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杰
摘 要? 為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國家出臺了“雙減”政策?!半p減”政策的出臺對教育教學工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就語文教學來說,這一政策無論是對教師、學生,還是學校的管理者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同時,在落實的過程中會存在一些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本文從作業布置和課后服務兩個方面入手提出對策,通過提高作業質量、完善課后服務的方式,解決現實中的部分問題,確保“雙減”政策能夠更快落地生根。
關鍵詞:“雙減”,初中語文,作業,課后輔導
2021年7月24日,為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半p減”政策的出臺對教育教學工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就語文教學來說,這一政策無論是對教師、學生,還是學校的管理者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長期以來,語文的課后作業就占據學生作業的大部分時間,這一政策的出臺勢必會影響現有的教學模式。本文從學生、教師、學校管理者三個方面,對影響進行探討,并從作業布置和課后服務兩個方面,提出對策,以期能夠解決現實中的問題,使“雙減”政策能夠更快落地生根。
一、背景概述
2021年7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半p減”政策的出臺,迅速在教育界甚至整個社會上產生了軒然大波。大家議論紛紛,對這個政策發表了不同的見解?!半p減”政策的核心目的是為了減少中小學學生的學業負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分別從校內和課外兩個方面進行規定,規范學校的教學行為,規范課外輔導機構的辦學,以期能夠從源頭上解決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問題。
這個政策,對學校教育教學產生的影響主要聚焦在這幾個方面:作業、課后服務和課堂教學三個方面。由這三個方面輻散開,對整個教學工作產生影響。語文學科一直以來需要以來課后作業來鞏固提升,這一政策的出臺,對語文學科的影響自然是十分深刻的。那么,這一政策會對語文學科的教學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面對這些影響,我們又有什么方法來保證教學質量呢?以下便是對這些問題的詳細探討。
二、影響
“雙減”政策對教育教學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對各個主體的影響也是各不相同的。這一部分,從學生、教師和學校管理者三個教學的主要參與者入手,從多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辨其利弊,以便更好的指導教學。
(一)學生
“雙減”政策的制定便是為了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因此這一政策的出臺對學生的影響自然是十分巨大的。這種影響主要來自于課內和課外,校內和校外這四個方面。
第一,“雙減”政策的出臺,規定了學生的課外作業時間。學生的課外作業時間減少,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自主選擇發展對象。如果導向正確,勢必會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積極影響。但是,作業時間縮短,就會造成課堂容量的增加。語文學科需要花費時間記憶。隨著課外作業時間縮短,一部分內容的學習和識記將會挪到課內。因此,對學生來說,課內學習的壓力和學習的強度必然增加。如果學生沒有在心態上做好準備,那么就可能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不利的影響。
第二,在“雙減”的文件中指出,在課后服務時段,可以適當的增加閱讀、文體、勞動等活動。對語文教學來說,這為學生的閱讀提供了充足的時間。之前的名著閱讀,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效果并不理想。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在課余時間需要應對大量的作業,周末也往往被各種各樣的輔導班所限制,沒有充足的時間來閱讀名著,因此,名著閱讀教學不能很好的開展下去。而現在,這一政策實行之后,學生便有了充足的時間來閱讀名著。
第三,“雙減”政策后可能導致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進一步拉大。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就會擴大課堂容量,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會對學生的成績造成更加深刻的影響。學生有可能對教學模式的轉變難以適應,從而影響成績。以此,教學模式的轉變如何更加平穩順滑,更好的適應學生心理和學習策略的轉變,是我們在現實中需要面對的問題。同時,課堂容量的增加,對原本語文學習就有困難的學生形成更加嚴峻的挑戰,如果這一現象難以解決,就有可能造成學生自信心和積極性的損失,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造成班級學生學習差距進一步拉大。
(二)教師
“雙減”政策出臺之后,反應最為強烈是教師群體,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這一政策究竟會對教師的工作和生活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下面,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第一,教師的工作時間增加。從顯性的方面來說,政策中明確規定各級各類學校要開展課后的輔導,并對輔導的時間有一定的規定。課后輔導的質量也將會與教師的工資收入、職稱評定等掛鉤,教師就必須延長自己的工作時間。當然,除了這樣較為直觀的增長外,還有其他隱形方面的增長。作業量的減少,就必須保證課堂教學和課后作業的質量,教師就必須在備課上花費更多的心思,所消耗的時間也就會相應增長。根據以往的教學實踐來看,教師每天的工作時間就超過大部分職業。這一政策會導致教師工作時間進一步的增長,從而壓榨的課余時間,影響教師的自我提高和休息。
第二,教師的工作難度進一步加大。要求中明確指出,教師不得縮減教學內容、增加教學難度,同時還要保證教學質量。教師在備課的時候需要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確保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保質保量的完成學習任務。這不但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同時還需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和能力。另外,作業的布置既要保證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又要確保作業檢測、鞏固、提高等功能的體現,這對于教師來說,無疑是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同時,課后服務的內容、組織形式等,對于教師來說,也是全新的領域需要教師去完成。
(三)學校的管理者
“雙減”政策的頒布和出臺,對學校的組織和管理也將產生深刻的影響,其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雙減”政策要求學校應當安排課后服務,這會對原有的教學模式產生影響。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和教師工作時間的延長,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重新統籌安排教學計劃教師的工作時間,對課后服務的內容和計劃進行綜合考慮。
第二,根據文件的要求,學校要完善作業管理辦法,加強學科組、年級組作業統籌。因此,原有教學組織模式都需重新設計,以確保同一學科之內、同一年級之內能夠做到高效的統一,使政策落到實處。同時,學校是“雙減”政策落實的第一道防線,這就需要教育的管理者發揮監督指導的作用,確保這一政策能夠落到實處。
第三,課程資源的開發。課后服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如何確保課后服務的質量,發揮其應有的價值,是教育的管理者需要考慮的。要想使其能夠發揮價值,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學校要做好統籌規劃,對課后的時間進行合理的規劃,對所要傳授的內容也進行深入的研討。
三、應對策略
第二部分主要從教學活動的三個主要參與者出發,對“雙減”政策出臺后對教學活動的影響進行了一個探析。經過探究,發現這一政策對現在的教學影響既有利又有不利的方面。如何揚長避短,使“雙減”政策發揮其積極的作用呢?本部分從語文學科出發,從作業布置、課后服務的安排等方面提出建議和策略。
(一)作業布置
1、作業時間
第一,減少作業的數量?!半p減”政策的目的便是減輕學生的課后作業負擔。針對這一問題,最直接的方法便是減少作業量。根據文件中的要求,初中學段的學生的課后作業總時長應該少于90分鐘。因此,需要各科教師加強聯系與協調,確保作業的總量能夠符合國家的標準和要求。
第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許多學生作業完成需要的時間過多并非僅僅是作業量過多而造成的,還有部分原因是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寫作業的過程中不專注、太拖拉,造成寫作業的時間增長。因此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樹立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作業的質量
如果不改變原有的作業模式,只是單純的減少作業量,那么勢必會影響到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因此,我們還應當重視作業的質量來彌補數量上的不足。
第1,加強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在文件中,對學生作業的總時間進行規定,并沒有對具體某一科作業的時間進行規定。因此,我們可以加強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們在學習《七律長征》這首詩的時候,我們可以加強和歷史學科的聯系,與歷史當中長征的內容進行整合。
第二,實行彈性的作業制度。首先,教師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個性化的作業安排。對于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安排難度較高的作業;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安排易于完成的作業。同時,作業的布置不能把重心僅僅停留在數量上,有的時候數量并不能保證質量。我們可以換一種思路,將目光聚焦在結果上。以學生完成的結果來作為評價標準,不以數量來作為評價標準。就語文學科而言,要求學生抄寫古詩,可以不要求其抄寫的次數,以是否會背默為標準。可能有的同學在幾遍之后便可完成,如果僅僅規定次數,那么就會造成學生有可能抄完還不能記住這首古詩。
(二)課后服務
在“雙減”政策中,對課后服務有了更加明確的規定。對于語文學科來說,課后服務這項內容的增加,可以使我們有更多的時間來完成課內的輔助教學,具體可以采用的形式也是豐富多樣的。
1、原則
應當堅持的首要原則便是課后服務應當聚焦學生的全面發展,注意方式和方法,不能與減輕學生負擔這一大方向背道而馳。因此,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當做好預估和評判,對課后活動時間和活動量進行綜合考量,保證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不會產生較大的負擔。
2、活動形式
閱讀活動。根據文件的規定,在課后服務時間段是允許進行閱讀活動的。閱讀活動的展開對語文教學是十分有益的。比如,可以開展一周兩次的閱讀活動,閱讀的內容可以來自課標規定的篇目,也可來自教師選擇的篇目,學生也可以自主選擇篇目。不過,教師應當做好監管,避免不良讀物的流入。同時,教師應當制定閱讀目標,幫助學生制定閱讀計劃,使這項活動能夠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下去
其它活動。針對語文學科來說,除了閱讀活動外,還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舉辦其它類型的活動。比如,語文的綜合性學習和課后服務結合起來??梢匝埾嚓P的專家進入校園,對學生進行相關的科普。比如,在學習“對聯”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學習對對聯,寫對聯。并邀請校內外的老師,和學生進行分享交流,從而鍛煉學生的各項能力。
“雙減”政策的落地生根,體現著國家對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視。在現實中,這一政策的落地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阻力。但是從長遠來看,這一政策對學生的發展,對語文教學的發展,對教育事業的發展都是有益的。因此,需要全體的教育工作者齊心協力,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促進這一政策健康發展,使更多的學生收益。
參考文獻
[1]于川,楊麗樂.“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工作負擔的風險分析及其化解[J].當代教育論壇,2021(11):12.
[2]李建華.“雙減”,需要我們重新認識作業問題[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1(10):19-20.
[3]孫延娥.“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作業創新設計策略[J].現代農村科技,2021,(12):78.
[4]楊清.“雙減”背景下中小學作業改進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1(12):6-10.
[5]門保林.緊扣立德樹人 切實減負增效[J].中國教育學刊,2021(12):103.
[6]方建蘭,汪潮.“雙減”政策下的語文教學新方案[J].語文教學通訊,2021(33):15-18.
[7]景欣.“雙減”政策下初中語文作業的設計與優化[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10):157-158.
[8]羅浩宇.“雙減”政策背景下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對策[J].云南教育(中學教師),2021(10):10-13.
[9]張麗娜.巧設計 精練習 提素養 “雙減”下的語文作業優化[J].上海教育,2021(31):74-75.
[10]陳蓉.“雙減”政策背景下對語文教學困境的反思[J].云南教育(中學教師),2021(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