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盧梭在《憐憫是人的天性》中認為憐憫心是一種自然的感情,它能緩和每一個人只知道顧自己的自愛心,從而有助于整個人類的互相保存。它使我們在看見別人受難時毫不猶豫地去幫助他。然而有同學認為,在現實生活中,老人倒了不敢扶,行人罔顧紅綠燈而隨意穿越馬路,小孩子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父母卻認為是天性使然……種種現象表明,憐憫心已被自愛心取代。
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議論文,表明你的觀點。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導航
這是一道典型的二元關系型思辨類作文題,考生寫作時必須顧及“憐憫心”與“自愛心”的關系。考生可以從整體上把握,也可以從材料引申開去。就這道文題而言,對“自愛心”的準確理解應是自私自利的極端利己主義,考生要注意其與我們通常所說的“自愛”的不同。
考生行文時,可以先分后合,如分別分析“憐憫心”和“自愛心”的實質或基本內涵,在比較辨析中論述保持憐憫心、升華自愛心的必要性;也可以將二者統一起來辯證思考。作文時,不能因一些個案而以偏概全,在別人需要幫助時謹小慎微,甚至導致全社會的“憐憫心缺失”;不能因某些人“自愛心”的膨脹“吃掉”了他的“憐憫心”而看不到或者假裝看不到“憐憫心”生長出的勇敢擔當。
例文展示一
映憐憫之星空,黯自愛之心胸
一考生
魯迅曾說過:“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誠哉此言!在社會的這張巨網中,人與人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是“憐憫心”這個“吸附劑”使我們內心的底線牢不可破,使我們的社會穩如泰山般屹立。
在我看來,盡管人們因自愛心而自私自利的現象屢見不鮮,但憐憫心并未被自愛心所取代,在現實生活中,有憐憫心的人才是大多數。從方志敏在獄中為自己的信仰畫像,到“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焦裕祿,到“不治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的谷文昌,再到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我們從不缺憐憫心。正是因為有了璀璨如星辰的憐憫,黑夜才不會太過孤獨;正是因為有了溫暖如陽光的憐憫,幼芽才不會太過脆弱;正是因為有了和煦如春風的憐憫,初春才不會太過冷清……
正如盧梭所說:“憐憫心能緩和每一個人只知道顧自己的自愛心,從而有助于整個人類的互相保存。”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并不缺乏富有憐憫心的人,他們為了國家乃至人類的福祉,摒棄了自愛心。于是我們看見“兩彈一星”功勛程開甲,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學成歸國,致力于我國核武器研究;于是我們看見徐本禹放棄攻讀研究生的機會進入大山深處,扛起鄉村教育如山的責任;于是我們看見在學術殿堂和田壟間毅然選擇了后者的秦玥飛,用無私與奉獻精神貢獻青春。他們都是極具憐憫心的人,為民生與國家的福祉操勞與奔波。
正如蘇格拉底所說:“我與世界相遇,我自與世界相蝕,我自不辱使命,使我與眾生相聚。”在新冠肺炎阻擊戰中,“逆行者”鄭能量人如其名,行亦如其名,在武漢的大街小巷穿梭,為醫務工作者提供免費的接送服務;在河南特大暴雨中,“鏟車俠”劉松峰勇救60人;譜寫新時代青春之歌的黃文秀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投身脫貧攻堅戰,留下了生命的絕唱。他們以螢燭之輝比肩日月,以凡人之軀比肩圣賢,以憐憫之心奉獻青春。
哲學家薩特曾經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愿我們青年一代把握好自愛心與憐憫心的分量,平衡好這桿秤,向著朝陽進發!映憐憫之星空,黯自愛之心胸。
點評
作文標題“映憐憫之星空,黯自愛之心胸”既有詩意又有哲理。開頭以魯迅的警句“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引出“憐憫心”的作用,進而由社會諸多現象提出“憐憫心并未被自愛心所取代,在現實生活中,有憐憫心的人才是大多數”的觀點。然后考生以氣勢磅礴的排比句和比喻論證闡釋了“憐憫心”的重要。接著引用文題材料,舉出現實生活中典型的有憐憫心之人的例子論證“有憐憫心的人才是大多數”的觀點,鏗鏘有力。最后以“要把握好自愛心與憐憫心的分量”貼切地回扣文題,表現出考生雄厚的文學積淀和敏銳深刻的思考。
例文展示二
憐憫無失,人間有情
一考生
與自愛之心相比,憐憫之心是一個更為狹窄的概念嗎?我認為野獸草木人類并無異,一切生靈都具有保護自身、為自身謀利的天性。可就人而言,自愛心只是愛自己,憐憫心卻是愛他人、愛萬物,更加寬泛,更加廣博。而人之異于草木竹石飛禽走獸,亦在于此。
憐憫心以道德為基石,自愛心以人欲為準則。錢理群先生曾批評過社會上所謂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這種人“善于利用身邊的一切資源為自己謀利”。錢先生批評利己者,自身則為學子提供“彼岸的關懷”,以憐憫心待人接物。自愛心,是狹隘的利己主義,是以天性為幌子的極端自私,而憐憫心則以感同身受為橋梁,溝通人心,是對生命更深層次的觀照,是莊子所言的“天地與我為一,而萬物與我并生”。
“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魯迅先生斯言誠哉!新時代,新氣象。一時的自愛心也許是鮮花碩果在外的表現,但一世的自愛只會構成無盡的枷鎖。在這聯系日益緊密、人類命運不可分割的新時代,只顧自己就意味著失去全世界,而心存他人則會為社會繁榮、為人生幸福開辟坦途。美國絲毫無憐憫之心,無視他國利益,大搞霸權主義,何如?國內矛盾激化、社會動蕩,國際威信下降,地位不再。從更長遠的發展來看,憐憫心始終是一股正向的推力,世界大同的理想必然離不開憐憫心在世界人民的心中長駐。
社會上亂象的發生,并非因為憐憫心已被自愛心取代,相反,我們發出這樣的討論,正證明了我們的憐憫心并未泯滅。憐憫心是所謂應然,自愛心是所謂實然,社會的價值導向應該通往精神殿堂的更高層,而實際的表現卻停留在自愛心,其實也并不能證明其合理,人的價值不能只在自我的層次徘徊。桃花燦爛,因其盛大,因其繁多。以同命運共感受為內核的憐憫心,才是人類之高貴所在。如若執著于“自愛心”種種亂象,而無視憐憫心種種偉大,則人將何以為人?愿天下的青年毋為私欲裹挾,留住本真,憐憫待人。
自愛心,以高貴之態,行卑劣之事,我行我素,漸行漸遠。
憐憫心,以慈悲之形,行高貴之實,通人之喜悲,抱璞守真。
吾輩當以愛人之心,還世界一絲溫暖;以憐憫之行,予生命一絲清涼。
點評
作文標題即確定中心論點——“憐憫無失,人間有情”,奪人眼球。接著入木三分地詮釋“自愛心”與“憐憫心”各自的范疇所指,水到渠成地引出人與萬物相較更有“憐憫之心”。相反如果人沒有“憐憫之心”,那么自愛心就會占據靈魂的最高地,成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糾正有些人認為的“自愛心沒有被取代,社會價值導向引領人們應該通往精神殿堂的最高層”的觀點。最后考生呼吁青年“以愛人之心,還世界一絲溫暖”;呼吁人們“以憐憫之行,予生命一絲清涼”。作文立意精準,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觀照世界,格局高遠。5D451209-483C-4878-8C53-AC6047BC30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