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來自西南邊陲的白族共產黨員周保中戰斗在東北抗日戰場,并與來自朝鮮的金日成,并肩艱苦奮戰,兩人結下了深厚而綿長的情誼,周保中更被金日成贊譽為“真正的國際主義戰士”。
周恩來為之改名的抗日英雄
周保中,原名奚李元,白族,1902年出生于云南省大理縣灣橋村;因為家庭貧困,初中二年級時輟學,15歲時離家投入滇軍,參加護法戰爭;1923年11月被選送入云南陸軍講武學校17期工兵科學習,1925年4月抵達廣州,加入駐粵滇軍。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組成北伐軍分路進行北伐,周保中任營長的第六軍第十九師五十六團在軍長程潛、黨代表林伯渠率領下出征,先后攻下南昌、南京。
? 1927年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在革命處于極端困難時期,已升任國民革命軍第十八師少將副師長兼五十二團團長的周保中,經林伯渠指引,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11月,中共中央決定派周保中等一批干部到蘇聯學習。為了保證他們出境順利安全,要求隱蔽身份,時任中央軍委書記周恩來填表時,將奚李元的名字改為“周保中”,“保中”意為“保衛中華”。從此,奚李元即改名為“周保中”,并作為其終身的名字。
? 1928年12月,周保中踏上了奔赴蘇聯的求學之旅,先后被送入莫斯科中國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和國際列寧學院學習;1931年畢業后,于12月初回到上海。那時,日軍已于3個月前在沈陽制造了“九一八”事變,東北成為了全國奮起抗日的最前線,中國共產黨急需派遣得力人員去開辟抗日工作。周保中被派遣到東北參與發動和組織抗日武裝。
帶領東北抗聯戰士頑強戰斗
周保中到東北后,于1932年7月任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1935年建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五軍并任軍長。1936年2月,為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建立廣泛的抗日統一戰線的指示,東北人民革命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周保中成為主要創始人。1937年10月,抗聯第四、五、七、八、十軍等五個軍改編為第二路軍,周保中任總指揮、中共吉東省委書記。1939年初冬,在部隊遭受嚴重挫折,與中共中央失去聯系的情況下,周保中提出了“保存力量,越界過江,到蘇聯遠東地區野營整訓”的意見,隨后獲得蘇聯紅軍駐哈巴羅夫斯克遠東邊防軍司令部的同意。
1940年3月,周保中等人率領東北抗聯第一、二、三路軍渡過黑龍江轉移至蘇聯邊境組建南、北野營;之后,隊伍整編為蘇聯遠東軍區第八十八獨立步兵旅,蘇軍負責軍事訓練和后勤保障。穆青(曾任新華社社長)后來在《憶東北抗日聯軍將領周保中同志》一文中記述:“一些抗聯老戰士告訴我,東北抗日戰爭所以能堅持下來,就是因為有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周保中這樣一些沖鋒在前、退卻在后,與戰士生死與共的共產黨員。他們說,一次戰斗中,周保中的左腿中了一顆子彈,他理也不理,照樣指揮作戰,直到戰斗結束后,才請一位土醫生來作‘手術’。那時,缺醫少藥,根本沒有麻醉針劑,土醫生就用拔釘子的鉗子,硬是從他的腿骨上把子彈拔出來,將打爛的肉剪一剪,用水洗一洗傷口敷藥了事。當時,周將軍咬緊牙關,頭上滴著豆大的汗珠,卻吭也沒吭一聲。1940年,東北抗日聯軍幾乎面臨絕境,許多部隊彈盡糧絕,日以菌類野草為食,夜以荒林凍土為床,許多戰士死于凍餓之中;活著的,行軍走不動路,站崗要背靠著樹干支撐。就是這樣,周保中帶領著抗聯戰士頑強地戰斗著。”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本宣戰。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周保中等人率東北抗聯隊伍跟隨蘇聯紅軍回國,9月到達長春,擔任蘇軍駐長春衛戍司令部副司令,成為東北抗日聯軍中能夠看到日本投降的少數將領之一。
1946年1月,周保中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兼吉遼軍區司令員;1949年9月,任東北人民自衛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席;之后遵照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等首長的指示,調回離開23年但仍尚待解放的故鄉云南工作。
與金日成在戰火中鑄就國際主義友誼
很少有人知道,周保中這位來自祖國西南蒼山洱海的白族將領曾是金日成的首長。原來,在白山黑水共同抗日的艱苦戰斗歲月,把兩人的命運緊緊地連在了一起,結為親密戰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而周保中的女兒周偉又與金日成長子金正日自幼相識。中朝兩家、兩代人的友誼就像鴨綠江水一樣,源遠流長。
? 金日成,1912年4月15日生于朝鮮平安南道大同郡;1925年隨父親逃亡到中國吉林省撫松縣,入吉林市毓文中學就學。1932年,金日成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在吉林安圖縣明月溝創建了抗日游擊隊,擔任游擊隊隊長,后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第三團團長。1934年,金日成所部多次粉碎日偽軍的“討伐”,還兩次遠征北滿,與周保中的第五軍協同作戰,聲名大振。
? 1940年,東北抗日聯軍遭受嚴重損失,周保中等人率領東北抗聯余部陸續撤入蘇聯,金日成率余部百余人也轉進蘇聯。在蘇軍的支持下,抗聯在位于蘇聯遠東城市伯力附近的白頭山建立了北野營,在雙城子附近又建立了南野營,以加強對抗聯的整訓,積蓄力量,再行抗戰。
1941年4月初,周保中先后派遣多支小分隊返回東北,為以后回國開展抗日斗爭作準備。他首先派金日成率領由第一路軍29人組成的第一支小分隊回北滿,其主要任務是尋找第一路軍總司令部和副總司令魏拯民,并收攏失散部隊,偵察敵情。
4月9日,金日成率小分隊越境回到琿春縣。經過多方搜尋,得知魏拯民已因病去世。隨之,金日成率小分隊進行了大量聯絡群眾等工作,恢復了四五個地方原有的黨組織關系,還相繼在圖們、汪清、琿春等地活動,偵察敵情。金日成所部于11月12日返回蘇聯南野營向周保中復命,得到了他的肯定與表揚。
1942年8月,東北抗聯同意蘇聯建議,將部隊編入蘇軍序列,為遠東軍區第八十八獨立步兵旅,又稱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干部授予蘇軍軍銜,并接收部分蘇軍軍官到該旅任職。八十八旅下轄四個步兵營,周保中少校任旅長,李兆麟少校任旅政委,蘇軍薩馬爾欽科少校任副旅長兼參謀長,崔庸健大尉任旅副參謀長,金日成大尉則擔任第一營營長。
隨著周保中與金日成在工作上的頻繁接觸,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蘇軍出兵東北。日本投降后,根據形勢的發展,第八十八旅進行改組,人員一分為二,中國同志隨蘇軍返回東北,金日成率朝鮮同志隨蘇聯紅軍一道返回朝鮮。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朝鮮光復后,10月10日,金日成領導組建了朝鮮勞動黨。1946年,國民黨軍占領東北的大部分地區以及控制著公路、鐵路等主要交通線。時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的周保中前往朝鮮面見金日成,請求朝鮮方面提供支援。朝鮮隨即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后方通道,幫助轉移了大批起義部隊、傷病員、家屬和戰略物資。
? 1947年5月13日至6月30日,東北民主聯軍發動了大規模的夏季攻勢,部隊因經常進行遠距離作戰,軍鞋供應不足。為解決這一困難,5月末,周保中秘密派遣夫人王一知前往朝鮮向金日成請求支援。金日成隨即指示集中生產軍用鞋,以支援東北民主聯軍戰士的作戰之需,充分體現了中朝人民深厚的戰斗情誼。
(摘自《世紀風采》卓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