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狄娜

紅利不斷 近兩年,從中央到地方,各種給企業輸血扶持的政策不斷出臺,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初到4月上旬,已有近20個省份推出助企紓困政策。
中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市場的主體,是保就業的主力軍,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關鍵環節。受外部環境復雜性不確定性加劇、國內疫情多發等影響,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困難明顯增加,生產經營形勢不容樂觀,迫切需要進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實現平穩健康發展。近兩年,從中央到地方,各種給企業輸血扶持的政策不斷出臺,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初到4月上旬,已有近20個省份推出助企紓困政策。另外地級市、縣區等層面政策也是數不勝數,涉及減稅降費、緩繳社保、免除房租、提供金融支持等多個方面,紓困措施覆蓋面廣,針對性強,打出了一套穩增長的“組合拳”,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問題,助力市場主體迎難而上,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支撐。
超30億元穩崗資金已經直達企業;失業保險穩崗位提技能防失業政策預計釋放4500億元紅利;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1年,將減輕企業社保繳費負擔約1600億元;對特困行業階段性實施緩繳社會保險費政策,可以為企業和個人增加800多億元的現金流;今年預計釋放技能提升政策紅利約500億元……日前,有關部門正在密集釋放大規模惠企紅利。
在一系列紓困政策中,減稅、退稅、降費相關措施是“重頭戲”。
3月24日,財政部和稅務總局發布了《關于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的公告》,明確自2022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征收率的應稅銷售收入,免征增值稅;適用3%預征率的預繳增值稅項目,暫停預繳增值稅,進一步支持中小市場主體發展。
“目前,各項退稅減稅降費政策正在加快實施。”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介紹,今年以來,財政部已經出臺?20?多項稅費支持政策。主要包括:實施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有關行業存量留抵稅額全額退還;延續實施扶持制造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減稅降費政策,提高減免幅度、擴大適用范圍;出臺支持特殊困難行業紓困發展的稅收政策等。
此外,對很多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來說,房租可能是其重要的運營成本之一,減免房租可以明顯減輕其生存負擔。3月28日,國資委發布的《關于做好2022年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房租減免工作的通知》提出,各中央企業要對2022年被列為疫情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縣級行政區域內承租中央企業房屋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當年6個月租金(四季度被列為疫情中高風險地區的,要通過當年退租或下年減免等方式足額減免6個月租金),其他地區減免3個月租金。此外,對于轉租、分租中央企業房屋的,要持續加大工作力度,推動減租政策有效傳導至實際承租人。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央企業減免租金的政策充分體現了這些企業的政治擔當和社會擔當,是應有之舉。”
“貸款”也是紓困政策的另一個重要關鍵詞。5月9日,工信部發布的《關于印發加力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若干措施的通知》指出,2022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力爭新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1.6萬億元。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出現生產經營困難但發展前景良好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銀行根據自身風險管理能力和借款人實際情況,合理采用續貸、貸款展期、調整還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避免出現抽貸、斷貸;其中,對2022年被列為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地市級行政區域內餐飲、零售、文化、旅游、交通運輸、制造業等困難行業,在2022年底前到期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銀行如辦理貸款展期和調整還款安排,應堅持實質性風險判斷,不單獨因疫情因素下調貸款風險分類,不影響征信記錄,并免收罰息。進一步落實好小微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和盡職免責要求,支持銀行按規定加大不良貸款轉讓、處置、核銷力度。構建全國一體化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網絡,加強涉企信用信息共享應用,擴大中小微企業信用貸款規模。
而面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則從支持受困主體紓困、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促進外貿出口發展等方面提出23條政策舉措。其中特別提出,為落實好全國保障物流暢通和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會議精神,要發揮好民航應急貸款作用,加快科技創新再貸款落地,建立信貸、債券融資對接機制,支持貨運物流暢通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循環。金融機構要主動跟進和有效滿足運輸物流企業、貨車司機的融資需求,對暫時償還貸款困難的,合理給予貸款展期和續貸安排。對貨車司機、出租車司機、網店店主等靈活就業主體,比照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加大經營性貸款支持。
“近期推出的一攬子穩崗穩就業舉措,圍繞企業發展堵點難點精準發力。”復旦大學全球科創人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道,“退減稅、緩繳社保費、穩崗返還等系列措施有利于保障企業的穩定發展,激發用人主體的需求,為穩崗穩就業奠定重要基礎。”
除了中央層面,各地政府也紛紛出臺了一攬子紓困政策。
長三角地區制造業大市江蘇省無錫市3月24日發布《關于加大力度助企紓困推動經濟穩定健康運行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對住宿餐飲、文體娛樂、交通運輸、旅游、零售、倉儲等行業納稅人和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暫免征收2022年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
而蘇州市則開展金融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專項行動,推動投放信用貸、首貸。對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游等重點行業領域,地方法人銀行機構發放的中小微企業貸款利率低于同期LPR的、銀行機構辦理票據貼現利率明顯低于市場平均水平的,給予全額再貸款、再貼現支持。
連云港市近日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推動實體經濟加快恢復?著力穩定經濟增長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要保障要素供給,推進項目建設,按照疫情分區分類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1360億元,這是連云港年初確定的年度產業項目投資任務,連云港市重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咬定1360億元產業投資目標,加快推動重點項目特別是產業項目開復工,在開復工申請、用工保障、防疫物資安排、要素供給等方面給予重點保障,積極協調解決項目在開復工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和制約因素,切實發揮好重大項目‘壓艙石作用。”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韌性的重要支撐,是激發創新、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力量,也是各地紓困助企的重要發力點。為推動落實中小企業紓困解難系列服務舉措,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發布了全省1+16+X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工作方案和首批安徽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屬服務包名單,上線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屬服務包對接專欄,組織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屬服務包服務機構與企業的“云”對接。
政策落地見效是關鍵。困難時刻及時出手,最難時候靠前解憂,各地充分發揮政策的引導和保障作用,大幅提升政策的精準性、實效性、直達性,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政策體系,真正讓政策能感知、有溫度、見效果,獲得了各界的廣泛認可,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我國新設市場主體在較大基數的基礎上實現正增長,共新設898.7萬戶,同比增長0.7%。其中《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施行首月全國新設市場主體295.0萬戶,同比增長19.3%。截至4月底,我國實有市場主體1.58億戶,保持10.5%的較高增速,為穩住宏觀經濟基本盤提供了有力支撐。4DC56847-2554-44EB-A99C-3633B2400A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