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曜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技能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出臺了系列政策文件,包括《關于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大力發展技工教育的意見》《技工教育“十四五”規劃》以及《推進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等,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并提出持續推進工學一體化教學改革,力爭到“十四五”末實現“百千萬”目標。
一、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是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內容
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是依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和技能人才培養標準,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將工作過程和學習過程融為一體,培育德技并修、技藝精湛的技能勞動者和能工巧匠的人才培養方式。目前,對于職業能力的內涵有不同的定義,其主流是指綜合職業能力,包括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專業能力和個性能力,其中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又稱為關鍵能力。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決定了學生的就業、未來的可持續性發展等。技工教育特別強調專業學習和關鍵能力發展的關聯性,從而創新地提出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促進技能人才的可持續發展。《實施方案》明確了“五個一體化”主要工作任務,其中包括開發工學一體化教學資源,而工作頁是滿足課程教學需要的教學資源包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開發工作頁是技工院校進行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實踐的重要工作內容。
二、基于職業能力培養進行工學一體化工作頁開發的關鍵要點
工作頁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材料,具有科學性、邏輯性和可持續發展性的特征。在應用過程中要契合學生的特征不斷進行更新。
(一)一本工作頁對應一門一體化課程
基于工作過程是一體化課程開發的重要基礎,應至少涉及三個方面,即流程的完整性、要素的全面性和包含“工作過程知識”。一般來說,完整的流程包含咨詢、計劃、決策、實施、評價和反饋;全面的要素至少包含工作對象、工作標準、任務情境、工具方法、勞動組織方式、工作人員分工及工作成果等;工作過程知識至少包括“做什么、怎么做和為什么這么做”三個維度。要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構建課程體系,體現的是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融通合一、專業學習和技能操作學做合一、能力培養和工作崗位對接合一的特點。所以,工學一體、能力本位、學生中心,從本質上解釋了技工教育的課程建設、培養目標和培養途徑問題。一體化課程作為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的課程,具有最小就業單元的特征,適合以單門課程為單位進行工作頁開發。
(二)以學習任務為“章”、以行動過程為“節”開發工作頁
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工學一體化課程體系,最終體現為能力的提升。每一個學習任務的完成,意味著學生具有能夠勝任這一工作任務的能力。所以,工學一體化工作頁的編寫邏輯將變為“工作任務—職業能力”,因此工作頁邏輯將按照工作流程來進行組織,完整的工作流程會組成一個真實的、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
工學結合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促進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發展。如何評價呢?能力的獲取是指學生能夠勝任相關工作,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去學習,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最終形成無意識學習,形成行為習慣。一般來說,教學目標最終要通過行為表現、成果呈現來實現。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的內化需要在行動中融合統一,所以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是進行工學一體化課程教學的主要教學模式。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借助于目標達成、成果展現等方式,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并結合未來的職業行動要素,讓學生在工作情境中完成個人知識體系的構建、應用和經驗的積累,從而實現知識技能的深度學習。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不僅對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有關鍵作用,而且對學生關鍵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有促進作用。只有在完整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下才有可能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基本特征是用“完整的行動模式”替代“部分行動模式”,教師遴選代表性工作任務,轉化合適的學習任務,使用工作頁等材料,幫助學生獲取知識,構建個體知識體系。基于基本特征描述的三個要素,完整的行動過程可以作為工作頁的“節”來進行開發和搭建。
(三)工作頁中學習情境構建質量是評價的重點內容
工學結合的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特別強調能力提升和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的有效學習是落實工學一體化工作、實現在“做中學、學中做”的重要保障。情境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小組之間相互協作學習的方法。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支持“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最終目的是完成意義建構,其底層邏輯也是建構主義理論。學生借助學習任務來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通過經歷工作過程獲得職業意識、工作方法和職業感悟,形成專業能力;通過合作學習學會交流、溝通、妥協等關鍵能力,兩者結合最終形成綜合職業能力。所以,建構學習情境,是讓學生在真實工作情境中,自覺、主動地去完成工作任務,這是一種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相統一的有效學習方法。要順利實現這一學習過程,需要進行學習任務的情境化設計,這將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內驅力,進一步理解工作價值。
(四)工作頁中設計自我評價來促進課堂教學
終身教育思想、能力本位思想以及個性主義思想已經成為現代世界主流教育思想。工作頁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材料,開發工作頁的核心目的是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工作體驗來獲得能力提升,將體驗轉化為經驗,實現行為的改變。所以,真正有意義的課堂學習,不僅要體現知識技能的增長,更要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念等方面形成內化,建立學生自己的認知體系。要讓學生在面對新的事物和行動方案時能夠自主進行決策、實施、評價、反思等,這樣才能對學生產生實際意義。因此,在工作頁的開發過程中一定要明確學習目標,把自我評價指標納入其中,以便更好地促進教學實施。
學生綜合職業能力測評具有對工作頁開發、教學開展的導向作用。按照“KOMET職業能力測評實例”,學生綜合職業能力模型可分為三個層次:功能性能力、過程性能力和設計能力。職業能力測評是設置與之相對應的評價考核指標,以規范和保障職業能力的培養。職業能力測評指標包含八個內容:直觀性、功能性、使用價值導向、經濟性、企業生產流程和工作過程導向、社會接受性、環保性和創新性。在工作頁開發過程中,基于評價導向、目標導向,要把職業能力測評指標的相關內容融入工作頁的引導問題中去。
三、工學一體化工作頁開發路徑探索
一體化教學是圍繞某一個具體的任務或者項目來組織學習,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注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而開展的教學。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實現能力的成長,即要從具備完成職業定向性任務、程序性任務能力向具備完成蘊含問題的特殊任務、無法預測結果的任務能力發展。所以,學生職業成長離不開工學一體化課程開發。
學習任務分析能夠明確工作流程,并且對知識點、技能點進行分析,對學生進行系統培養。一體化學習工作站中場地環境的職業氛圍及直觀可見的儀器設備、工量具、耗材以及工作頁中可視化、結構化的文字圖標描述,能夠強烈地讓學生感受到職業氛圍,起到潛移默化的職業素養熏陶作用。學習目標決定了學習內容,學情分析決定了引導性問題的設計技巧,通過綜合職業能力測評的評價導向來進行評價設計,有利于達到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的目標。
四、小結
由于技工教育工作頁需體現崗位知識技能與職業能力,在內容選取過程中,必然會出現教師難以講解、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要想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讓工作頁更好地發揮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融媒體、交互式、智能化數字教材工作頁的開發將是未來發展方向。“互聯網+工作頁”實現了工作頁的數字化,數字化最大的特征是即時性,也就是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內容的更新。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入,實現了工作頁的多樣化功能,有助于發揮工作頁對學生進行職業能力培養的作用。
(作者單位: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
出版集團有限公司)CB01F5E6-8224-48DA-B2C0-8B4DC33D85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