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旭 陳蓓
摘 要:本文的研究與探索,以企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依據教育學原理,研究在崗人員交互漸進式協同育人的新途徑與方法。重點研究線上理論教學、線下實踐學習的育人模式,從而探究企業人才培養的一般規律,找出培養員工的新途徑、新方法和新對策,通過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形成一種企業人員新型學徒制培養方案。
關鍵詞:在崗交互? ? 漸進式? ? 新型學徒制
課? ?題:本文系南通開放大學2020年校級重點課題“在崗交互漸進式新型學徒制研究——以上海振華重工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為例”(編號:2020-ZD-07)研究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教育上,就是始終要堅守人民至上的價值立場,要不斷滿足人民對更好教育的期待,使全體人民有更多教育獲得感,自身發展具有奉獻社會、造福人民的能力。
一、背景
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意義,要加快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水平,特別是要從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培養滿足企業發展所需人才的角度出發,擴大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
南通位于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區域,既是長三角一體化中心區的重點城市之一,也是上海大都市圈唯一的長三角以北城市。南通正奮力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具有較強區域影響力的創新之都,其2021年GDP已經達到了萬億。近幾年,南通引進了大量的“3+3”重點產業企業,這些企業需要大量的產業工人,因而對從業人員學歷提升有較大的需求。上海振華重工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是一家為總公司建造和安裝大型港口設備、工程船舶、大型金屬結構件及其部件、配件的公司。該公司有分包商42家,員工1800多人,學歷層次基本在大專以下。
二、現狀分析
(一)企業需求
隨著人力資源管理時代的到來,人才資源已經成為企業最為重要的戰略資源,人才在市場競爭中越來越具有決定性作用,所以企業對于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人才培養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已逐漸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是實施“人才強企”戰略、推動企業改革發展的一項核心工程,是促進企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途徑。
(二)員工實際
本文選取的研究對象是2020年9月份入學的上海振華重工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的154名員工,其中,男性142人,女性12人;20?29歲的僅占14%,30?39歲的占59%,40歲以上的占27%。全部人員都在普工、焊工、銑工、機床加工等一線裝備崗位工作,日常工作量較大。這些員工平均年齡為36.2歲,均為初中畢業,學習的專業為機電一體化。在日常的教學和實踐中存在如下問題:一是學習目標不明確,學員認為年齡大了,發展的空間有限,專業知識在企業中已經夠用了,導致了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二是信息化技術掌握程度不高,對于在手機上使用騰訊課堂、釘釘等軟件不熟悉,產生了懈怠情緒;三是由于實踐課程在白天,理論學習在晚上,但晚上往往會被其他事情所占用,導致出現學習時間得不到保障的問題。
三、模式創新
樹立以在崗職工為本的核心理念,從企業的需求出發,并以此為最高追求,做好頂層設計,設立適合企業發展需要的課程體系。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實踐與理論相結合、課件學習與集中答疑相結合的三結合學習模式;采用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為主的校企教學模式;通過改革課程考核模式,加強技能考核,注重考核的多樣性和過程性,采用“實踐成果+現場測試”的方式進行考核,以此來整體構建人才培養模式。
(一)教學形式的多樣化
結合疫情期間的教學方式,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實踐與理論相結合、課件學習與集中答疑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人才培養。公共基礎課程是通過線上進行教學的。筆者積極利用騰訊課堂、釘釘等教學軟件,同時為每個班都配備班主任,在課程開始之前提醒學員及時上課,統計上課的人數。若因個人特殊原因無法及時上直播課,班主任會在課后提醒學員通過回放方式補上。大部分學員都能按時完成課程的學習和作業,少部分學員在班主任的督促下也能及時補課完成相關任務。實踐課程是通過企業安排相關生產任務、現場操作的方式來完成的。
(二)課程設置的專業化
針對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展的需要,以企業為主,來制定符合企業發展的專業課程,將公共基礎理論課盡量縮減至三分之一。實踐教學內容充分與企業的實際相結合,以生產(加工、設計)過程為主線,分階段制定實踐教學內容,內容包括實訓大綱、實訓教材、實訓教學規范、實訓考核標準等。在生產中通過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實現學生精通工藝、完善施工、懂得數控、熟練操作的目標,從而制訂各階段實踐性教學總體計劃與要求。
(三)考核方式的靈活化
根據企業的實際,結合日常生產的需要,考核分為三大類。一是公共基礎課的考核,形式以談心談話、大作業、項目達標、作品分析為主。2020年和2021年的三個學期,考核情況較好,學員均能完成教學任務。二是專業課的考核,以產品達標為主,企業設置了焊工操作和電氣柜排線等課程,學員均能完成產品的設計和研發。三是技能課的考核,以實踐操作和第三方評價為主,如配件裝配考核,項目主管把一些模塊劃分給各個班組,各班組負責人拿到圖紙后切塊給個人。首先,通過裝配圖看懂各個零部件之間的裝配關系,了解它們的數量,分析裝配圖和零部件之間的配合要求,檢查各個零部件的尺寸;其次,再進行裝配,直至這個部件裝配完成,部件完成后先由班組進行內部檢查報驗,再經公司質量部門檢驗;最后,由第三方監理驗收考評。
(四)學習動力的激勵化
每學期根據公共基礎課、專業課以及技能課三項的考核成績,評選出各班的優秀學員,學校設定了一定比例的獎學金,給予他們相應的獎勵,以此激發學員的學習熱情。上海振華重工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給予了優秀學員更多的學習機會和職業晉升的通道。
四、現實效果
(一)員工方面
一是員工文化素質較差的狀況有所改善。公司與學校進行校企合作,學校通過抓思想教育,引導學生學習文化基礎課,提高了員工的整體文化素質水平。二是有針對性地舉辦培訓班提高職工技能素質,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職工培訓經費,針對公司員工各個崗位的工作特點組織了多種培訓,使員工的崗位能力和綜合素質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與學校培訓學院合作,加強技能培訓和學習,力爭中高級工比例提高到80%以上。三是服務意識和技能水平明顯提高。公司與學校通過舉辦職工技能比賽,提高各崗位人員的技能和服務水平,提升員工素質。四是愛崗敬業意識明顯提高。通過學習,員工的創優爭先、恪盡職守、辛勤奉獻的意識明顯提高。
(二)企業方面
一是通過工學交替方式,提高了員工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加快了企業技能人才隊伍的建設。二是以企業為主、院校參與的方式,使企業可以更好地將實際生產活動與員工能力培養相結合,提高了育人的實效性。三是通過產學研活動,提升了員工的整體文化素養,在工作中不斷運用新方法和新思路,激活了企業的創新力。參與學習的154名員工,在經過學校和企業專門的培訓后,均獲得了初級技工證書, 其中,50%左右的員工又陸續獲得了中級技工證書,10%左右的員工獲得了高級技工證書。
(三)學校方面
一是學校與企業深入合作,發揮了雙主體育人機制,打造出了“雙師”育人隊伍,促進了教師實踐教學水平的提高,提升了教師的“雙師”質量。二是加強了校企師資融合,引導了校企目標一致,充分了解了企業的實際需求,教學更貼近企業生產。
(四)社會方面
通過校企合作,探索出“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方式,開展交互漸進式的在崗新型學徒制的工學交替活動,創新中國特色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促進了勞動者高質量就業,實現了經濟高質量發展。
五、啟迪意義
(一)政府要發揮引導作用
政府在資源配置上發揮著引導性、彌補性和規制性作用,其中,引導性作用主要表現在政策的制定和經費的保障方面,對開展新型學徒制的企業要根據類別給予政策支持和經費保障,調動企業參與的積極性。
(二)職業培訓要實現大眾化
通過全面的中高等教育和職業培訓的大眾化渠道,全面提高國民科學文化素質和實踐能力,將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相結合,真正實現終身教育,充分發揮好頂崗學習的作用,讓更多的人員接受職業培訓。
(三)管理機構要健全
要成立專門的機構來協調和負責新型學徒制的改革和發展,在新型學徒制人員的選定、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過程的監管到畢業標準的制定與考核等方面,各部門既分工又合作,確保新型學徒制有效推行。
參考文獻:
[1]呂鳳亞.高職學院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運行機制研究[J].教育研究,2021(12).
[2]胡遷.高職教育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現代職業教育,2021(1).
[3]李萍.現代學徒制模式下人才培養考核機制研究[J].時代農機,2018(7).
(作者單位:唐旭,南通開放大學;陳蓓,南通市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