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華

“買家具,到香河!”——在中國北方尤其是京津冀地區,購買家具,香河家具城是很多顧客的首選。
5月中旬,距離香河域內解封已有一段時間,但人們預想中的報復式消費并沒有出現,縣城最繁華的街道“家具大道”一眼望去冷冷清清,很多商家甚至都沒有開門營業。
“現在香河解封了,但周邊沒解封,外地人沒法進來,即便是線上銷售,物流也受限。”張光(化名)在香河賣家具近十年,最近正在考慮關閉門店,他告訴《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搭租金,再加上貨銷售不出去,生產出來又壓成本,現在香河很多人都選擇不干了。”
張光和香河家具企業的問題,不是個案。受疫情影響,大批的中小微企業深陷困境,游走在倒閉關門的邊緣。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對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3000家樣本企業4月份開工率的調查顯示,完全開工的企業占17.85%,開工率在75%-100%之間的占14%,在50%-75%之間的占23.9%,小于50%的占28.8%,未開工的占15.50%。
中小企業活,則社會經濟活;中小企業興,則社會經濟興。目前,我國企業戶數超過4800萬戶。其中,中小微企業占比95%以上。他們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5%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廣大中小微企業是保障社會就業的主力軍,是促進技術創新的生力軍,是解決供應鏈、產業鏈“卡脖子”問題的重要力量,是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載體。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88.3,在上月環比下降0.6點的基礎上,環比繼續下降0.3點,低于2021年同期水平;已連續3個月下降。8個分項指數全部下降。其中,勞動力指數和資金指數繼續下降,不過這2項指數仍保持在景氣臨界值100以上;成本指數繼續下降,仍處于不景氣區間;宏觀經濟感受指數、綜合經營指數、市場指數、投入指數和效益指數均有所下降,且這5項指數仍低于景氣臨界值100,效益指數處于最低位。
小微經營者既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毛細血管和中堅力量,同時因其個體規模小而更具脆弱性。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張曉波的團隊從2020年三季度開始對小微企業經營現狀進行調查,近日剛剛發布了《中國小微經營者調查2022年一季度報告暨2022年二季度中國小微經營信心指數報告》,結果顯示,小微經營者在2022年一季度的經營水平為自2020年三季度觀測以來的最低點。無論對比2021年同期,還是與上一季度環比而言,小微經營者都遭遇了營業收入、現金流維持時長和利潤率“三降”的問題,處于步履維艱的境地。特別是,近四成小微經營者的現金流僅能維持不到一個月。“這意味著在疫情影響地區,如果疫情持續超過一個月,大量的小微經營者將面臨倒閉的風險,相關人員的就業崗位和收入保障也會相應受到影響。”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數據同樣嚴峻,2022年3月,全國市場主體注銷126.2萬家,同比增長24.5%,其中企業29.1萬家、農民專業合作社0.9萬家、個體工商戶96.2萬家。
此輪沖擊對各行各業的影響都是巨大的。4月份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顯示,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郵政倉儲業、批發零售業、社會服務業、信息傳輸計算機軟件業和住宿餐飲業指數分別比上月下降0.5點、0.3點、0.3點、0.1點、0.1點、0.3點和0.1點,只有房地產業指數微升0.1點。8個分行業指數均處于景氣臨界值100以下,住宿餐飲業指數處于最低位。
餐飲業是此次倒閉潮的重災區。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3月,全國餐飲收入2935億元,同比下降16.4%。受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全國餐飲收入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75.3個百分點。
5月14日,位于北京最具人氣商圈的一家快餐店門口,王芳正在無聊地刷著手機,她是這家店的店長,也是店里為數不多留守的人之一,偶爾有行人向內張望,她會告訴對方先掃碼登記。
晚餐飯點未過,店內大部分頂燈已經熄滅,門口沒有客人,也沒有外賣員。這一幕對王芳來說并不陌生。4月30日,北京發布最新疫情防控要求,餐飲經營單位暫停堂食服務。“從五一開始就沒什么人了,之前每天營業額一萬多元,現在降了七八成。做外賣也幾乎不賺錢,我們人工成本高、食材費高、租金高,不可能大力度促銷。而且外賣員也要做了24小時核酸才能進樓取餐,很多外賣員根本不愿意接單。”
成本壓力大同樣也是張光現在最大的煩惱。張光是香河本地人,企業占地面積近十畝,工人30多個,企業處于半開工狀態。“因為疫情,原材料進不來,貨出不去,工人吃住都在廠里,有活就干點,沒活就歇著。”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場地租金一年60多萬,攤到每個月也要五六萬,工人每月工資十幾萬,“沒有進賬,每個月就要干賠20來萬,壓力太大了。”
3、4月份以來,吉林、上海的疫情加重。人們見證了一場大規模的物流停擺。數千個快遞站點停發,上百個高速收費站關閉,江浙滬的包郵區快遞都短時間發不了貨,更別說其他地區。對于消費者而言,物流停擺只是包裹變慢。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則意味著生產需要的原材料進不來,生產完的產品出不去。
從代購到創業成立“蜜芽寶貝”,北大才女劉楠一直都是眾人眼中的成功者,如今,因為疫情導致的物流停擺,這位成功者也開始吐槽時艱。“誰身上的責任更重,誰就可能感到更灰暗一點,因為我要考慮我背后還有這么多員工,我要考慮如何讓員工的工資按時發、讓客戶的貨款能夠按時結算。”劉楠多次在直播中坦言近期自己情緒灰暗。4DC56847-2554-44EB-A99C-3633B2400A07
“持續困擾小微經營者的主要因素仍是市場需求疲弱、成本壓力高企、突發疫情擾動。其中市場需求不足對規模較小的小微經營者構成了明顯挑戰;對規模較大的小微經營者而言,經營成本壓力則成為核心痛點。”通過調研,張曉波發現,從事農林牧漁業,以及建筑業和加工制造業的小微經營者面臨經營成本壓力的占比最高,分別達到51.5%和58.3%;從事服務業的小微經營者壓力更多來自市場需求不足,特別是對從事消費服務業的小微經營者而言,市場需求減弱是其壓力的最主要來源。
多重困境下,中小微企業承壓前行。為此,各級政府連續出臺多項政策為中小微企業“輸血補氣”。
4月25日,浙江省湖州市為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出臺了三十條政策,并拿出了真金白銀對一季度實現“開門穩、開門紅”的旅游企業進行資金獎勵。
民宿主瀟瀟(化名)就是受益人之一,據了解,目前她正在與當地政府進行對接。“政府對我們還是非常支持的,出臺了很多政策扶持,包括稅收、貸款免息、現金獎勵等。”
面對疫情等不確定因素的持續沖擊,近三年,中央及各級政府相繼出臺各類紓困政策對中小微企業進行幫扶,著力穩住經濟基本盤。
在減輕企業負擔方面,2022年4月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民銀行等四部門剛剛聯合印發了《關于做好2022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緊扣當前經濟平穩運行面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聚焦退減稅、緩繳社保費、降低融資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措施,持續加大助企紓困力度。
在打造優質營商環境方面,2022年江蘇省印發《關于進一步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著力穩定經濟增長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實施電水氣暖業務聯合辦理,建立公共設施聯合辦理機制,推行柔性執法。大力推廣“蘇企通”平臺應用,精準推送和快速辦理惠企政策。通過建立惠企政策直達機制,方便企業一次申報、實施“免申即享”“網申捷享”“代辦直達”等方式持續優化提升服務。
在加大金融支持方面,江蘇省揚州市科技局出臺了為科技型企業紓困解難九項措施,著重針對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進一步加強科技金融便利化服務,加大“蘇科貸”支持力度,并著力優化線上辦理流程,提升企業“蘇科貸”入庫申請審核效率,有效縮短審核時限、精簡申請材料、審核工作等,實現2個工作日內辦結。尤其是對受疫情影響、到期還款困難的中小企業,采取了“一企一策”,給予應延盡延的貸款展期業務支持,確保企業“蘇科貸”資金的延續性,并積極爭取銀行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扶持。
在穩定職工隊伍方面,遼寧省丹東市2022年繼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全面推行穩崗返還“免申即享”,實現企業“免跑腿、免材料、免申報”;延續實施就業見習補貼政策,對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實施差異化管理,鼓勵新開工企業使用銀行保函和保險保函的方式代替儲存工資保證金等。
在湖南常德,一家科技企業新建自動化生產線,按常規審批需要約30天,當地政府主動協調第三方檢驗機構,僅花了不到10個工作日就完成相關審批手續。
在江西瑞金,當地政府組成工作專班,進車間、訪企業,解決中小企業遇到的物流不暢等問題。
不過,張曉波團隊調查發現,約有三分之二的小微經營者未能享受到政策扶持,原因主要是約83%的小微經營者沒有繳納社保,約60%無需繳稅,約37%沒有融資需求,社保緩繳、減稅降費、普惠金融支持等政策無法有效惠及該群體。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分析稱,針對中小企業等特殊困難市場主體,我國已連續出臺多項減稅降費讓利的扶持政策,既有大規模的結構性減稅退稅降費,也有金融機構的無縫續貸、減息降費和互聯網企業的減費讓利。這些舉措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要進一步推動政策落地生效,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為此,劉向東建議,進一步延長擴圍創新減稅降費讓利的政策舉措。在鼓勵使用“消費券”等手段拓展生活消費場景外,仍需加大對中小微商戶的減稅退稅和減租減息降費力度,采取市場化方式加強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財稅、人力、金融等重點支持。繼續鼓勵引導金融機構、互聯網平臺及大中型企業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投資融資、市場開拓、降本增效等幫扶工作。
重壓之下,張光正在積極自救。在上一波疫情來襲時,張光曾嘗試抖音直播售貨,這一次他加大了直播的頻率和力度,每天晚上8點開始固定直播。
沒想到,效果很好,不僅增加了自家訂單,還引來了同行的關注。“好幾個同行看到我的直播后,都主動找來,想要加入。”這也讓張光一下子打開了思路。“我有中式家具,你有歐式家具,我有物流通行證,你有原材料儲備,那我為什么不主動出擊呢?”于是,張光跑遍了周邊十幾家家具企業,想方設法拉人入群,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物流的問題,還使得商品品種一下子由十幾種擴展至幾十種,訂單開始迅速增長。張光感慨道:“大家的情況都很困難,抱團取暖才能度過危機。”

五大難 訂單難找、成本難降、賬款難收、融資難求、人流物流難通是廣大中小企業主反映最集中的“五大難”。
數字化成為很多中小企業自救的一把利器。惠邦機電產品制造公司是河北滄州南皮一家五金機電企業,借此東風,他們建設了惠邦制造過程執行互聯網管理系統。惠邦機電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制造過程執行互聯網管理系統,該公司初步實現了生產管理數字化。2021年公司營收增長了1億元,今年一季度銷售額也顯著增長。目前,該公司的產品廣泛應用于風電、新能源汽車產業,出口德國、丹麥等多個國家。“公司正開始籌劃建設數據管理中心,以進一步推進企業數字化建設。”4DC56847-2554-44EB-A99C-3633B2400A07
作為產業升級的微觀主體,中小企業數字化升級對經濟社會轉型意義重大。當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正在迎來多方支持。針對中小企業的數字化困局,“滿天星計劃”是京東給出的針對性創新解法,從采購環節切入,撬動全鏈路數字化,不單提供相應解決方案,更進一步幫助中小企業解決整體降本增效的核心難題。
中小微企業的數字化發展之路面臨著多種不安全因素,如數字化安全風險。對此,360公司推出了“360企業安全云”,面向中小微企業免費提供終端、網絡、軟件、數據、資產及防勒索等全方位數字化安全與管理服務,再次掀起一波“免費安全新浪潮”。
各行業協會和服務平臺也在積極行動,據了解,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不僅在2021年就已與海南、四川等地有關部門洽談合作,通過推進5G、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服務,支持當地中小企業轉型升級,今年還將以“建立專精特新服務基地”和“開展專精特新企業培訓”為抓手,為中小企業轉型發展多做貢獻。
政府的身影同樣值得銘記,今年以來,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迎來密集政策利好。日前,工信部等19部門聯合發布了《“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著力推動工業互聯網在中小企業落地應用,面向中小企業提供一批成本低、見效快、適用性強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同時,鼓勵中小企業積極融入5G、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場景和產業生態,提升數字化服務能力,并不斷夯實中小企業數字化服務基礎。
此外,保障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暢通穩定,是眾多中小企業順利渡過“難關”的一個必要條件。對此,各行業協會和服務平臺盯緊現階段行業中小企業主要堵點、卡點,以此為出發點,形成了上下縱向聯動的幫扶工作機制。其中汽車產業的表現尤為引人注目。目前我國汽車產業鏈零部件企業相當大一部分是中小企業,這些企業是支撐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的基礎保障。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在了解行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后,積極向政府部門反映行業情況和企業訴求,針對汽車芯片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等重點問題開展調研;劃分零部件分支機構,并充分發揮這些機構的功能作用,積極開展標準化創新,促進企業產品質量升級;此外,還組織供應鏈中小企業走進汽車大集團,幫助零部件企業了解整車企業需求,展示汽車零部件企業最新技術成果,推動整零雙方互動和協作。
正如劉楠所說:“悲觀者正確,但樂觀者前行。”《中國小微經營者調查2022年一季度報告暨2022年二季度中國小微經營信心指數報告》顯示,小微經營者中的公司制企業對下一季度顯現出較強信心。4DC56847-2554-44EB-A99C-3633B2400A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