家和省級政策補助。同時,發揮杠桿作用,組建各類產業發展基金,吸引投資公司參與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