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4月23日,第27個“世界讀書日”。當晚,在“全民閱讀大會·2021年度中國好書”盛典上,“中國好書”年度榜單揭曉,著名作家何建明傾力創作,黃河出版傳媒集團寧夏人民出版社與海峽出版發行集團福建人民出版社合作推出的《詩在遠方——“閩寧經驗”紀事》赫然在榜,入選中宣部主題出版類獲獎圖書,也是本次“中國好書”獎唯一一部“脫貧攻堅類”獲獎圖書,填補了寧夏本版圖書獲“中國好書”獎的空白。
“中國好書”是在中宣部指導下,由中國圖書評論學會主辦的圖書評選活動,以“為好書找讀者,為讀者找好書”為宗旨,通過好書推介傳遞正能量,推動和引導全民閱讀。出版界將其視為僅次于“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出版政府獎的圖書榮譽,是中國出版業的好書“風向標”。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主題出版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也成為衡量出版工作優劣的重要標志之一。尤其在2021年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之際,主題出版物更是層出不窮、品種豐富。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召開、慶祝建黨100周年之際正式出版發行的《詩在遠方——“閩寧經驗”紀事》何以脫穎而出?
回望2021年,《詩在遠方——“閩寧經驗”紀事》在第34屆北京圖書訂貨會上一經發布,便吸引了各方人士的關注,在文學界、評論界、出版界收獲了諸多贊譽、樹立了良好口碑。該書部分章節于2020年8月在《人民文學》和《作家文摘》刊載。
《詩在遠方——“閩寧經驗”紀事》以習近平總書記推動并取得豐碩成果的閩寧對口幫扶協作取得的寶貴經驗——“閩寧經驗”為創作主題,生動記錄和藝術再現了在東西部對口幫扶大背景下,寧夏奮斗者與福建幫扶者持續奮戰脫貧攻堅的時代風采,映射了當代中國脫貧攻堅偉大事業中,中國人民接續奮斗的全民群像,特別是展現了從深度貧困到消除絕對貧困,從貧困樣本到脫貧典型的偉大歷史性轉變過程。作者何建明以全局的視野、深刻的把握、精準的切入、精彩的敘事、客觀的表達,將“閩寧經驗”的歷史主線濃縮于30萬字的報告文學當中。
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 、中國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白燁、寧夏大學副校長郎偉等對該書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該書是一部從人民的立場闡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的時代傳記,是一部書寫中國脫貧攻堅精神的時代史詩,是一部為生民立心、為時代立傳的報告文學佳作,有價值、有深度、有情懷,“閩寧經驗”是生動鮮活的感人故事,是生生不息的奮斗精神,是立足寧夏、奉獻全國乃至世界的經驗采擷。
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由習近平總書記推動形成的“閩寧經驗”,有力促進了寧夏打贏脫貧攻堅戰,為扎實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啟示。一組數據是有力地印證:寧夏9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100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23萬群眾搬出深山大溝,4個縣8個點被列入首批全國扶貧經驗交流基地,成為國際減貧中國方案的寧夏樣本,閩寧協作等典型經驗,成為全國減貧案例。

作為親歷并見證了寧夏脫貧攻堅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的新時代的出版人,打造一部講好閩寧對口幫扶故事、東西部扶貧協作故事、中國脫貧攻堅故事,向世界展現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的優秀主題出版物,是時代賦予的重大使命。為此,黃河出版傳媒集團高度重視選題研判,堅持早規劃、早著手,從社會效益優先考慮,著眼長遠、統籌規劃。經反復醞釀論證,決定采用小切口、好故事反映大主題、書寫大題材,最終將《詩在遠方》選題內容定位于講述脫貧攻堅背景下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形成的寶貴經驗——“閩寧經驗”,將選題立意定位書寫偉大的脫貧攻堅精神,并誠邀著名報告文學作家何建明進行創作,以此有力闡釋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深刻道理。
可以說,《詩在遠方——“閩寧經驗”紀事》這部作品,為全社會深刻認識脫貧攻堅偉大勝利的來之不易,進而增進對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認同和情感認同提供了生動的文學載體,也為當代及后來人更加深入地認知和理解脫貧攻堅精神提供了具象的歷史依憑。
2022年4月5日,《人民日報》以《中國主題圖書國際影響不斷增強 “了解中國發展的絕佳窗口”》為題,對《詩在遠方——“閩寧經驗”紀事》一書進行了重點推薦。報道稱:“以書為媒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讓外國民眾觸摸中華文化脈搏,感知當代中國發展活力……全景式書寫了福建和寧夏對口扶貧協作25年來走出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共同奮斗之路,生動記錄了閩寧協作脫貧奔小康的生動實踐。”


時代呼喚文藝精品,人民期待文藝精品。
為打造經得起時代考驗的文學精品,黃河出版傳媒集團堅持“項目組”運作,采用新機制新舉措,多方精磨、數更其稿、幾易其名,確保作品出版高質量。
自圖書立項以來,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署高度關注、深切關懷,閩寧兩省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黨委宣傳部精心指導。
從選題策劃到編輯出版、從項目申報到宣傳發行,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總編輯薛文斌始終以項目組一員的身份,與項目組全體人員一起,全流程參與該書出版進程。2019年7月、2020年6月,薛文斌先后2次陪同作者何建明分別到寧夏固原、同心、紅寺堡等市縣區,采訪脫貧農戶、扶貧干部、福建掛職干部、在寧投資興業的福建企業家及援寧醫生、教師等80多人,收集圖書資料100多冊、報紙80多份、刊物50多種、會議資料400多件。期間,還到福建進行深入采訪。通過實地走訪、采風和查看文獻資料為該書創作準備了豐富的素材、筑牢了堅實的根基,也使作者對寧夏、對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歷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
“懷著對西海固‘苦瘠甲天下’的印象,一直想去探個究竟。終于得到走訪機會,眼前水潤的銀川和西海固讓他不敢相信。那個曾經‘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消失了,‘爛泥灘村’變成了現代化的‘涵江村’,這些新變令他深受震動。”正如作者何建明在書中序言中所講,“這里的一切都讓我目瞪口呆、不可思議,驚嘆而又無比欣喜——那就是詩,那就是歌。”
人心思進,力量迸發。在編輯出版過程中,黃河出版傳媒集團將一般的“三審三校”提升為“三審+九次校對+四次通讀+重大選題審定”,審校全部由副編審以上職稱的骨干編輯和校對人員承擔,并邀請有關專家學者、相關單位工作人員、書中原型人物等反復對書稿內容進行打磨,真正做到秉持匠心、精益求精,充分保障編校質量和內容質量。
正是由于深耕細作、用心用情,使得《詩在遠方——“閩寧經驗”紀事》一出版,便引起了讀者的強烈共鳴,成為該書講好中國脫貧攻堅故事的獨特之處和魅力所在。
從無到有、由村至鎮的閩寧鎮,在一片荒漠之地逐步建設崛起的紅寺堡區;無私為民的共產黨員、扎根寧夏的閩商、熱心勤勉的技術人員、不畏艱辛的支教教師;孛云峰、謝興昌、水根與月英,這些原本處于極度貧困狀態的群眾,都因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徹底獲得“新生”……《詩在遠方——“閩寧經驗”紀事》一書呈現了一個又一個真摯感人的扶貧與脫貧故事。書中記錄的每一個事件、每一個人物,都成為寧夏脫貧道路上一個個定格的經典畫面。

在作者何建明的筆下,閩寧對口扶貧協作脫貧故事猶如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向我們昭示著跨越千山萬水的“山海情緣”,使該書始終帶著史詩般的壯美情懷和涓涓細流般的人性溫度,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正如作者在書中所寫:“這‘山’與‘海’的經典攜手,其中皆因有一樣至高無上的東西存在于它們中間,那就是情懷,或者說那就是祖國與人民、領袖與人民、人民與人民之間的情懷。”這種跨越山海的扶貧情懷不是空談理想與口號,而是一種求真務實、不計回報的家國情懷。這種家國情懷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感與敢于擔當的深刻體現,它是用艱苦卓絕的脫貧攻堅行動所書寫的“大愛”,它所傳承的是一心為民、不忘初心的革命信念與融貫于中華兒女血液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詩在遠方——“閩寧經驗”紀事》出版后,先后在北京圖書訂貨會、濟南書博會、深圳文博會、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等展會,成功舉辦了紅沙發訪談、新書發布會、出版座談會、閱讀分享會、多語種對外推廣等系列活動,《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日報》《寧夏日報》《福建日報》《文藝報》《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等給予大篇幅報道,宣傳力度之大、報道內容之深、傳播范圍之廣是黃河出版傳媒集團成立以來從未有過的,有力打造和擦亮了“黃河出版”品牌,全方位提升了集團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

為了積極推動《詩在遠方——“閩寧經驗”紀事》一書的發行,該書項目組以“脫貧攻堅精神在出版領域的實踐”為主題,多次赴甘肅、陜西、山西、湖南、湖北、四川、重慶等地推介,并與各省區出版集團交流經驗,使東西部扶貧協作積累的各種成功經驗得以互動交流,使該書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公眾傳播力持續躍升,為該書在上述地區成功發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在學習強國寧夏學習平臺和《共產黨人》強國號全文刊載、免費閱讀;在《悅讀寧夏》視頻號以訪談出版人薛文斌的形式推出系列訪談,被新華網和《光明日報》客戶端轉載;與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合作拍攝微紀錄片《詩在遠方——我眼中的“山海情緣”》,在新華社客戶端播發后瀏覽量超過150萬次,使該書社會影響更為廣泛、讀者共鳴更為強烈。
2021年“4·23”世界讀書日,閩寧兩省區同步在銀川、吳忠、石嘴山、中衛、固原、福州、廈門、泉州等城市舉辦閱讀推廣活動,將“閩寧協作”機制和山海情義以文化傳播的方式落實于閩寧大地,在出版界創造了“閩寧協作”宣傳營銷佳話。
先后5次入選國家級月度、年度好書榜單,入選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選題、全國農家書屋增補書目和《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發行超5萬冊,單本書創利潤116萬元;俄文版、阿文版先后入選絲路書香工程、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目前已進入翻譯階段,英文版、韓文版、馬來文版、西班牙文版、烏爾都文版的版權輸出亦在進行中……
不只是獲得年度“中國好書”,《詩在遠方——“閩寧經驗”紀事》一書早在此前已經取得了亮眼的成績單。
《詩在遠方——“閩寧經驗”紀事》充分展現了寧夏出版工作貫徹“二為方向”的擔當與定力,彰顯了寧夏出版擔負“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

近年來,黃河出版傳媒集團積極應對新機遇、新挑戰,致力于為文化繁榮發展貢獻出版力量,全面強化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出版能力,秉承“為人民出好書”理念,大力實施“精品出版帶動”戰略,充分利用“黃河出版”獨特資源,深入推動出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優化出版選題結構,不斷加強內容建設,奮力推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出版物,著力推動“黃河出版”品牌建設。
黃河出版傳媒集團緊緊抓住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的重要時間節點,突出主題主線,先后出版了《閩寧鎮記事》《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中國脫貧攻堅的寧夏樣本》《閩寧扶貧協作志》《劉少奇哲學思想研究》《走出黑眼灣》《紅色檔案文獻展中寧夏英雄模范人物事跡》等一批精品主題圖書;自覺擔負出版責任,策劃出版了《疫線筆記》《守護生命:抗擊疫情一線紀實》《白衣執甲逆風行:寧醫援鄂日記》等主題出版物,主題出版結構持續完善,矩陣效應初步顯現,為寧夏主題出版走向全國打下了堅實的人才基礎和經驗基礎。2021年,集團集中優質出版力量,創新性地以項目組形式推動重大主題出版,《詩在遠方——“閩寧經驗”紀事》重磅推出,《出路》《百萬大移民》等脫貧攻堅的主題精品先后出版,《六盤山上高峰》蓄勢待發,打造出了一系列反映中國脫貧攻堅歷史性成就的全國頭部主題精品,多視角、多層次向全國展現了寧夏脫貧攻堅光輝成果。陸續出版了《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七一勛章”獲得者王蘭花》《賀蘭山志》《“石榴籽”故事》叢書等一系列主題精品圖書,有力彰顯了集團近年來凝心聚力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推進出版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政治站位和精彩成果。
2021年,黃河出版傳媒集團2部圖書入選中宣部2021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書目,2部圖書入選“2021年農家書屋增補目錄”,4部圖書入選全國《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近80部圖書獲得第二十三屆北方文藝圖書獎,各部作品一經出版就被國家級專業媒體推介,寧夏主題出版影響力、競爭力、吸引力明顯提升。特別是《詩在遠方——“閩寧經驗”紀事》的出版發行,向全國展現了寧夏出版的發展成果和發展潛力,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反響。而這只是黃河出版傳媒集團做強做優主題出版的一個縮影。
砥礪精品創作,開拓發展新局。今后,黃河出版傳媒集團將對標對表習近平總書記致人民出版社成立100周年的賀信精神,繼續秉承“為人民出好書”的出版理念,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力爭推出更多精品力作,不斷打磨寧夏出版新名片,推動寧夏出版實現新發展、取得新成就,朝著建設一流出版企業的奮斗目標奮勇前進,以優異成績獻禮黨的二十大!
(部分圖片由寧夏人民出版社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