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 瀟
(作者為中共保定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必須立足國情,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參與國家治理。統一戰線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凝聚社會共識,發揮群策群智,協調社會利益方面具有獨特優勢。立足新的發展階段,充分發揮統一戰線的重要作用,對推動國家治理體系的構建具有現實意義。
統一戰線符合國家治理現代化日益多元化的趨勢。隨著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區,利益格局面臨深刻調整,社會新舊矛盾相互交織,社會階層結構出現了深刻變化,各個社會群體均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分化和重組。利益主體及訴求日益多元化,利益關系更為復雜,由此引發的社會矛盾和社會沖突明顯增加。國家治理現代化具有民主性,廣泛的公民參與是現代民主政治的前提和基礎,是實現公民權利的基本途徑,也是實現對公共權力有效制約的重要條件。統一戰線在本質上以公共利益為取向,以最廣泛的民眾參與模式,主張通過對話實現共識,明確各方責任和權益,進而做出獲得普遍認可的決策,能夠有效解決多元利益要求。
統一戰線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具有契合性。國家治理現代化與統一戰線具有內在契合性和目標一致性,二者都以堅持黨的領導為前提,強調參與主體多元性,發揮人民的主體地位。統一戰線在民主協商等制度中,廣開民主渠道、豐富民主形式,在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統一戰線主張所有利益相關方都可以平等地參與協商,而沒有對特定主體的制度性利益排斥或價值歧視,與國家治理的廣泛參與高度契合。統一戰線使各方面制度和國家治理契合性能更好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確保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參與管理各種事務,實現全過程民主。
統一戰線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具有內在關聯性。國家治理強調社會多元主體在相互平等的基礎上,通過有效的協商和協調機制,自覺地協調自身利益與公共利益之間的沖突,形成公共利益最大化基礎下的廣泛共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意味著國家治理更加科學、更加民主、更加法治,也更加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即政府、社會組織、人民群眾在不同領域發揮著各自的主體作用,各主體依法高效運轉,并相互間交叉、協作,實現協同效應、整合效應和創新效應。而統一戰線具有包容性和廣泛性的特點,具有強大的社會整合能力,是團結和聯合多元社會力量的理想平臺。
統一戰線的協商功能有助于推動國家治理科學化。國家治理現代化具有科學性,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為公共政策的科學性與有效性。中國特色協商民主不論是其組織體系,還是程序過程,都以中國共產黨為核心,確保了協調關系的溝通優勢的高效性。統一戰線中不同的職業和專業素養會影響成員參與治理的關注點,他們更傾向于將自己熟悉的業務領域作為參政議政、參與國家治理的課題,并提供有效解決方案,增強政策的可操作性。高效性和廣泛性的有機結合有利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更加科學完善。
統一戰線的多元化特點有助于推動國家治理民主化。統一戰線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發揮多元治理參與主體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自治和共治功能,既擴大了民主的廣度,又保證了公民的平等參與的權利。各民主黨派立足自身特點,貼近重點聯系的群眾,深入社會實際,走向社會基層,觀察社會動態,收集、梳理有價值的群眾建議和意見,及時了解和反映各社會階層的利益訴求,并完善民意訴求表達機制,在黨和政府與基層群眾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和紐帶。民主黨派參與公共政策的決策和執行也是對公共政策決策咨詢制度與公共監督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推動公共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
統一戰線的利益表達功能有助于推動國家治理公平性。現代化的國家治理要求治理主體堅持將社會公平正義作為治理的基本原則和價值追求。統一戰線在信息的獲取、話語的表達,以及參與的機會平等各方面體現了各個主體之間的平等地位,并且通過統一戰線團結了不同群體的代表人士,其身份和地位在協調不同階層利益,化解社會矛盾方面具有功能優勢,因而起到了增進社會公平正義的作用。
堅持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不斷推進和完善統一戰線的建設。通過黨的領導,鞏固統一戰線成員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加強頂層設計,明確統一戰線在國家治理建設總體戰略部署中的地位。建立健全統一戰線參與國家治理的工作機制,實現制度整合。推進智庫建設,為統一戰線理論政策、黨和國家重要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思想庫支持。
培育各方面力量參政議政理念。在多元共治模式下,積極主動引導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與執行,積極參加各類公益活動,強化公民的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和公共參與精神,提高公民參政議政能力。充分發揮不同社會階層代表人士參與國家治理的模范示范作用。培養各社會階層,尤其是新媒體從業人員、網絡意見人士、留學歸國人員等新社會階層代表,鼓勵支持其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等國家治理活動,并建立參與治理的激勵機制。
加強統一戰線載體建設。拓寬協商渠道,把協商納入決策過程之中,堅持協商于決策之前和之中,提高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進一步放寬各類慈善組織、環境保護組織等新社會組織登記審批制度,引導并鼓勵其在不同領域發揮自治和共治功能。完善和健全公共政策聽證制度,重視聽取民意訴求,拓寬民意訴求表達機制;鼓勵和支持慈善類、公益類等非政府組織的發展,提高其社會參與與社會治理能力,使之成為國家治理過程中的事實主體。
完善統一戰線監督治理機制。利用網絡資源,拓展民主監督的廣度,尤其是加大對關系民眾切身利益的政策的執行及熱點問題的監督力度。同時把握監督的尺度,規范公民合法參與。通過提供制度化的網絡參與渠道,積極回應網民的合理訴求。在涉及基層民眾切實利益的領域,建立定期的網絡輿論研判和回應制度,建立多形式、全方位的官民聯系制度,建立輔助網民參政的線上信息公開制度等。
總而言之,統一戰線從參與主體、形式、方法和內容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發展成效,既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和制度載體,又極大豐富并推進了國家治理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