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日本民間組織“中國文物返還運動推進會”主辦的“要求返還擄日中國文物緊急集會”(以下簡稱“緊急集會”)在日本眾議院舉行。這是日本國內首次有民間組織要求日本政府主動歸還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日本全面侵華戰爭期間掠奪至日本的中國文物。
“沒想到日本民眾如此關注這個問題!”在“緊急集會”結束之后,“中國文物返還運動推進會”發起人、日本著名律師一瀨敬一郎告訴記者,這是日本民間組織第一次公開要求日本政府歸還中國文物。對于這段歷史,除極少數學者以外,絕大多數日本民眾一無所知。實際上,侵華日軍不僅在中國殺人放火,還掠奪了大量寶貴文物,這些都是“日本侵略中國的證據”。
30年來,一瀨敬一郎四處奔波,幫助中國二戰受害者狀告日本政府,要求日方謝罪和賠償。這名律師對記者說,那些從中國擄走的文物,至今被堂而皇之陳列在日本,“這很奇怪”!日本人不能對此置之不理,有責任將其物歸原主。
“中國文物返還運動推進會”自成立以來,與中國學者密切交流互動,初步鎖定首先要求日本政府歸還從遼寧省海城市三學寺掠奪的三尊中國石獅,其中兩尊現存于東京靖國神社外苑,一尊保存在栃木縣山縣有朋紀念館。同時,推進會還要求歸還從遼寧省旅順市掠奪的唐鴻臚井刻石,該文物現存于皇宮吹上御苑。
這場“緊急集會”被稱為“草根運動”。一瀨敬一郎解釋稱,所謂“草根運動”,強調民間和民眾的力量,這是一場建立在日中兩國人民團結合作基礎上的運動,目前為止他們未與中國政府部門有過接觸。“中國文物返還運動推進會”成立的初衷,就是要求日本政府主動歸還戰爭時期掠奪至日本的中國文物。
在宣傳資料上,“緊急集會”被視為“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特別企劃”。一瀨敬一郎對記者透露,這里也有巧合成分。早在2018年就有相識的中國人找到他,希望他能幫忙推動要求日本政府歸還戰爭期間從中國掠走的文物,他還為此特意來華考察。但歷經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在內的種種波折,活動直至今年才得以展開。
一瀨敬一郎提到的中國人是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會長童增。4月20日,童增在接受采訪時說,“緊急集會”充分反映出中日兩國要求日本政府歸還擄日中國文物的強烈民意,日本明目張膽持有從中國搶走的文物,和平又從何談起?
實際上,為敦促日本政府歸還中國文物,中國民間人士的努力從未停止。童增告訴記者,2014年8月,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向日本外務省、日本皇宮提出嚴正聲明,并派人赴東京登門造訪,要求歸還保存于日本皇宮內的中國唐鴻臚井刻石,但未得到日方任何回應。2019年7月,童增再次致信日本政府及日本天皇,要求歸還國寶,依然石沉大海。
此后,2021年1月,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文物返還促進部部長王錦思致信靖國神社,要求歸還保存于靖國神社的中國石獅。今年3月,童增及王錦思聯合海城市市民致信日本山縣有朋紀念館,要求歸還保存于其院內的中國石獅。遺憾的是,以上信件同樣未收到來自日方的任何答復。
一瀨敬一郎認為,最困難的地方在于,日本政府并未真正想要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在對待歷史問題的態度上,中日兩國存在明顯的“溫度差”。他表示,從現在起到今年秋季的這段時間,“中國文物返還運動推進會”將加大力度與靖國神社和日本皇宮溝通,竭盡所能推動文物返還工作。
據悉,“緊急集會”由“繼承和發展村山談話會”理事長藤田高景主持,立憲民主黨參議院議員有田芳生、日本共產黨眾議院議員笠井亮、社會民主黨眾議院議員新垣邦男、“沖繩之風”參議院議員高良鐵美等政治家出席。此外,山口大學名譽教授滧纈厚、北海道大學教授吉田邦彥、福井縣立大學名譽教授凌星光、中國學者鄧捷以及東京都歷史教育者協議會會長東海林次男等學術界人士參會。
“日本民間組織明確站出來推動日本政府返還掠奪中國文物,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0年公約觀察員霍政欣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介紹了實際操作過程中的難點。他說,從當前既有的國際條約來看,用于追索文物的國際條約均制定于二戰結束之后,受制于“條約無溯及力原則”(法律條約只適用于其生效以后的行為,對其生效以前的行為不得適用),因此援引這些公約追索文物存在困難。
不過在采訪中,霍政欣提供了新的思路。他介紹說,二戰之后,德國對戰爭罪行進行系統清算,還專門立法返還了戰爭期間掠奪的文物。近年來,歐洲國家普遍出現反省殖民時期罪行的現象,在即便不存在明確國際法依據的情況下,通過修改政策法律促成文物歸還。霍政欣認為:“這是整個國際道義規則秩序的完善,我們也可以從這個角度切入,呼吁日本早日把文物還給中國。”
(摘自《環球時報》邢曉婧、婁康)□68086AA4-C125-436F-91E4-847BFB6F56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