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建峰,王 琳 JIN Jianfeng,WANG Lin
(1.河南高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1;2.河南工業大學 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農產品供給是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一大重要主題,穩定高效的農產品供應鏈不僅是農產品應急保供機制的重要基礎,更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內容。現階段農產品供應鏈運作效率不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供應鏈信息透明度低,信息孤島嚴重。由于農產品供應鏈結構復雜,信息系統不完善,使得農產品供應信息離散,且信息共享困難,同時存在虛假信息的傳播,導致農產品供應鏈各主體之間信任度喪失,降低了供應鏈的運作效率。
區塊鏈利用去中心化,智能合約等特性可以減少農產品供應鏈中核心企業的管控,使得信息能夠及時得到共享,保證數據的安全透明,有效解決農產品供應鏈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消除信息孤島,提高各節點信息協同效果從而提升供應鏈運作效率。
梅寶林提出打造“智能”供應鏈,根據農產品本身的特性實現各環節的智能化,完善智能化供應系統促進農產品供應鏈的發展。朱雪麗等在智慧物流的背景下,結合智慧物流技術提出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升級發展策略。影響農產品供應鏈運行效率的多為各主體信任問題,這一問題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解決。胡森森等針對農產品供應鏈外部信任度低,內部成員信任缺失問題,分析了利用區塊鏈解決方法,分析了適用于農產品供應鏈的共識機制并提出了發展方向。
在供應鏈信息協同方面,李杰利用區塊鏈技術嘗試建立公開透明,智能去中心化的防篡改信息協同系統,優化傳統供應鏈信息協同流程實現協同效益;祝錫永等同樣利用區塊鏈技術,從供應鏈物流相關的三方面構建優化總框架,詳細闡述了信息協同流程的優化。在其他產品供應鏈上,一些鮮活產品對運輸條件要求高:馮文博等運用協同理論分析了海產品供應鏈協同內涵,分析了海產品供應鏈運作機制并構建了協同模型,針對其中要點提出了發展建議。張志等針對供應鏈中出現的因為信息不對稱問題而導致額外成本增加的現象,利用博弈模型經過對比得出采用區塊鏈技術可降低供應鏈成本;趙莉等利用演化博弈模型,對農產品供應鏈中的加工企業和第三方物流進行博弈雙方的假設,最終得出雙方需要長期協作才能實現供應鏈利益最大化。張夏恒基于區塊鏈技術,針對傳統商業運行下的供應鏈存在的痛點對其管理模式進行優化,從而達到降低成本,縮短時間提高品質的目標。
從目前的研究現狀和區塊鏈技術應用情況看,現階段區塊鏈技術應用教育、金融、醫療供應鏈等較為普遍,但都是僅利用該技術的特性進行部分流程的改善,而以大型平臺為主導結合區塊鏈技術的研究較少。從區塊鏈和供應鏈結合方面雖然國內外對于區塊鏈和供應鏈協同管理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大多是以優化供應鏈管理為目標,在農產品供應鏈方面也大多是對市場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優化改進供應鏈的對策或是利用結合智慧物流技術推進供應鏈智能化發展,在供應鏈中利用區塊鏈技術也多是進行產品溯源的研究,具體到農產品供應鏈信息協同且分析背后運行機制的比較少。
2.1.1 信息孤島現象明顯。農產品供應鏈中的主體眾多,行業沒有統一的標準,各企業之間資金實力存在不同,企業對于信息化認知程度也不同,致使用到的信息系統千差萬別。因此鏈條企業之間無法實現共享,并且企業只關注自己的信息優化,從整個鏈條流通情況只能是局部得到優化,并不能實現整體的優化,這違背了協同理念。再者信息不對稱現象同樣顯著,原因是數據庫中相關技術標準不規范,關聯程度也不高,整個鏈條中各個節點的信息不能很好的相互協同。隨著信息行業技術的發展以及對農業信息化的重視,一些大型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農產品零售配送單位可能會加快信息系統的更替速度,但是還有部分供應鏈參與主體規模小,信息化程度低,各主體之間差距明顯,應用不能兼容。
2.1.2 跨節點信任困難。供應鏈中各主體之間雖是合作伙伴關系,但各節點間仍存在信任困難,在進行合作中對于伙伴信息不能充分得知。沒有規范的流程和標準作為保障,在農產品供應鏈中上下游的節點通常是有所保留的,比如農產品的銷售信息不會被原產品供應商完全得知,可能會加大供應商的成本投入和產品積壓風險。跨節點信任較難,各主體的不信任會讓信息共享效率降低,信息的單向流轉會加大其中的水分,傳遞過程中準確性不能保證。雖然供應鏈中信息系統的運用提高了信息傳遞的效率,但是供應鏈信息構建還未實現標準化,監管體系還需有待完善的地方。
2.1.3 供應鏈道德風險頻發。供應鏈中成員的合作伙伴關系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但是每個企業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決策和利益,且最終都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在傳統農產品供應鏈各節點中多是存在核心企業的,這些企業對于信息的控制權比較大,上下游節點獲取信息也是取決于和核心企業關系的緊密。為了自己有利地位再加上擁有信息優勢,道德風險經常出現在供應鏈中。再者農產品供應鏈中存在著委托代理關系,在這種關系中,信息不對等時會發生道德風險。在農產品供應鏈相互合作的成員間一些不謹慎行為,會使得供應鏈利益聯盟的整體道德風險增高。比如會出現在合作中不再積極主動,不能按時按量完成工作。在進行交易往來時存在一些不誠信行為,損害到一方的利益,單方面撕毀合約事情也時有發生。
2.2.1 信息共享程度不高。信息共享是供應鏈企業信息協同的基礎,信息協同的效果和信息共享是直接連接的。在傳統供應鏈中核心企業中心化管控問題嚴重,信息系統不能相兼容,信息共享的成本很高。但對于傳統農產品供應鏈中農產品的采購、加工、運輸、配送等任一環節的信息共享都非常重要。在共享程度上,中心化管控嚴重,傳統農產品供應鏈中是圍繞核心企業進行組建的,各主體企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其中核心的企業地位話語權及權限比較重,對于其他企業起到了主導和強制性的影響作用。在供應鏈的數據網絡管理上,核心企業同樣掌握了數據的相關權限,包含了所用到的數據庫的引入搭建,可以對鏈上的交易信息等進行隨時掌握,道德風險增高。且可設置權限當其他企業對數據進行訪問時會被限制,不能完全獲得真實有效的數據信息,數據共享度低。企業之間的不對等,隨時可能致使雙方解除合作關系,供應鏈穩定性不高。
2.2.2 信息存在失真。農產品供應鏈信息失真是各主體獲得的信息一定程度上會在基礎特征上出現偏離,使得獲得的信息準確性有待確定。農產品供應鏈鏈條比較長且相對復雜,信息需要在不同企業和部門之間跨越傳遞,信息更新比較快,信息來源可能會很多,信息傳遞和處理不及時都會出現信息傳遞失真現象。其中在進行信息傳遞時多為人工進行操作,會出現原來可以在相應的時間和程度范圍內保證信息質量但卻出現了錯誤。信息存在失真后,會影響供應鏈中其他正常活動,易受到影響的多是把信息作為基礎的資金流、物流等活動。當供應鏈信息出現失真后對供應鏈組成的穩定程度有很大影響,會使供應鏈內部出現變動,各節點的信任度低,造成跨節點信任困難。
2.2.3 供應鏈信息不對稱。農產品供應鏈中信息不對稱是各主體都有自己的私有保留信息,不會透露給供應鏈中其他企業。從供應鏈結構上是各主體構成的利益聯盟體,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企業內部信息是不會公開透明的完全傳遞到供應鏈中上下游企業,原本應當公開的信息變成了非公開化就會增加道德風險。鏈中各企業都有保留信息,同時不可完全獲得合作伙伴信息,這樣就會使得供應鏈存在信息不對稱。正因信息的不對稱使得供應鏈中信息優勢方和劣勢方出現一種委托代理關系,道德風險也成為這種關系的最大問題。各級供應商與客戶之間同樣存在信息不對稱現象。開放的網絡系統,抵抗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弱,對于企業內部信息不能夠完全保護。加密方式為對稱加密,不能完全保證信息的安全,因此會出現一些為了自身利益而進行修改的情況。供應鏈上下游節點之間的信任關系維持與信息協同有重大關系,只關注眼前利益會讓有些企業不再注重維護關系,信息協同也會止步。
3.1.1 分布式存儲實現信息的公開透明。開放信息來源是區塊鏈技術基礎,其中節點中交易的私有信息會進行通過非對稱加密技術進行加密,其他數據是對外完全開放的。當有這方面需求時,可以進入區塊鏈接口進行查詢,對供應鏈內所有節點開放,實現了信息的公開透明,實時查詢。與此同時和平臺是沒有關聯的,可以在任何的平臺進行應用,該技術特征可有效解決農產品供應鏈信息孤島問題。
3.1.2 點對點技術實現信息實時共享。區塊鏈中的P2P網絡技術可以通過對農產品供應鏈多節點數據的復制,實現數據的快速傳輸與共享,當其中一個節點遭到損害時也不會因此而停止鏈條的運行。不再需要依靠單一的中心服務器,增強了數據網絡抵抗風險的能力及數據傳輸能力。在數據傳輸沒有障礙的情況下,各節點信息可以快速進行共享。
3.1.3 去中心化提高各節點互信度。區塊鏈中去中心化特性不再依靠第三方管理機構或者其他硬件設施,不再受中心的管制。傳統應用到的數據庫技術都會受到中心的控制且對外是不公開的,而區塊鏈作為分布式大賬本可以使得供應鏈中各個節點進行自我的驗證,不再經過中心系統進行信息的傳遞并可以進行自我管理。
3.1.4 智能合約降低人工差錯率。利用智能合約可以把需要的代碼直接編入到系統里去實現自定義的合約,當觸發到相應的條款就可以自動進行工作。合約資源中的資源狀態可被隨時進行更新,當需要新的合約時,可以將描述信息和數據進行傳入,識別后可進行更新。它使供應鏈中自動交易水平和建議效率得到了提高,減少其中人為操作的影響,同時可以很好地降低人工差錯率。
區塊鏈技術應用到平臺現階段涉及到主要領域有金融、物流、公共服務等,而本文所指的是區塊鏈技術與電商平臺的結合。由于區塊鏈技術引入要耗費大量資金且后期平臺維護和人員的培訓花費很大,所以主導這一行為的都是一些大型平臺,例如阿里巴巴、華為以及下文將要分析的中農網電商平臺。
3.2.1 “區塊鏈+平臺”下電商平臺的運行模式。“區塊鏈+平臺”的實質就是用區塊鏈技術來搭建電商平臺,改變傳統電商模式,實現在線交易的去中心化,打破核心企業的管控,讓各節點獲得平等的權利。還可以公開平臺上的交易數據,保持信息的透明化。區塊鏈技術會為在線交易提供一個安全可靠的方式。以艾達鏈為例,它的本質是基于BaaS服務的系統為中心,構建“去中心化數據銀行”應用項目,對結算支付體系進行改善,實現供應鏈資源精準共享以及對用戶數據的確權。該生態系統是以區塊鏈底層技術,在信用權益證明共識機制和POL跨鏈共識機制下,把去中心化生態,節點互通互聯,供應鏈云倉,價值數據服務集成一體,最終實現數據的共聯共享。3.2.2 區塊鏈技術在農產品供應鏈中信息協同應用機制。區塊鏈分布式賬本,智能合約,共識機制及非對稱加密等核心技術可以在農產品供應鏈中充分的發揮其作用。可以實現供應鏈運行過程中信息公開透明,數據安全可靠,使得供應鏈整體運行效率提高,如圖1所示:
圖1 區塊鏈技術特性在農產品供應鏈中協同應用模式
從圖1中可以看出區塊鏈技術在農產品供應中的優勢,在供應鏈內部數據自動上鏈保證了數據的安全透明,在供需關系上可以很好實現上下游企業的平衡,自動執行合約降低了人為因素的影響。同時可對產品進行實時追蹤,參與各方都可以進行信息查看,方便各方的監督。
在基于“區塊鏈+平臺”的農產品供應鏈信息協同模式運作流程如下:
(1)用戶數據進行確權,當商家在平臺入駐之后,BAAS對商家數據進行加密和確權,確立該端地位,變現閑置的數據價值。
(2)在平臺上每個商家的數據結構存在不同,要利用POL跨鏈技術對不同的數據結構進行相應的融合,進而可以實現不同區域內的電商節點相互連接和共享。
(3)利用DPOC(信用權益證明共識機制)對電商平臺多角色參與的信任體系進行重構,來維護平臺和B端的信用,為平臺爭取到更多的流量。
(4)在該鏈中構建了去中心化的數據銀行,供該平臺內部使用,對平臺消費者進行數據分析,能夠快速了解到平臺用戶信息,并且把有價值的數據存儲到去中心化的數據銀行中。
(5)該生態系統里的智能合約應用并不是商家和消費者,而是商家與平臺在數據銀行的應用,當商家需要數據時,就會觸發智能合約系統自動進行相應的數據借貸,實現數據的共享。
(6)當平臺中有對電商平臺開發能力不足的商戶,可以通過平臺中模塊化商城的搭建根據自身需要進行相對自由靈活的開發。利用區塊鏈的核心技術,幫助平臺商家解決用戶獲取和開發困難及數據不能進行確權問題,提高數據的流通共享能力。
信息協同是農產品供應鏈高效運作的關鍵,如何促進供應鏈信息協同是供應鏈發展至今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圍繞我國傳統農產品供應鏈中信息協同發展的現狀及面臨的問題,構建基于“區塊鏈+平臺”的農產品供應鏈信息協同模式,旨在打破農產品供應鏈中的信息孤島,提高節點間信息透明度,提升農產品供應鏈運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