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方 劉鴻艷 王沖 曾現英 祡曉貞
摘要:隨著凡納濱對蝦(Litopenaeus vannamei)產業的發展壯大,單一養殖凡納濱對蝦的風險不斷提高,養殖病害問題越來越突出,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一大瓶頸。為了減少疾病的發生,文章介紹了凡納濱對蝦與草魚混養涉及的技術關鍵,從池塘建設、池塘消毒、苗種投放到養殖管理,進行了全面闡述,可以有效地利用池塘水體空間,降低養殖風險,改善養殖環境,提高池塘養殖的成功率和經濟效益。
關鍵詞:凡納濱對蝦(Litopenaeus vannamei);草魚(Ctenopharyngodon idella);池塘
中圖分類號:S966.12文獻標志碼:A
凡納濱對蝦(Litopenaeus vannamei)原產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水域,自1988 年引進中國后,因其具有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等特點,目前已成為中國主要水產養殖品種之一。但是,隨著養殖面積的擴大和養殖密度的增加,對蝦病害頻發,極大影響了養殖企業和養殖戶的收益和養殖熱情。經過多年的試驗研究,凡納濱對蝦與草魚(Ctenopharyngodon idella)混養取得了研究成果。現將凡納濱對蝦與草魚混養技術做一全面介紹,供廣大水產養殖技術人員參考。
1 池塘建設
凡納濱對蝦與草魚混養地點位于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養殖池塘靠近黃河,水源充足,水質優良,交通便利。池塘為長方形,東西走向,每個池塘面積為2畝~3畝,水深1.5m~2.0m,池底平坦,底質為泥沙質。池塘有進水口與排水口,并設置相應的過濾網,每口池塘設置3kW的葉輪式增氧機1臺~2臺[1],池塘容積不能過大,以方便養殖人員調節水質和飼養管理為宜。
2 池塘消毒
在每年養殖捕撈結束后,盡快將池塘中的積水排掉,然后可以用自吸泵或推土機等清理過多的淤泥和污物[2],淤泥厚度要小于10cm。清除淤泥后,對池底進行太陽曝曬30d左右,使底泥中的有機物得到充分的氧化分解。用生石灰(100kg/畝~200kg/畝)或漂白粉(25kg/畝~30kg/畝)對池塘進行消毒,殺滅池底的有害微生物和病原菌。7d后,通過80目過濾網進水,進水至水深80cm~100cm。在蝦苗入池前用“肥水素”或“肥水膏”進行肥水[3],一次施用量為1kg/畝~2kg/畝,一般在晴天的上午9:00左右施肥,陰雨天或下午不要施肥,同時接種一定濃度的有益藻種(如綠藻、硅藻)和EM菌等微生物制劑。池水的透明度控制在30cm~40cm,水色以黃綠色、淺褐色為適宜。
3 苗種投放
在每年的5月上旬,水溫20℃ 以上開始放養蝦苗,每畝放養3萬尾~5萬尾。蝦苗選自原良種場或具有相關資質的企業,蝦苗投放為經過淡化標粗的苗種,苗種要求規格整齊,體長為0.8cm~1.0cm。蝦苗要經過檢驗檢疫,確保不攜帶病毒,以SPF(無特定病原)一代蝦苗為宜。選擇體格健壯、個頭較大、體表完整、干凈透明的苗種。為了保證蝦苗入池后的成活率,投放前應先試水,將蝦苗放在池塘中暫養48hrs,如果成活率能達到85%以上,則可以投放。放苗應選擇在晴天的上午10:00左右,或者在下午的16:00左右,大風、暴雨天氣不宜放苗,在放苗前2hrs打開增氧機,把池水攪動起來,放苗時再把增氧機關掉。放苗時,應選擇在池塘的上風處進行,要分散放苗,不能過于集中,將裝有蝦苗的塑料袋放在水面上,讓其漂浮20mins~30mins,讓袋內外水溫達到平衡后,將袋口打開,讓蝦苗慢慢地游入池塘中。6月上旬左右,當對蝦長到3cm以上時,投放2齡草魚苗,規格為0.3 kg/尾~0.5kg/尾,每畝放養500尾。
4 養殖管理
投放蝦苗魚苗后,堅持每日早中晚巡塘檢查。檢查各種養殖設施是否完好,進排水口過濾設施是否破損,觀察魚蝦的游動和攝食情況。建立養殖日志,記錄魚蝦體長、用藥、投餌、水溫等情況,定期檢測池塘水質各項指標,如果發現問題,應及時采取措施,確保魚蝦安全和健康生長。
4.1 水質調控
5月上旬,凡納濱對蝦剛入池時,池塘水深保持在0.6m~0.8m。一般養殖前期不換水,只通過添加新水的方式來提高水位,宜在晴朗天氣的中午少量加注新水,每次4cm~5cm。養殖過程中合理開啟增氧機增加水中的溶解氧。通常在晴朗天氣的中午開機2hrs左右,夜間開機4hrs~6hrs,陰雨天和悶熱天增加開啟增氧機的時間,加速水體上下層的對流,防止因缺氧導致魚蝦浮頭現象和疾病的發生。待凡納濱對蝦體長達8cm以上時,要適量換水,一般10d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15cm~20cm。換水后,使用適量的無機肥、有機肥和生物肥肥水,使池塘水質保持一定的肥度,同時使用一些微生態制劑(如光合細菌、EM菌、芽孢桿菌、硝化細菌等)調節水質,增加水中有益菌的濃度,保持水體良好的菌相。
4.2 科學投餌
科學投餌主要體現在餌料的質量和投放數量方面,要選擇信譽良好的正規飼料廠家生產的餌料。放養蝦苗后,投喂量依據蝦體大小及進食情況決定,每日投餌4次,一般上午少投,下午傍晚適量多投。魚料在投放魚苗后第二天就開始投喂飼料,投餌量根據草魚的體重和進食情況而定,一般每日投喂量為草魚體重的3%~5%,草魚每天投喂4次,時間分別是6:00時、10:00時14:00時和18:00時。魚苗下塘后,應先投喂魚飼料,1hrs后再投喂蝦飼料,避免草魚吃蝦飼料,造成浪費。
4.3 病害防治
養殖期間的病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基本原則,首先,要增強魚蝦的免疫力,可以定期在在飼料中適量添加復合維生素、多糖類和中草藥制劑來提高對魚蝦的免疫力[4]。其次,保持良好的水質,在養殖過程中透明度、水色、pH值等水質指標要維持在正常范圍內,可以每隔半個月噴灑一些微生態制劑,多培養一些有益的綠藻和硅藻,啟動增氧機來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適時適量加注新水,保持水質良好的菌相和藻相。在養殖中后期,每隔15d用生石灰化漿潑灑全池,提高水中pH值,最后,每隔15d使用聚維酮碘、二氧化氯、二溴海因等符合國家漁用藥物標準的安全環保藥物對池水交替消毒1次。
5 收獲
從9月下旬開始,利用地籠和拉網的方式捕獲對蝦,傍晚下網,第2d早晨捕獲,可捕大留小,分批收獲上市,對蝦平均畝產600kg,成活率85.2%,平均體長12cm,52尾/kg。草魚的起捕一般在出蝦后一次性出池,平均畝產580kg,規格為1.3kg/尾,成活率為86.3%。
6 總結
凡納濱對蝦與草魚的混養模式,可以有效利用池塘水體空間。凡納濱對蝦主要在池塘底部游動,只有在覓食時才會游到中上層水域,而草魚主要在水體的中上層活動,使整個養殖水體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魚蝦混養改善了養殖環境,由于魚類的活動,增強了對蝦的活力,提高了其免疫力和消化吸收能力。凡納濱對蝦與草魚混養可以有效減少蝦病的發生和蔓延。當有病蝦出現時,由于病蝦行動緩慢,會被草魚第一時間吃掉,阻斷了蝦病的傳播,減少了用藥量,降低養殖風險,從而提高池塘養殖的經濟效益,實現了漁業增效和漁民增收,促進了高效生態健康綠色養殖模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新葉. 黃河三角洲南美白對蝦雙茬養殖技術探討[J]. 河北漁業,2020,(2):18-19.
[2]張新峰,王淑生. 黃河三角洲地區羅非魚與凡納濱對蝦混養技術[J]. 漁業致富指南,2017,(13):47-49.
[3]王淑生. 北方地區南美白對蝦“135”二茬分級接續養殖技術[J]. 科學養魚,2019,(6):29-30.
[4]陸躍歡. 淡水池塘南美白對蝦與鯔魚生態混養技術研究[J]. 水產科技情報,2021,48(4):214-218.
Pond culture technology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and Ctenopharyngodon idell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industry, the risk of single culture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is increasing, and the problem of aquaculture diseas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which has become a bottleneck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In order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diseases,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shore, prawns and Ctenopharyngodon idella collection key technology involved, from construction, disinfection pond, pond fry into the breeding management, has carried on the comprehensive elaboration, can effectively use the pond water space, reduce the risk of breeding, improve the breeding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pond breeding success rate and economic benefits.
Keywords:Litopenaeus vannamei; Ctenopharyngodon idella; pond
文章編號:1674-2419(2022)03-0047-03
作者簡介:許建方(1986.1- ),男,碩士研究生,濱州市海洋發展研究院工程師。研究方向:水產養殖。E-mail:bxxjf@163.com。