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力行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城市園林綠化中心,甘肅 張掖 734000)
水資源是城市在不斷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基礎資源。但是,隨著社會發展的進一步加快,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也逐漸凸顯。如今,在大力推進城市化建設的背景下,我國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也得到了更好的發展。然而,園林綠化工程對于水資源的消耗是十分巨大的,尤其對于處在干旱、半干旱地區的城市來說,園林綠化建設中的節水問題更是重中之重。西北地區是我國主要的干旱、半干旱地區,其土壤性質、氣候條件等因素,使得該地區在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的節水難度大大增加。本文基于以上背景,以甘肅省張掖市建成區綠地為例,分析了當前我國西北地區園林綠化建設所存在的節水問題,并以此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建議,以期為今后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對干旱、半干旱地區城市的園林綠化建設提供幫助。
綠化節水灌溉是指依據當地供水條件和植物對于水分的需求規律來合理利用地下水、降水等水資源進行灌溉,達到降低用水量,獲得最佳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的一種方式。綠化節水灌溉不僅指的是在灌溉過程中要節約用水,它還包含從水源地到植物生長的整個過程中對于水的合理利用,需要綜合考慮植物的選擇以及水源等問題,因此在進行綠化節水灌溉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以下幾個環節:植物的選擇和合理配置;綠化節水灌溉的水源地;綠化用水的運輸方式;綠化灌溉的時間;植物具體所需的水量等等,這些因素都對于綠化節約用水有著很大的影響。
我國西北地區指大興安嶺以西,包括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以及內蒙古部分地區。西北地區干旱少雨,降水量在季節分配的區域性變化較大,降水多集中于夏、秋季節。多年平均降雨量在235 mm左右,而年蒸發量卻高達1 000 mm~3 000 mm,年蒸發量是降水量的4倍~20倍。西北地區地形豐富,但地表水資源分布卻十分不均,水資源的賦存和形成主要依賴于冰川和積雪,部分水資源鹽堿度高,難以利用,水資源嚴重匱乏。西北地區大部分沿襲了歷史上多口引水的灌溉方式,導致污水的處理和再生效率降低,同時,灌區回歸水和城市工業廢水的排放,以及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問題,導致水體污染相當嚴重。
目前,我國西北地區總體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水平仍然不高,過于追求景觀視覺效果和建設的速度,或是照搬照抄其他地區的城市建設,對綠地規劃建設的宏觀把控力不足,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綠地系統構成的不合理,容易造成不同城市綠地之間的耗水量差異,如果依賴于人工養護的綠地占比較高,園林綠化用水的需求就會很大。甘肅省張掖市建成區現有綠地面積共1 442.30 hm2,其中公園綠地和附屬綠地的面積分別為639.92 hm2和704.30 hm2,綠地面積占比較大。總體來看,張掖市的各類綠地面積差異較大,綠地系統構成極其不合理,防護綠地、區域綠地較少,除了少部分區域綠地無需灌溉之外,其他種類的綠地均需要人工灌溉,綠地系統總體過于依賴人工養護(見表1)。

表1 張掖市建成區綠地耗水方式
近年來,西北地區城市紛紛開始加快推進城市的生態綠化建設,但同時在建設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定的問題,其中對水資源的規劃利用問題尤為突出。西北地區相較于其他東部城市,其水資源十分緊張,夏季的水體蒸發量也較大。同時,城市園林用水體系的不完善,也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緊缺的問題[1]。張掖市的城市園林綠化以直接灌溉為主,雨水、中水等水資源沒有被有效收集并充分利用,水資源利用率較低。城市中的園林綠化用水基本都來自于城市的自來水系統,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居民用水。2015年—2020年以來,張掖市建成區的綠地灌溉面積從1 335.7 hm2增加到了1 442.3 hm2,灌水量從1 886 008.4 m3增加到了2 821 138.8 m3,單位面積實際灌水額最大增至1 956 m3/hm2,綠地灌水量和單位面積灌水額逐年上升(見表2)。

表2 張掖市建成區綠地灌水量
我國西北地區城市的綠地面積普遍較小,城市綠地覆蓋率較低,整體的生態環境較為脆弱。西北地區由于可種植植物種類、植物生長周期以及可綠化建設面積較小等原因,導致城市園林綠化的可種植植物較為單一,也進一步造成了園林綠化形式單一的問題[2]。近年來,有關部門開始引進新的樹種,同時,為了追求觀賞性,不僅加大草坪的種植比重,還借鑒了其他城市的植物配置。但是由于沒有考慮外來樹種的生長條件和因素,植物設計搭配的不合理,不僅無法提高新樹種的成活率,反而增加了綠地的養護成本和綠化用水量。
張掖市園林綠地的低耗水地被植物運用較少,而禾本科草坪的面積較大,種植面積占比達55%。張掖市常用的早熟禾、高羊茅、黑麥草等草種均屬于冷季型草坪,冷季型草坪在氣候方面雖然適合西北地區的城市種植,但冷季型草坪的根系較淺,扎根能力弱,自我繁殖能力不強,壽命相對較短,因此在后期維護方面的成本較高,如果大面積種植,會增加對水資源的消耗(見表3)。

表3 張掖市建成區地被植物情況
西北地區城市的園林綠化灌溉主要以人工與機械相結合的形式,包括人工澆灌、漫灌、人工灑水、水車噴灌等方式。人工灌溉方式的工作效率有限,不僅容易出現灌溉不足或灌溉面積不均勻的問題,還容易出現灌溉過量的問題,進而導致跑水,嚴重浪費城市的自來水資源[3]。如果人工灌溉不及時,還會導致園林綠化植物的死亡,既影響園林綠化的觀賞效果,又增加了相關部門的經濟損失。
灌溉技術方面,西北地區城市的園林綠化灌溉技術普遍比較落后,現有的灌溉系統不完善,灌溉設備質量較差[4]。西北地區城市普遍缺少現代化的節水灌溉設施,無法有效提升灌溉效率。張掖市的園林綠化灌溉方式主要為噴灌和漫灌,灌溉方式較為單一,且技術較為落后,尤其是漫灌的方式,對水資源的消耗十分巨大,且灌溉均勻性較差,總體灌溉效率不夠高(見表4)。

表4 張掖市建成區主要灌溉類型比較
西北地區屬于干旱、半干旱地區,水資源嚴重不足,城鄉居民的生活用水已經較為緊張,西北地區城市的財政投入首先要保證城鄉居民的正常生活用水,以及農田的抗旱保收工作,其次才能顧及到城市的園林建設,相關部門對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工作不夠重視。張掖市對于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投入相對占比較低,相關部門對于園林綠化的后期養護管理不規范不到位,沒有及時關注到水資源浪費等問題。同時,由于西北地區的經濟發展普遍較為緩慢,張掖市園林綠化工人的待遇相對較低,無法吸引更多的園林綠化人才。人才、技術的缺失,直接導致了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推進緩慢。
為了打破居民用水與城市綠化用水資源分配不平衡的局面,應該大力推廣使用非常規水,包括雨水、洪水以及城市污水的回收和再利用。西北地區的降水時節集中在6月~9月,通過對道路、建筑、人工湖、蓄水池等城市園林設施的更新改造,使其具備收集、過濾和貯存雨水的功能,既可以用于園林綠化,也可以有效的補充地下水。城市污水的水量較大且水量相對穩定,城市污水的處理系統也十分穩定,運輸距離較短,回收處理成本較低。處理之后的再生水,其水體質量高于排入地下水體的指標,不但可以作為地下水的補充,也是能夠替代自來水作為園林綠化用水的最佳選擇。
在城市園林規劃設計方面,不能忽略氣候、土質等因素,一味地追求園林景觀的觀賞性,盲目模仿建造不必要的大型人工水體,應該因地制宜,設計出適合西北地區的城市園林景觀。同時,對于現有的人工湖、噴泉等人工水體,應該進行適當的升級改造,將原有的自來水供水系統替換成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規水的供水體系,從而增加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植物是園林綠化的基礎,合理地選擇植物種類和配置方式,是發展節水型園林的關鍵所在[5]。城市園林的植物配置應該遵循生物多樣性原則。近年來,許多城市出現的“草坪熱”并不適用于西北地區,而是應該增加以喬、灌木為主體的復層植物群落結構。有研究表明,喬、灌木的生態效益遠遠高于草坪,其后期養護的耗水量遠低于大面積草坪。
西北地區的城市園林植物配置,還應該遵循適地適樹原則。針對地區水資源緊缺的問題,首先應該選用耗水量較低的抗旱植物。抗旱植物的根系發達,在低水量的環境下仍能正常生長。其次還應該兼顧到氣候、土地性質、環境污染等因素,選用耐瘠薄、耐寒、抗病蟲害、耐污染的樹種。同時,還應該大力推廣鄉土樹種。相比于新引進的外來樹種,鄉土樹種更具備適地性,其較強的抗逆性,可以有效減少園林綠化植物的后期養護問題,節約建設成本。鄉土樹種還具有豐富的林相和季相變化,可以形成當地的特色景觀。
西北地區的城市園林綠化養護應該提高人工與設施結合方式的比例。近年來,許多城市已經開始采用自動化的綠地灌溉系統。智能灌溉系統可以針對園林植物需水量、灌溉時間的不同來自動調節適合的灌溉水量和灌溉時間,不僅可以提高園林綠化養護的工作效率,還可以避免水資源的浪費,減少人工管理的成本費用。
目前,西北地區的城市園林綠化養護普遍以澆灌為主,而澆灌方式會造成20%~30%的水分流失。因此,應該引進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方式。噴灌方式可以用于自動化灌溉系統,其噴灑量容易控制且噴灑面積均勻,與澆灌相比可以節省30%~50%的用水量。滴灌適用于行道樹或低矮植物的灌溉,地下滴灌方式可以直接供水于植物根部,比噴灌方式節水40%左右。雖然滴灌方式的建設成本較高,但其較高的灌溉效率使其成為目前最具發展潛力的灌溉方式。此外,還可以運用一些保水技術,如:機質覆蓋技術、保水劑、抗蒸騰劑等,以此來提高土壤含水量,提升植物的保水效果,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從而達到提升園林綠化的水資源利用率,達到節水的效果。
在園林綠化管理方面。首先,政府部門應提高對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工作的重視,增加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財政投入。其次,應該出臺相應政策,提高園林養護人員的工作待遇,改善工作環境。園林綠化管理工作專業性強,對工作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要想改變當前張掖市的園林建設的困境,相關的園林綠化部門應該規范養護管理工作,對于現有人員要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同時必須加大人才的引進,培養一支屬于自己的園林綠化專業管理隊伍。
推動西北地區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打造節水型園林綠化城市,不僅可以改善西部地區的整體生態環境,為地區居民打造宜居的城市生活環境,也是建設美麗中國,實現“綠色中國夢”的重要一環。因此,地方政府應該提高工作意識,在水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發揮積極引導作用,提高隊伍專業知識水平,帶領隊伍改變植物配置結構、改進園林養護技術、打破園林水資源利用極限,從而實現西北地區城市園林景觀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共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