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宇
摘 要:博物館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豐富公眾的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社區博物館以整個社區為載體建設而來,主要服務對象為社區居民,在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功能的建設中,社區博物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史家胡同博物館作為北京首家胡同博物館,是社區類博物館中極具代表性的典范,在文化服務功能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文章通過對史家胡同博物館已舉辦過的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動,探究其是如何發揮公共文化服務功能的,從而為其他社區博物館以及各類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功能的發揮提供借鑒。
關鍵詞:博物館;社區博物館;史家胡同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7.015
隨著我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壯大,人們對博物館的文化需求逐漸提高,因此社區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功能的發揮就顯得尤為重要。以北京史家胡同社區博物館為代表的社區類博物館在發揮文化服務功能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史家胡同博物館依托其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優越的地理位置、居民的積極建設開展了許多獨具特色的文化活動,活動形式多種多樣,受眾群體廣泛,主要包括講座類、曲藝相聲表演類、民俗活動類、休閑文化類。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滿足了不同年齡不同層次居民的文化需求。
1 史家胡同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構成概述
1.1 社區博物館的內涵及社區博物館的現狀
社區博物館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博物館學運動的重要成果之一。1984年,在《魁北克宣言》中,國家博物館協會明確提出將生態博物館、社區博物館、鄰里博物館和民族地區博物館等納入博物館類型,成立有關委員會的要求。社區博物館以整個社區居民共同參與治理經營的一種模式為主要經營方式,其活動的服務對象為廣大社區居民,同時也包括各類社會人員。
在社區博物館理念中國化方面,蘇東海作為中國首個生態博物館的發起人之一,詳細闡述了生態博物館和社區博物館理念產生的思想淵源、時代背景、開創者的貢獻和發展現狀,并對中國新博物館運動的起因、發展和現狀加以分析和敘述,對我國生態博物館和社區博物館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參考依據。
1.2 社區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功能的突出優勢
社區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功能是指博物館通過各種教育方式以及各種文化活動滿足各類觀眾文化需求的一種效能,以此來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區博物館的公共文化服務功能突出優勢是以整個社區為依托面向社會,以各類公眾為中心,利用博物館現有的資源開展一系列文化服務活動,廣大公眾是博物館的主要服務對象。此外,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工作核心是讓廣大觀眾滿意。
1.3 史家胡同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概述
史家胡同博物館是北京首家胡同博物館,它坐落于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街道史家胡同的24號院,2013年10月19日開始正式對外開放。該社區博物館的文化服務功能涵蓋了文化建設服務、社教服務、場館服務、公共教育服務四大類型。首先文化建設服務是通過舉辦多種多樣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動滿足公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豐富公眾的精神世界,以此實現博物館的價值基礎。其次社教服務主要是為了發揮社區博物館的社會責任而開展的一系列社會文化活動,如講座、戶外活動、親子體驗活動等。這類服務的目的在于讓廣大居民參與到博物館的日?;顒又?,在互動過程中不僅可以培養公眾的興趣愛好,同時能使博物館具有長期的支持者。再次,場館服務大多數情況下是利用博物館現有的設施,有償或無償地向個人或者單位提供場地的服務。最后公共教育服務是通過不斷的創新,尋找不同于傳統教育模式的教育方式,努力將文博教育事業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實現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社會是各類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的首要功能,文章著重介紹的是其文化建設服務和社教服務功能。
2 史家胡同博物館文化服務功能調查研究
2.1 面向居民開展的歷史文化講座
2.1.1 社區居民為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和受眾對象
史家胡同博物館講座活動在發揮博物館的文化服務功能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活動的發起者通常為史家胡同博物館工作人員,即社區居民。除了社區居民組織的講座外,社區街道、團委工作人員、婦聯等單位也會組織各種不同類型的講座,講座活動的地點多在史家胡同博物館內的多功能廳,多數講座由居民志愿者免費講解。社區居民通過組織講座類活動拉近了居民與博物館的距離,博物館成為居民活動的重要場所,大大提高了社區居民的活動參與度。
由于受到講座內容的影響,各類講座的受眾群體也各有不同,經過對社區志愿者的采訪了解到大眾對胡同古老的歷史文化、北京城的歷史發展、有名的舊人舊事類參與程度最高,這類文化類講座往往更具有歷史認同感,使觀眾普遍更容易接受,各個年齡段的觀眾都有涉及。通過開展這種喜聞樂見的歷史文化講座,大大提高了居民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
此外,大家更容易接受的是具有學術意義的專家類講座,這類講座從學術角度對博物館空間建設、保護規劃等方面展開講解,來參加這種講座的一般為專家學者、博物館建設規劃人員,年輕人參與的比較多。由于講座比較偏學術性,所以普通公眾參與程度較低。
由此可見,開展多種類型的講座滿足了不同觀眾的文化需求,使公眾可選擇的機會更多。開展的各種類型的講座活動使不同年齡段、不同層次觀眾的文化需求得到滿足?!拔幕笾v堂”講座活動的受眾面廣泛,觀眾通過這種方式能夠真正融入博物館,拉近公眾與博物館的距離,體現了史家胡同博物館“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2.1.2 講座內容充分體現了北京的歷史淵源和胡同文化
在史家胡同博物館開展的講座中,講座內容主要圍繞史家胡同古老的歷史文化、北京城的歷史發展、城市的變遷、有名的舊人舊事、胡同的保護展開,其中比較貼近生活的活動包括曲藝相聲表演,包括大家喜聞樂見的老北京相聲、老北京評書、評戲,同時還會組織許多具有學術意義的講座,如“名城洞見—史家胡同博物館講座”、“空間與生活—史家胡同博物館講座”、口述史系列講座“公共空間實踐—大柵欄的院落空間調整及反思”。
2.2 聯合高校及其他機構合作參與設計的廢物利用活動
2.2.1 舉辦“胡同微花園”,打造綠色生態胡同
“胡同微花園”活動于2019年5月由史家胡同博物館主辦,該活動旨在豐富居民文化生活,打造綠色生態胡同。本次活動由東城區朝陽門街道史家社區居民聯合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十七工作室聯合團隊開展,在社區內改造設計了6座別具一格的微花園,使胡同的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這體現的不僅是對胡同景觀的改造,更是一次對閑置物品的重新利用,居民利用閑置物品聯合學生進行設計,在設計師的規劃下,居民們閑置的物件都被改造成花園微景觀。
史家胡同54號園是北京市都市計劃設計研究院、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的聯合小組和朝陽門街道胡同居民共同建設改造的6個小花園之一。從2016年開始,中央美術學院的學生們在古代都市的小巷里,使用畫筆、影像記錄了居民自發設計的小庭院。近幾年來,北規院和中央美院合作小組為基礎組,組織開展了“舊物改造構筑工廠”“微花園設計工坊”等有充滿活力的活動,在企劃公司和設計師的協助下,住在這條胡同里的6戶居民,重建了家門前的庭院和小景色(圖1、圖2)。
2.2.2 活動充分體現了居民參與建設博物館的特點
“胡同微花園”參與式設計活動全程由居民自主報名參加、深度參與設計、親自動手實施,使居民真正成了博物館的主人,并且與規劃局和學校進行了合作,活動涉及的范圍不斷擴大。由于胡同里空間狹窄擁擠,很難進行常規的平面綠化,所以“胡同微花園”活動不僅僅是一次普通的居民文化活動,更是一次對胡同內空間規劃改造的活動。通過這樣一個微更新的方式提升社區博物館,不僅能有效改善民眾普通生活空間的景觀品質、完善公共基礎空間功能,還能留住大街小巷里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胡同魅力,在豐富居民文化生活的同時也對博物館進行了多重改造和保護。
2.3 面向全城舉辦的青少年城市閱讀會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動是“名城青苗”城市閱讀活動,該類活動是由史家胡同博物館同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共同運營的城市閱讀活動(圖3),面向8~16歲的青少年。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宣教中心、中社社區培育基金聯合正式發起了“北京兒童城市規劃宣傳教育計劃”。作為宣教計劃的落地項目,“名城青苗”項目在朝陽門街道辦事處的支持下,目前已經有多場活動在史家胡同博物館館內落地。“名城青苗”項目在2018年與兒童閱讀興趣結合,以城市和城市規劃為主題,發起了“名城青苗”閱讀空間,旨在便于各博物館、展覽館、圖書館、社區服務中心提供公益閱讀服務,開展領讀、探訪等公益活動。
由史家胡同博物館組織的城市閱讀活動以各種形式展開,其對學生帶來的影響是非常直觀的,通過在游戲中感受歷史文化,使學生對胡同的歷史有深刻的認同感。這種寓教于樂的學習方式對于挖掘歷史文化、胡同記憶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學生能充分學習文化精髓。
2.4 通過傳統節日將傳統文化面向國際
“賞燈猜謎”文化交流活動是為慶祝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史家胡同博物館舉辦的一場盛大的燈會慶?;顒?。史家胡同博物館位于明清時期北京最大、最繁華的燈市—燈市口,賞燈的習俗延已經延續了2000余年。在2017年,史家胡同博物館與北京市婦女對外交流協會聯合舉辦了“文明對話論壇中華節日嘉年華·2017元宵”慶?;顒?,既緊扣居民生活和胡同文化的主題,又開展了一系列豐富而又具有深刻意義的節日活動—煮元宵、做燈籠、猜燈謎、繪彩畫、剪紙展。特色各異的燈籠,照亮了胡同的整個夜空。通過此次活動可以讓廣大群眾對中國豐富珍貴且富有創意的文化遺產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賞燈猜謎”文化交流活動通過繪彩畫、做燈籠、猜燈謎等形式,讓群眾在開懷一笑的同時了解了民俗文化,開創了“小街道,大文化”的新格局,不僅豐富了廣大社區居民和海外友人的文化生活,凝聚社會共識,更是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還為之注入了時代發展的新內涵。
3 史家胡同博物館在發揮公共文化服務功能的過程中帶來的啟示
3.1 調動社區居民組織活動的積極性,使廣大公眾為受眾群體
通過對史家胡同博物館開展的文化活動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其文化活動的舉辦主體和受眾群體都相當廣泛。舉辦方不局限于社區居民,而且還聯合了政府機構、學校、社會組織、國際組織等。受眾群體包括兒童、學生、博物館參觀人員、國際友人等,各類人員對博物館的建設都起著推動作用。歷史講座活動面向的群體主要是社區居民,“胡同微花園”活動面向群體進一步拓展到了學校以及社會人員,城市閱讀活動受眾群體上升到了全城的青少年,“賞燈猜謎”活動更是面向國際將傳統文化傳播出去,受眾群體為廣大國際友人。所以在社區博物館建設中要面向廣大的社會群體,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宗旨。
3.2 充分利用社會機構和高校進行合作
史家胡同博物館在發揮公共文化服務功能的過程中充分利用了社會資源,與東城區朝陽門街道史家社區居民聯合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十七工作室聯合團隊、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宣教中心、中社社區培育基金等機構展開了合作,實現了資源共享。史家胡同博物館因此充分發揮了社會公共文化服務功能。其他博物館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充分借鑒史家胡同博物館的發展模式,積極與各方開展合作,發揮博物館的最大優勢。
3.3 活動形式要豐富多樣,并且能充分體現參與性及互動性
史家胡同博物館在發揮文化服務功能的過程中,滿足了不同年齡、不同需求的社會人員參與,參與門檻低,任何有意愿的公眾都可以參加,因此充分調動了居民和廣大參與者的積極性,并且具有很強的互動性。
上文研究的四個活動都普遍體現出居民積極參與博物館的活動、建設博物館,活動的組織和發起者都是社區居民。史家胡同歷史講座活動的講座主講人是來自社區的居民,活動內容由主講者自行決定,這種形式的講座充分調動了居民的積極性,能使居民更好地投身于社區博物館的建設中。居民和學生合作開展的廢物利用“胡同微花園”活動,則體現出極強的互動性?!昂⒒▓@”通過學生設計、居民制作這種合作模式,不僅將廢物重新利用,整合了社會資源,而且將文化服務功能拓展到學校這一更高的層面。這種模式的活動對各博物館發揮文化服務功能具有極大的借鑒。城市閱讀活動通過學生的親身參與讓他們在實踐中了解北京歷史文化,這種親身參與的活動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更直觀
參考文獻
[1]許勻馨.試論軍事類博物館社會服務功能—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為例[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3.
[2]潘守永.生態(社區)博物館的中國經驗與學術性批判反思[J].東南文化,2017(6):115-121,127-128.
[3]劉世風,甘代軍.生態博物館運動的社會思想根源探析[J].東南文化,2011(5):96-100.
[4]陸瀛.社區博物館理念下的文化遺產旅游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14.
[5]鄭嘉鳳,楊鶴.博物館公益性與社會化服務探討[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4(6):116-119.
[6]黃顯涵.史家胡同博物館運營模式考察及分析[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9.
[7]謝雨婷.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初探[J].文博,2017(3):99-104.
[8]劉路,黃錦榮.史家胡同循跡[M].北京:臺海出版社,2016.
[9]劉芳.論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的特征[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10):72-73.
[10]姜楊.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的創新[D].長春:吉林大學,2008.
[11]徐清泉.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功能創新策略: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運營機制創新[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20-21.
[12]趙幸.生根發芽:東四南歷史文化街區規劃公眾參與及社區營造[J].人類居住,2018(2):34-37.
[13]蘇東海.生態博物館的思想及中國的行動[J].國際博物館:中文版,2008(Z1):29-40.
[14]單霽翔.探討社區博物館的核心理念(上)[J].北京規劃建設,2011(2):94-98.
[15]黃春雨.社區博物館理論與實踐的思考[J].中國博物館2011(Z1):39-45.
[16]付麗.北京史家胡同博物館的社會參與研究[J].中國港口博物館,2018(S1):10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