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霞

4月23日,上汽臨港乘用車工廠工人在總裝車間工作。圖/新華
經歷逾兩月的“全域靜態管理”后,6月1日起,上海市進入復工復產復市、恢復正常生活秩序階段。
在談及本輪疫情對上海的沖擊時,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吳清用了三個“前所未有”:對上海經濟運行的沖擊前所未有,市場主體所遭遇的困境前所未有,經濟恢復和重振所面臨的挑戰也前所未有。
面對大幅轉弱的經濟,5月29日,上海市發布了《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下稱《方案》),從為各類市場主體紓困解難、穩外資穩外貿、促進消費加快恢復、擴大有效投資等八個方面推出50條措施,重振經濟。《方案》在融資紓困、社保緩繳、房租減免等方面,向中小微企業重點傾斜,加大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力度,階段性緩繳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社保費,減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6個月房租等。同時,除有明確規定外,《方案》大部分政策對大型企業也同樣適用。
在促消費方面,《方案》以大宗消費為抓手,年內將新增非營業性客車牌照四萬個,按照國家政策階段性減征部分乘用車購置稅,對置換純電動車的個人消費者給予一萬元補貼。
當下,如何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是企業關注的焦點。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吳金城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6月1日起,上海將取消對企業復工復產審批審核,推動產業園區、辦公樓宇等加快全面復工,倉儲物流等生產性專業性服務業企業應復盡復,支持所有符合防疫要求的企業同等復工復產,為中小微企業盡快全面復工復產創造條件,企業員工恢復上下班通勤。
此外,據《方案》內容,上海市將“支持汽車、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制造業企業以點帶鏈,實現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復工,穩步提高企業達產率。逐步推動批發零售、金融、交通物流、房地產、建筑等行業復工達產,搶抓農時推動各類農業生產單位復工,在具備條件后有序推動餐飲、居民服務、文旅會展等人員聚集型行業復工。建立長三角產業鏈供應鏈互保機制,共同保供強鏈。”
今年3月份受疫情拖累,上海市經濟下行已現端倪,進入4月、5月份,在幾近全面封控的狀態下,生產和消費等經濟活動大幅萎縮。據上海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4月份,上海市規上工業企業完成的工業總產值同比下降61.5%;外貿進出口總額(人民幣計價,下同)同比下降36.5%,其中:出口同比下降43.8%,進口同比下降32.5%;4月份上海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48.3%。此外,1月~4月上海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11.3%(一季度為同比增長3.3%)。可以預期,盡管5月份上海市少部分企業率先復工復產,但相關宏觀經濟數據恐難有明顯好轉。
吳清表示,《方案》針對本輪疫情對上海經濟造成的嚴重沖擊,第一時間全面頂格落實國家穩經濟一攬子措施,充分挖掘政策的空間和潛力,政策力度做“加法”。他強調,接下來,最關鍵的是要抓好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落地,為企業送去實實在在的助益,使得各類市場主體都能夠有序復工復產復市,盡快恢復元氣,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
6月1日零時起,上海將有序恢復住宅小區出入、公共交通運營和機動車通行。上海濟邦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燎感慨“憋了兩個月的上海,終于可以喘口氣,讓血脈暢通起來了。”
他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恢復運營上海企業目前最需要的是,把員工從居住小區里放出來,讓他們能往返通勤,恢復快遞收寄和物流配送(以便企業處理積壓的標書、合同、發票等,企業生產所需的原材料、配件、貨物等能運輸通暢),能乘坐高鐵、航班開展正常商務交往,能正常出差,不會被隔離,有場所與客戶餐敘交流。長期看,國務院關于保企業這類市場主體的提法很好,因為保市場主體就是保就業保稅源,希望政府能夠幫助企業恢復企業資產負債表,如減免房租、緩繳稅金甚至減免部分社保,對沖封控造成的營業損失。86B138FF-1F4F-47DE-A42E-4526FD835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