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蘇美 周國華 黃偉峰


“雙減”是好事,卻并非易事。“減學生作業負擔,家長擔心;減課外培訓負擔,培訓機構不死心”。面對“好事難辦好”的難題,隆回縣聚焦“雙減”的四大核心因素:學校、學生、家長、機構,以問題為導向,通過做硬“一招”、抓好“兩手”,“三發力”迎來了“三變化”,破解了校外培訓機構治理難題,書寫了隆回“雙減”優秀答卷。
校園出硬招,向學生發力,學生從“無奈參培”變“無需參培”
“雙減”前,大面積的學生出學校大門即進培訓機構小門,主要原因就是:在學校優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分數高”的盼提升“素質”,“素質好”的想提高“分數”;而學校沒能滿足這些需求。“雙減”后,隆回縣中小學校練硬功出硬招,向學生發力:一是推出教案、教學、作業“三優化”和“最美是青藍”(教師教教師)工程,為課堂大面積、大幅度提質增效。二是充分利用課后服務時間,通過班內學生“日拼組”、校內學生“周走班”形式,有效落實對學生作業輔導的因材施教,切實解決了學生課業的個體差異問題。再是根據學生興趣愛好、特長潛質,因學生“味蕾”定制“菜單”,全縣學校開展素質特長類課后服務項目達80多個品種。
學生校內“營養正餐”吃飽、吃好了,校外“三無零食”也就沒了市場。
束縛培訓“推手”,向家長發力,家長從“忐忑”變“淡定”
“雙減”前,許多家長并非心甘情愿,卻仍成送培主要推手,全因家長心里裝滿對孩子的學業焦慮。“雙減”后,隆回縣推出了“把孩子給老師教,把校園給家長看”工程,全縣各學校包括幼兒園積極回應家長教育關切,通過“班級日常美篇、拍照孩子作業、孩子表現視頻、校園親子活動、孩子當家庭小老師、家長開放日”等多種方式,將學生在校每日的學習、收獲與成長,“一日一小送,一月一大報”給家長。家長看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里已“棒”成了“別人家的孩子”,由忐忑變淡定,課外培訓也就失去了家長砸錢送培這一推手。
打擊培訓“勾手”,向培訓機構發力,機構從“不準辦”變“不想辦”
“雙減”前,一些不良培訓機構頻出“暗招”“損招”對家長和老師“勾手”,以致教培市場亂象叢生:“學生內卷、家長焦慮、家庭教育支出畸重、資本賺得盆滿缽滿”。“雙減”后,隆回縣相關職能部門火力全開,對培訓機構亂象整治采取“集中清零”和“動態清零”的“雙監管模式”。一是集中高壓排查整治,對壓減轉型后的合法培訓機構,采取“管資質、管教師、管教材、管收費、管時段”等一系列措施。二是針對日常監管中面臨的“反彈、隱形、變異、走樣”等難題,采取了“分區劃片”、“三級包保”“四級包干”等一系列辦法。三是對在職教師被培訓機構“勾手”淪陷而參與生源介紹甚至授課等行為,不講面子、不接“條子”,一律嚴查嚴處。
通過“一招”“兩手”,向三方發力,不法不良培訓機構全線潰敗,合規機構辦學行為日臻規范。據統計,該縣取締無證機構19家,自行關停培訓機構28家,查處違規行為22起,拆除廣告牌439塊,群眾對“雙減”滿意率達到了98%,學生滿意率達100%。一個健康、純美、向上的教育新生態,已成魏源故里的最美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