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離不開產業支撐。
饒河縣立足邊境縣實際,充分結合生態環境、區位優勢、資源稟賦、人文歷史等各項因素,實施以打造赫哲風情農旅文融合發展示范基地、東北黑蜂產業標準化示范基地、烏蘇里江優質魚養殖加工示范基地、優質農林產品產加銷一體化發展示范基地、龍東互市貿易示范窗口的“四基地一窗口”發展戰略,進一步強化產業支撐,探索一條產業先行、以產興城的邊疆城鎮化發展軌跡。
一是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走好農旅文融合產業發展之路。饒河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厚重。小南山遺址出土大量石器、玉器等文物,文明史綿延1.3萬余年,被稱為“阿速江畔金字塔、黑龍江的牛河梁”,是我國肅慎文化之源,被國家文物局列入“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饒河縣是抗聯第七軍主要戰斗的地方,涌現出陳榮久、李學福等抗聯英雄。地處“醉美331”公路重要節點,是全國首批命名9個天然氧吧之一,先后獲得國家生態示范縣、中國十佳宜居縣、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縣等榮譽稱號。
姜宇峰
四排赫哲族鄉是全國僅有的3個赫哲族鄉之一,經久傳唱南北的《烏蘇里船歌》誕生于此。得益于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生態資源及大眾旅游時代需求,依托赫哲民俗文化、抗聯和珍寶島紅色文化、船歌文化、玉文化,堅定“一點突破、一線拓展、西連東開、全域統籌”的農旅文融合發展總體思路,圍繞“一首歌、一個人、一條江、一座山、一邊城”的資源要素,積極打造全域化、多層級旅游目的地。
推進旅游和產業深度融合,重點培育發展“旅游+生態”“旅游+民俗”“旅游+現代農業”“旅游+文化”“旅游+康養”“旅游+研學”等新業態,打造祖國東部地區農旅文融合產業新范本。
二是合理保護利用唯一性物種資源,走好東北黑蜂特色產業發展之路。饒河縣是中國東北黑蜂的發源地。黑龍江省饒河東北黑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亞洲唯一的國家級蜂種保護區,區內不僅生態環境良好,蜜源植物豐富,而且三面環山一面環水,大部分地貌仍然保持原始狀態。
充分利用饒河東北黑蜂唯一性優勢,加強與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黑龍江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及行業內領軍企業的深入合作,建立標準化、數字化、智能化東北黑蜂養殖示范帶與產業帶,以科技賦能東北黑蜂養殖與蜂產品精深加工,打造示范蜂場20個,打造兩家以上數字化蜂產品加工車間,在蜜、膠、粉、漿四大系列產品基礎上,產業鏈條向飲品、醫用、日化用品延伸,推進與蜂療、康養、旅游融合發展,實現年產值2.5億元以上,逐步在國內外叫響“饒河東北黑蜂”產品品牌。
三是深度挖掘開發水產資源潛力,走好優質魚養殖加工產業發展之路。饒河縣境內有一江39河,水資源主體烏蘇里江水系是世界上公認沒有污染的河流之一,水域宜漁自然水面達12萬畝,水產資源可利用空間廣闊,自然水庫、池塘及泡沼水產養殖大多數仍處于“人放天養、自然增殖”的初級狀態,具備發展水產養殖業的基礎條件,且水產品品質優良,以“三花五羅”為代表的烏蘇里江魚品種豐富。
在水產品體系中,烏蘇里江魚是最高品質的代表。依托水資源寶庫、烏蘇里江優良的水質、豐富的淡水魚種類資源,著力構建優質魚養殖加工與儲運產業鏈,讓豐富的水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著力打造烏蘇里江優質魚養殖加工示范基地。
以黑龍江蕙銀源漁業有限公司、饒河縣伊瑪哈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為龍頭,已初步形成規模化、規范化養殖,帶動全縣水產養殖面積達到1.9萬畝,預計實現產量3500噸、產值7000萬元。
緊盯省東北全面振興“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鱘鰉魚、哲羅魚、細鱗冷水魚等發展機遇,全力打造“饒河好魚”品牌,擴大烏蘇里江優質魚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把漁業產業建成全縣新的經濟增長點,建成全市最優、省內知名的水產養殖示范區。
四是依托生態資源稟賦優勢,走好農林產品產加銷一體化發展之路。饒河縣林下資源富集,有紅松等木本植物20余種、灌木100余種、藥用植物300多種、山野菜20余種、食用菌10余種,薇菜、刺嫩芽、刺五加等林下山特產品加工初具規模,已成為農民重要增收來源。
立足饒河農林產品資源稟賦,充分發揮發展優勢,打造優質農林產品產加銷一體化發展示范基地。
大力發展稻米加工產業,依托150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重點扶持中順農業、茂泰米業、勝利米業、五星湖米業等縣域規上和臨規企業,預計全年加工50萬噸,提高“饒河大米”區域公共品牌市場占有率,同步拓展延伸稻米副產品產業鏈條。
大力發展鮮食玉米產業,選擇市場需求量大,經濟效益更高品種,計劃年生產加工能力超過1000萬棒。
大力發展綠色山林產品產業,系統挖掘山林產品資源,依托饒河縣寶馬山刺五加開發有限公司和森林河食用菌種植合作社,開發黑木耳、榛蘑、猴頭、薇菜、榛子、松子等山林產品,年銷售額突破3000萬元。
大力發展道地中草藥產業,加快建設嶺南村、青山村等中藥材示范及種苗基地,打造桔梗、刺五加等品種全省種植規模縣與示范縣。
堅持政府引導農林產品營銷推廣思路,逐步整合形成政府擔保背書、權威檢測認證、產品全程溯源、電商渠道管控、新品銷完停售、四項保險理賠等6項保障措施的營銷體系,從質量管控入手提升品牌價值。依托“澤饒臻選”自營電商平臺,打造農林產品全鏈條產加銷電商體系。
五是立足對俄邊境口岸城市的地緣優勢,走好互市貿易轉型升級發展之路。饒河地處黑龍江省東北部、烏蘇里江中下游,隔烏蘇里江與俄羅斯哈巴邊區比金市相望,邊境線長達128公里,是黑龍江省18個邊境縣之一。
饒河口岸是全年四季通關的國家一類客貨運輸口岸,是雙鴨山市唯一的外貿通道。饒河口岸與俄羅斯波克洛夫卡口岸相距僅760米,是運輸鮮活農副產品、輕紡產品、家用電器、生活日用品和其他系列生產加工產品的理想通道。
饒河作為雙鴨山市唯一的邊境縣,充分發揮地緣優勢、區位優勢作用,加快邊民互市貿易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模式,申請互市貿易區進口商品落地加工試點。
謀劃建設互貿商品落地加工園區和出口消費品加工園區,爭取在大豆、小麥、冰鮮水產品、中草藥等互貿商品落地加工方面實現新突破。開發互市貿易商品溯源認證系統,構建“全申報、全備案、可追溯”和“監測、調查、抽查、打假”四位一體的邊貿商品質量管理新模式。
帶動雙鴨山對俄經貿轉型升級戰略實施,打造全市中俄經貿合作的重要橋頭堡和集散地,積極主動融入黑瞎子島中俄國際合作示范區建設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