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雙高建設的目標是培養一批能夠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匹配企業崗位需求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以適應、引領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高水平專業群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是實現雙高建設的重要舉措和內容,也是由傳統教育向現代化教育發展的過程
。
1771年1月17日,就在這一天,土爾扈特人在渥巴錫統一指揮下舉族東返祖邦故土,整個民族同聲高呼:“我們的子孫永遠不當奴隸,讓我們到太陽升起的地方去!”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基于“全人”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在專業知識中的思政元素,培育工匠精神,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群人才培養全過程。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抓手,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產出為導向,持續改進”的教育理念,深化“三合一、全過程”人才培養育訓模式,校企“雙元”育人,開展專業群為單元的現代學徒制、產教融合等多元化人才培養的路徑,培養適應專業群崗位發展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
中國處于產業轉型升級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到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國家戰略、區域發展、行業需求等背景下將迎來更多機遇。
(1)新能源汽車發展納入國家發展戰略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推進教育現代化,在這一思想理論的指導下,中國高等教育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高等教育發展道路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不斷優化職業教育結構與布局。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有機銜接、深度融合,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中國特色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優化人才培養結構,研究高水平專業群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
四川省是汽車生產和消費大省,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四川省“5+1”現代產業體系中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2019年,省內能源化工類產業投資額達713億元。積極布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將是四川汽車產業綜合競爭力邁入全國先進行列的重要機遇。
(2)四川省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數字通信、智能網聯等新技術和共享出行理念,正在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向“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共享化”變革。這些變革對高素質復合型新能源汽車技術人才培養帶來了諸多挑戰:
成都市是四川省汽車產業集群發展核心區,同時也是全國重要的汽車生產基地。目前成都市汽車產能已達到200余萬輛,工業總產值超過2千億,整車企業26家,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220家,形成了汽車研發、整車及零部件生產、公共物流、汽車貿易、維修服務等汽車產業全鏈,成為“鏈條完整、配套完善、集聚明顯”的汽車產業集群。高素質復合型新能源汽車技術人才供給不足是制約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短板。這是高職院校汽車類專業的發展機遇,也是責任擔當。
(3)新能源汽車行業專業人才需求缺口巨大
1.8 蛋白質印跡分析 收集細胞,用含蛋白酶抑制劑的 RIPA 細胞裂解液裂解,提取蛋白并定量。取 40 μL 總蛋白進行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轉膜后以 5% 脫脂牛奶溶液封閉 1 h,加入一抗于 4 ℃ 下孵育過夜,再加入二抗常溫孵育 1 h。用 TBST 洗膜 3 次,每次 10 min。曝光,以內參 β-actin 為標準分析目的蛋白的相對表達量。
(2)新能源汽車新興產業群對技能型人才的高素質復合型需求,迫使傳統培養體系亟待改革;
百香果汁、胡蘿卜汁、白砂糖、接種菌種、穩定劑黃原膠∶CMC(1∶1) 的添加量分別控制在4.0%,25.0%,10.0%,1.0%,0.1%;然后將百香果汁和胡蘿卜汁混合液的pH調至6.0,6.5,7.0,研究混合液的最佳pH值。
(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對推進專業群與產業集群高度融合,將企業和職場要素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健全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創新現代學徒制實現途徑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圖1可見,灰渣脫色率隨吸附劑投放量加大而增加,投放量達到 1.5g·L-1時變緩,達 2.5g·L-1時進一步變緩。初期染液中有機物濃度較大時,吸附劑的吸附位與吸附質接觸機會多,吸附效果好,當吸附質濃度小于某一濃度范圍后,吸附劑的吸附位與吸附質作用幾率降低,吸附效果減弱[5,6]。綜合考慮,確定灰渣吸附劑投放量為2.5g·L-1為宜。
從圖2看出,受成土母質、風化條件等因素的影響,臺子村農田土壤中富含鈣質,所有樣點的鈣質含量均處于高水平梯度,74.9%的樣點土壤鎂含量居中等水平,23.4%的樣點處于高水平,但臺子村亦存在少量的土壤低鎂區。硫作為一種主要的中量營養元素,在干旱的石灰性土壤中主要以無機硫形態存在,相對于南方,北方土壤更易產生缺硫現象,臺子村75.4%的樣點處于缺硫狀態,處于中等水平的樣點占總樣點數的15.6%(圖2)。加強作物硫營養與改善農產品品質,如提高氨基酸、蛋白質及油料作物油分含量,充足的硫營養有利于作物對水分的高效利用。因此,臺子村在施肥時應著重考慮加大硫肥的施用,以防出現缺硫病征。
專業群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掌握本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面向汽車(包括智能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售后維修領域,能夠從事汽車機電維修、汽車檢測、新能源整車制造、 汽車修理與維護等工作的具備較強競爭能力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中提出,要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為突破口,引領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率先建成智能汽車強國,構建“安全、高效、綠色、文明”的智能汽車社會。這將為成渝雙城經濟圈發展綠色智能汽車產業提供重要支撐。
學校地處成都市龍泉汽車城,必須擔起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的重任。把握未來汽車產業伴隨國家職業教育智能、安全、節能、環保的發展趨勢,加快推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區域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汽車城。
由于天然氣發電成本相對較高,同時還要受天然氣管網建設等因素制約,因此我國氣電發展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根據地區情況采取不同的發展策略。
構建產教創新發展平臺,精準對接企業崗位能力需求,選擇合適的項目形成可用于教學的“創新創業項目池”。學生根據自身特長,選擇項目和崗位,通過參與項目,帶動技術技能的提高。形成項目成果可向企業應用或推廣,服務產業轉型和技術進步,如圖1所示。

搭建校企合作育人平臺,聯合企業組建多元主體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推進校企共同研制現代學徒制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實訓條件建設標準等相關標準。校企合作成立生產性基地,實現教學與生產同步,提高崗位技能,提升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水準。
構筑技能賽事平臺,整合院-省-國-世四級競賽對于產業前沿技術的提煉,梳理序化賽項考點,將產業前沿技術嵌入課程體系和融入教學過程,開發專業教學課程和教材資源,通過精益求精的嚴苛訓練和四級梯級沖刺淘汰,多級遞進鑄造工匠精神和培育技能精英,實現國家級大賽獎牌增長。
建成多證融通發展平臺,開展“1+X”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融通試點,以認證為抓手,將國汽智聯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裝調、中德諾浩智能網聯汽車檢測與運維、北京中車行智能新能源汽車和汽車運用與維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四川省應急管理廳低壓電工作業操作證書和企業品牌技能等級證書融入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促進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互通銜接,實現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與就業崗位能力的同步提升。
(1)了解國際發展態勢、掌握行業前沿技術、實踐技能精湛的高水平結構化師資隊伍明顯不足;
以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和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專業為實施主體,與吉利汽車集團共同構建雙元主體、工學交替的省級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如圖2所示。依托產業學院,根據企業崗位要求,制訂《學徒制實施協議》、《學徒管理辦法》等相關管理制度,共同成立現代學徒制專門建設指導委員會,學校、企業成為人才培養的雙主體,實施校企“共同管理、專人實施”的分層管理模式;根據合作企業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基于專業群層面組織校企共同研究制訂符合學校、企業、現代學徒制實際的人才培養方案;搭建校企融合課程體系,以滿足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深度對接的要求;配合企業開展宣傳和學徒的選拔,學生通過選拔簽約企業“準員工”,享受企業“學徒”薪資待遇,實施校企共育、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校企共同完成學生與“準員工”的培養過程。依托企業案例共同開發教學案例,為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校企共同制定考核評價方案,學校實施“彈性學制”,企業實施“淘汰制”,建立交叉監控的質量控制體系。

(1)在新能源汽車技術、智能網聯汽車、工業機器人技術等領域深入開展“1+X”證書試點工作,組織開展X證書理論研究,以X證書引領專業群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課程內容和教學模式改革,構建與X證書對接的專業群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形成1+X證書制度試點典型案例。建立1與X融通實施保障體系,制定X證書培訓、考核中心建設方案,為X證書實施供硬件支撐,實現“書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如圖3所示。
Λj=Λj2-Λj1,其中Λj1<0, Λj2>0為dΛ2-cΛ-βj+1=0的兩個根, j=1,2。

有計劃組織教師參加各專業相關 X 證書培訓師培訓,逐步達到全員全覆蓋;組織學生整體參加 X 證書培訓和考核,建立“學分銀行”,實現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和轉換。形成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群 X 證書試點典型經驗,成為西南地區“1+X”制度推廣示范基地。
(2)深化產教融合
,探索高端技能人才培養路徑
根據職業技能人才成長規律,根據不同層次學生需求,實施分段、能力遞進式的人才培養形式。
深化中高職銜接教育,探索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在原有項目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專業群“3+3”、“3+2”中高職銜接教育改革,研究不同階段學生特點,推動“課程精準對接,能力分層培養,資源共建共享”,形成四川省示范性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基地。聚焦先進智能汽車和智能農業裝備技術復合程度高的崗位群,與四川大學、四川師范大學等高校合作培養師資,合作開展高職本科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的開發,率先探索高職本科四年制貫通式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培養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
對癥下藥:過來人的建議是忍耐,并主動分擔家務。分擔后,還要平心靜氣接受挑剔的檢查并及時修正,避免發生“她不滿意、親自又做一遍”的情況,否則一切付出歸零。
創新杰出人才培養機制。遵循互惠雙贏、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與吉利、比亞迪、沃爾沃汽車等國內外知名品牌汽車企業合作,構建校企合作、協同發展的長效運行機制,實現產教深度融合,深化“兩結合、四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校企雙方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優化常態化指導機制,共同制定杰出人才培養方案,開發相關課程體系、課程標準,共建實訓基地。以汽車和農機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為引領,引入行業技能專家,組建專業群梯隊化競賽導師團隊,以賽促學,以賽育人,通過大賽培養出一大批復合型杰出技能人才。培養國際化創新型人才。與英國格林等國際院校合作辦學,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實現課程互認,學分互認,以國際化綜合要素深入教育教學全過程為著力點,將國際先進工藝流程、產品標識、技術標準、服務標準等融入教學標準,培養具備國際水平的高新能源汽車技術與服務人才,以滿足企業對日益增長的用人需求。開展與沿線國家職業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動教育深度合作,互學互鑒,促進沿線各國同類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全面提升學校區域教育影響力。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職業院校開展合作與交流,開展留學生項目,培養國際化的智能汽車與農機服務人才
。組織學生參加國際相關專業技能大賽,開展學生之間、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動。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發展現代化職業教育。高水平專業群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是實現高職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必要條件,本文提出的構建“思政引領,五育并舉,三技融通”人才培養體系是高水平專業群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實踐與探索。
[1]李立國.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下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建設:邏輯框架與作用機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9(06).
[2]張霞珍,龍志軍.“雙高計劃”背景下基于產業鏈需求高職汽車特色專業群建設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20(16).
[3]謝俐.中國特色高職教育發展的方位、方向與、方略[J].現代教育管理,2019(04).
[4]房廣順,高俊麗.把思想政治工作貫通高校人才培養體系全過程的對策[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3).
[5]房偉萍,楊效軍.汽車技術服務高水平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科技風,2020(25).
[6]錢榮明.職業院校與企業深度合作進行人才培養的實踐研究-以常州劉國鈞高職院校汽車專業為例[J].職教論壇,2016(35).
[7]郭福春.高水平專業群在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中的現實意義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