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軍 趙文君
在山西省的地圖上,地處晉西北一隅的岢嵐縣并不搶眼,卻恰似一顆動人的朱砂痣。藍天如洗,青山擁翠,碧水入廊,只一回眸,就令人魂牽夢繞。
近幾年,岢嵐縣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指引,全力推進大縣城核心功能區建設,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
岢嵐不僅展現出路暢、街凈、燈亮、水清、景美的城市新面貌,城鄉文明素質、文明程度、文化品位和群眾生活質量更是顯著提升。點滴變化匯聚大美圖景,岢嵐如一幅潑墨畫作在嵐山漪水間舒展開來。
2017年9月,岢嵐縣趙家洼村實現整村易地搬遷。據了解,岢嵐縣有117個村莊完成整村搬遷,搬進移民新村的百姓過上了“以前想都沒敢想”的新生活。
經過全縣干部群眾的真干、實干、硬干,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岢嵐成功甩掉貧困縣的沉重帽子。
近年來,經濟社會穩步發展,為岢嵐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奠定堅實基礎。該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致力于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不斷提升城市文明品質。
岢嵐以創建文明城市為指引,從人居環境改善到完善“三館一站”和村級文化服務中心基礎設施,從民生工程保障到文化惠民舉措落實,從城建基礎設施改善到環境衛生維護,城鄉面貌悄然改變。
“如今,無論在縣城還是周邊村鎮,道路越來越寬,花草越來越盛,風氣越來越好,城市越來越美。”當地居民告訴《民生周刊》記者,生活越來越舒心,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城鄉經濟社會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成果。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鮮亮的色彩。讓城市更文明,讓生活更美好,是岢嵐人走出貧困、邁向小康社會的共同追求。
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岢嵐縣委、縣政府的奮斗目標。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目標一出,全縣上下積極響應,黨員干部迎難而上,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全縣掀起“同創文明城市、共建美麗岢嵐”的熱潮。
岢嵐是源遠流長的歷史重鎮??h域內古跡遺址眾多,岢嵐古城在我國長城史、軍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岢嵐是養生福地。全境氣候涼爽、碧水藍天、生態良好,平均海拔1443米,年平均氣溫6.2℃,有天然氧吧之稱。境內河流較多,水資源豐富,是鄰近各縣中少有的富水縣。
近年來,岢嵐搶抓全省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戰略機遇,在文旅康養休閑區建設上求突破,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東風,大力培育文旅產業。
當地實施全域旅游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岢嵐古城、宋家溝景區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實施古城特色風貌整治、宋長城景區游客咨詢中心、宋長城景區空靈旅游線、宋長城博物館、吳家莊旅游基礎設施配套等項目。啟動岢嵐古城、宋長城4A級景區創建,積極探索活化運營的有效模式。
岢嵐縣街景。圖/吳杰強
岢嵐還充分發揮宋家溝、王家岔、陽坪等特色小鎮優勢,發展以民俗風情、休閑觀光、生態農業為主的鄉村旅游。2018年以來,岢嵐連續舉辦4屆“6·21鄉村文化旅游季”、農民豐收節等文化活動,參與群眾累計達到130萬人次,岢嵐也成了山西省文旅建設先進縣。
有“清涼山城,避暑勝地”美譽的岢嵐,已發展成為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獨具地方特色的養生福地和度假樂園,備受游客青睞。
岢嵐縣倚靠古城厚重歷史,以創建國家文明城市為指引,積極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當地圍繞新材料、煤化工、加工制造,主動對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發達地區招引項目。
截至目前,岢嵐縣先后開展線上線下推動、獎補激勵、培訓持證、托底安置援助等就業扶持行動,進行了11個工種勞動力技能培訓,持續提高參訓率、持證率和就業率。其中,完成企業自主培訓750人,普惠制技能培訓6298人。幫扶2674名搬遷人口就業,實現有勞動能力的搬遷戶至少一人穩定就業,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如今的岢嵐,加快融入晉北城鎮圈戰略布局,在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特色品質城上求突破。圍繞山西“一群兩區三圈”城鄉區域發展新布局,岢嵐抓住山西重點建設晉北城鎮圈重大部署和政策機遇,學習忻州中心城市產城融合發展經驗,立足岢嵐“歷史重鎮、清涼山城、養生福地”定位,持續加大城鄉環境治理和基礎設施配套力度。
岢嵐不斷夯實全國平安縣、國家衛生縣城、全國雙擁模范城等成果,拓展創成3個國家衛生鄉鎮、7個省級衛生鄉鎮、88個省級衛生村、5個省級美麗鄉村、3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和1個國家級旅游重點村成果,加快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級園林縣城創建工作,力求將岢嵐打造為晉西北獨具魅力的新型城鎮。
如今的岢嵐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城市基礎設施持續提升,政務服務不斷改善,為民、務實、服務的機關建設有效推進。市民文明素質大幅提升,社會文化環境不斷優化。
文明城市創建成為岢嵐持續發展的新引擎,岢嵐更加宜居宜業宜游,生活在這里的人們越來越有幸福感。對文明城市建設的熱忱與追求,煥發出這座城市奮發向上的精氣神,引領岢嵐走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