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懿瓊
摘 要:音樂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渠道。在初中合唱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以合唱美學為導向進行教育籌劃和設計,充分發揮合唱訓練的教育力量,為學生打造具備音樂美感的合唱教育活動。本文圍繞基于學校美育視角的初中音樂合唱教學開展策略展開論述,針對學校社團初中合唱教學的形式進行嘗試,并且在美育的視角下,促使初中學生在創新的教學模式中培養審美感知。并提出結合初中合唱訓練的技術要求,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教育力量,有階段地進行審美評價等策略,達到學校美育的教育需求。
關鍵詞:初中;音樂;合唱;學校美育
【中圖分類號】G633.95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3-0107-03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Junior High School Chorus Training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chool Aesthetic Education
YANG Yiqiong? (Haibin Schoo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angzhou Merchants Bureau,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Music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schools to implement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chorus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s, teachers should carry out educational planning and design based on chorus aesthetics, give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onal power of chorus training, and create chorus education activities with musical aesthetics for student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usic chorus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chool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tries the form of junior high school chorus teaching in school clubs. Combined with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chorus training, it is proposed to strengthen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in the form of group cooperat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onal power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nduct aesthetic evaluation in stages to meet the educational needs of school aesthetic education.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Music; Chorus; School aesthetic education
蔡元培先生曾有言:以美育代宗教。可見,美育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人生體驗,也能夠幫助學生建立美學感知的意識、能力與健全的綜合素養。為了充分發揮音樂美學的力量,教師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開展合唱訓練,要對初中生合唱技術訓練的基本要求進行詳細分析,結合學生的學情、生理心理特點進行統籌安排,憑借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與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引領學生參與訓練。接下來,教師將結合合唱訓練中的美育引領進行詳細敘述。
1.建立學生的合唱審美感知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萬物有明法而不說。美學是哲學的一個分支,主要是研究審美活動、探究人與世界審美關系的一項審美學科。音樂的審美是指音樂藝術美感的體驗、感悟、溝通、交流。以及對不同音樂文化語境和人文內涵的認知。學校合唱教學作為美育的窗口,對于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感知能力和音樂素養,一直承擔著重要的角色。學校的美育工作不僅要讓學生從表層感受音樂的情感情緒,更要讓學生從心理和思想層面認識美、表達美、創造美。因此,在美育的視角下,結合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激發學生學習合唱的熱情,逐漸培養學生對合唱的審美情趣,幫助學生提高音樂審美感知和核心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合唱是一種以集體演唱多聲部的聲樂藝術之一,以其特有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在音樂的世界里絢麗多彩、魅力無限。音樂教師的職責是幫助學生建立音樂的審美感知。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合唱教育的實踐,引領學生進行審美體驗,幫助學生深入感受合唱作品中的和聲美、和諧美,引領學生在藝術欣賞與品鑒中有效達成合唱審美感知能力。合唱藝術是美的化身,在當今,合唱教學在學校遍地開花,北京、上海、深圳、廈門多地的學校合唱團體更是名聲遠播。這些學校合唱團演唱的作品更是多樣化,風格跨越古典、現代、原生態,作品更是中外古今大交融,合唱團的風格各具特色,有的主打流行風,有的主打藝術風,大大拓寬了學生的審美視野,豐富了學生的審美感知。這些優秀的合唱團走出校園,走進大眾的人群,成了傳播合唱之美的使者。縱觀合唱作品,古今中外,古典現代,優秀的作品數不勝數,合唱形式更是多種多樣,有同聲合唱類(童聲合唱、男聲合唱、女聲合唱)與混聲合唱。大部分的學校合唱團都是女生居多,而初中生處在變聲期,尤其是男聲。在定位初中合唱類型時,應首先考慮的是同聲類的合唱,男聲可以用較為特殊聲部或用假聲參與到女聲的合唱中來。對作品的選擇上,作品主題應選擇積極向上、藝術性強的,技術難度應遵循先易后難,從內容選擇上應該從貼近生活、或是傳唱度較高的曲子入手,循序漸進,漸漸達到提升思想藝術高度的藝術修養。
2.多形式分小組合作的練習
合唱是一種合作的藝術美學展示形式,只有使學生建立互相幫助的意識和默契,才能夠強化學生的合唱訓練參與效果。在學校社團開展初中合唱教學,首要的是進行技術性的訓練,技術為音樂情感服務。初中的合唱主要成員為初一、初二學生,程度差異較明顯,有的已經有小學的合唱經驗,有的是白紙一張,恰逢初中學生處在變聲期階段,聲帶還在生長變化,還未穩定,他們的聲音相對比較細小、聲帶也比較脆弱,尤其是變聲期明顯的男孩子,就更不好控制了。因此,合唱教學必須遵循科學合理,對學生進行發聲訓練,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歌唱狀態,通過多種多樣的學習形式,提高學習效率。教師還可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互相幫助、共同學習。
(1)分聲部小組合作
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分聲部進行小組合作。每一個聲部都有其獨特的演唱內容,而分聲部練習能夠使學生在本聲部中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促使學生結合本身部的演唱技巧和方法取得理想的訓練成果。只有保證每一個聲部完成小組合作訓練,才能夠在后續的共同合作中快速實現良好的多聲部合唱效果。例如,教師在引領學生參與《蒲公英》這首童聲合唱曲的排練時,要求學生以自己所在聲部為基準參與小組合作,每個聲部設聲部長,帶領大家學習。在第一聲部練習中,注重高音的通透和流動性,尤其是g2、 a2的音,這個高度有的學生覺得比較困難,通過小組互助,效果能得到改善;在第二聲部練習中,注重音高的準確度與穩定。第三聲部,注重低音高唱的保持,共鳴腔的穩定。在學生正式練習的過程中,教師發現分聲部小組合作能夠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接下來可以進行各聲部的互相傾聽,如第一聲部與第二聲部的配合,第二聲部與第三聲部的配合等。
(2)分基礎小組合作
在訓練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聲樂藝術基礎進行合理安排和小組分配,保證每一個小組中都包含有基礎學生和無基礎學生。在此過程中,有基礎的學生能夠從聲樂藝術專業層面對無基礎的同學提供幫助,而無基礎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中積極觀察、模仿、學習他人的發聲基礎和技巧,更高效地完成合唱訓練。例如,教師在引領學生參與《蒲公英》這首童聲合唱曲的訓練過程中,結合學生的聲樂基礎,將學生分成了五個小組,每一個小組當中都包含有基礎的學生和沒有聲樂學習基礎、但是對聲樂合唱充滿興趣的學生。接著,教師在分基礎小組合作中要求有基礎的學生通過歌曲的音準、節奏、和聲技巧等方面與沒有基礎的學生進行經驗交流,以先會帶動后會的形式,鼓勵學生在小組中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3.用信息技術輔助合唱技術訓練的開展
在初中合唱社團的教育實踐過程中,教師要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先進化、科技化的教育平臺,引領學生積極地評鑒合唱訓練,取得理想的實踐效果,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實現合唱能力的穩步提升。
(1)微課助力合唱教學
在信息時代,越來越多的網絡教育資源可以被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利用。在合唱訓練中,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憑借微課中的精良視頻和專家的講解,深入淺出的合唱教學,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微課雖然時間較短,但是其教學內容卻頗具針對性,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在合唱中存在的技巧問題加以微課展示,憑借微課中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糾正合唱演唱問題,提升合唱演唱技巧。更為重要的是,微課的展示能夠有效降低學生的畏難情緒,強化學生的合唱參與效果。比如,在氣息控制上的問題上,教師通過日常教育講解和演示的呼吸,學生是看不到的,只能感受,有些學生理解不了,也運用不來。這時,教師可以利用網上資源或者制作微課,讓學生觀看呼吸系統的工作原理,直觀地看到呼吸系統肌肉群、氣息控制、和聲帶的運動,幫助學生糾正合唱訓練問題,提升學生的技巧的掌握效果。
(2)日常訓練混合開展
合唱團訓練時間較為有限,僅僅依靠線下合唱訓練,往往無法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持續的學習氛圍。因此,教師通過信息技術資源開展混合式教學,要求學生通過線下合唱團訓練和線上自主練習兩種形式,強化自己的合唱演唱技巧。日常訓練的混合式開展,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持續的訓練氛圍,促使學生及時地將合唱團學習的演唱技巧應用在自己的家庭練習中;且如果學生忘記了自己在合唱團訓練中學習的演唱技巧,能夠憑借線上教育資源的隨時查看,進一步強化自己的知識掌握,實現合唱演唱技巧的查漏補缺。教師在引領學生參與強弱控制的合唱技巧練習的時候,通過線下合唱團訓練幫助學生詳細地理解強弱規律,引領學生結合樂譜進行觀察和反復練習。為了強化學生在課后的練習效果,教師就通過混合訓練的開展,為學生推送合唱訓練中強弱技巧的把握要點,要求學生在回家后結合這些線上資源進行學習和跟練。同時,結合線上教育平臺的后臺利用,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線上學習情況,且能夠憑借學生的學習時長和反復觀看點,了解學生在強弱控制中存在的疑難問題,以便教師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后續的線下訓練。
(3)線上平臺檢查作業
為了不耽誤合唱團中初中生的學業,教師每周開展合唱訓練的時間只有兩到三次。因為時間有限,所以教師無法一一查看學生的合唱訓練效果。這種情況的存在,容易導致學生存在合唱演唱問題沒有及時反饋。因此,教師可以積極利用信息技術線上平臺,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一對一互動氛圍,促使學生在線上平臺中反饋自己的作業。而教師能夠結合學生的作業反饋,了解學生的合唱技巧進步程度,發現學生在合唱演唱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加以針對性的糾正。在每一次完成合唱團訓練之后,教師都開放線上互動平臺,要求學生將自己結合本次訓練內容的訓練成果,以聲樂表現的形式進行視頻、音頻錄制,并將其上傳到線上平臺中與教師進行共享。教師則會在課余時間及時查看學生的作業反饋,通過這種檢查作業的回課形式,為學生營造一個有來有往的師生互動氛圍。線上作業檢查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專業訓練習慣,還能夠使學生以最好的狀態完成聲樂展示,而教師會對學生的聲樂歌唱問題進行糾正。
4.合唱教學過程的審美評價
在合唱訓練過程中,教師要通過豐富的審美評價,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美學引領,促使學生在感受音樂藝術美感的同時實現個人魅力的進一步強化。還要在社團訓練中對學生的進步和成長給予評價,評價不可泛泛而談,而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成就進行針對性的評價,幫助學生在教育評價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感受到自己的進步。首先,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合唱演出,肯定學生的付出與成長,幫助學生意識到自己需要再接再厲的地方,促使學生有效實現個人成長和團隊默契的強化;其次,結合學生的比賽過程進行教育評價,通過其藝術美學的呈現效果、比賽風貌的美感表現等層面,為學生營造立體化的教育評價,幫助學生在取得長足進步的過程中,建立個人自信與團隊自信,進一步完善合唱訓練中的審美評價。另外,教師可以將評價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互評,結合自己合唱演出以及在合唱學習中的不足之處進行自查、自評,鼓勵學生站在客觀的角度評價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而為了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教師也要讓學生評價自己優秀的一面或是進步的地方,這樣才能在反思與激勵的幫助下促使學生合唱技能的提升。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之間互評,通過自己的角度對他人進行客觀的評價。比如,可以是身邊的同學,也可以是自己小組的組員,還可以是自己熟悉或是感覺進步最大的同學等,通過一件小事或是一個閃光點對其他同學進行評價,當然可以是不足的一面,也可以是優秀的一面。要引導學生從優缺點、心態、努力程度和團隊貢獻等方面進行積極評價,這樣才能使評價教學更加真實有效,才能讓學生在教師評價、自評和互評過程中明確自身的優缺點,并找到提升自己合唱能力的方法。
綜上所述,音樂藝術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也是教師引領學生體悟藝術,實現美育感知的重要途徑。為了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師要針對初中生合唱技術訓練進行合理安排,通過信息技術中微課、混合式訓練、線上平臺作業檢查等教育手段,為學生營造豐富多樣的合唱訓練環境。
參考文獻
[1]林靜.淺談初中生合唱訓練的經驗與反思[J].考試周刊,20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